初中语文文言文存有的“病症”及“诊疗”
——例析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

2020-12-03 06:39福建省厦门市东山中学王自给
青年心理 2020年25期
关键词:病症文言文初中语文

福建省厦门市东山中学 王自给

“文言文”作为一种古代独特的语言形式,与现代生活中使用的白话文相比,更具中国特色的语言韵味。伴随初中语文教育的改革深入,“文言文”作为优秀文化传承,在语文教学中分量也变得越来越重。然而,由于“文言文”学习始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没有相关累积的基础上,较为晦涩难懂,学习起来相当吃力,从而产生了相当多的学习“病症”。对此,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该问题做了如下探索: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病症”

(一)一文不通,兴趣乏力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绝大多数的初中学生将“文言文”学习与考试画上了等号。在这样一种相对应付式、机械化学习状态下,无从谈起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知识形式,让学生学习时产生读不懂、看不明白、理解不了的现象,从而对于学习文言文产生了更多的惧怕心理,学习起来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感觉“痛苦和乏力”。

(二)死记硬背,消化不良

虽然,语文素质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但以传统的灌输为主的教学形式还是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上,“死记硬背”教学方式盛行,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沦为纸上谈兵。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被动学习是无法被消化的,因为虽然学生能背诵、记忆完整的文言文课文,但对于课文的内涵理解度不够,一到关键时刻就造成了消化不良,出现写不出来的“便秘”现象。

(三)方法不畅,困顿加剧

文言文有其独特的写作、表达方式,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去感受文言文的深厚文化底蕴。但是,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一概而论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注重差异化教学指导,并未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适合学情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得学生无法掌握符合自身认知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往往会感到困惑和迷茫,就加剧了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慌。

(四)累积贫乏,内虚中空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在一定知识累积的基础上,学习才能见到成效。然而,目前初中阶段学生在唯成绩论的环境下,学生接触“文言文”大多数是从试卷或练习中的阅读材料上获取,日常文言文的阅读累积量几乎为零,极少会有学生会主动去寻找课外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积累。这就加剧了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的底蕴薄弱问题,导致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的感受是“内虚 中空”。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诊疗”

(一)还原情境,激活兴趣

文言文充分展现了古代地理生活、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等传统文化丰富内容,能帮助学生更好感受文章的内涵和意义。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方法,根据文言文的具体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枯燥的文言文转换成为比较直观的视、音频等,形成更加生动的教学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文言文中描绘的人文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爱上文言文。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课文蕴含的深层哲理,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指导自己言行。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孔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和弟子间的小故事视频,将学生引入课文所传达的意境中去,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每一个自然段、每一句的意义,顺畅地翻译文言文。最后,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文章时代背景的场景,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会课文,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喜欢的一则,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有怎样的启发。通过这样的情境式学习,让学生拥有更深刻的文言文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兴趣盎然。

(二)强化主体,一通百通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中的词语与现代词语意思大不相同。在教学时,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如:培养学生使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习惯,又或是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引领学生主动去进行分析思考、对比、体会,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面对初中阶段繁重的文言文知识学习时,才有足够的理解动力支撑学生向前行。

例如:教人教版初中语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课时。在课堂上,教师先对整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陶渊明撰写这篇文言文时,是由于自身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选择隐居生活,他用“记”的形式,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深入学习时,能更好地理解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对于社会理想及寄托的思想感情。接着,教师在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进行自读,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进行理解感悟。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读学习,查询文章中出现的经常出现且难以理解的字词句。通过这样的自读式学习,不仅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也能对知识达到一定的理解性累积,做到阅读文言文时的一通百通,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文言文自读学习能力。最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教师还可以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课后要求学生把《桃花源记》改写成一个故事,或就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锤炼自己的言语写作能力。最终让学生进行背诵时,学生就能形成理解记忆性的画面感,更乐于去学习文言文,去进一步累积文言文知识。

(三)授人以渔,拨云见日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学习上,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词、互文、对偶、虚词用法等语法知识都是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比较学习苦恼困惑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针对不同的难点要点,进行归纳分类讲解和积累,让学生对比古今文言文的写作手法的异同,让学生对文言文中的知识运用形成自己的理解。

例如:教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这一课时,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教学时,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深刻的领悟和收获。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以读学译”。让学生标记出自己翻译时有困难的词句,并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很快,学生通过已有经验的累积和工具书,找到了百废具兴中的“具”同“俱”;“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同“嘱”,叮嘱。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竞赛“解释加点字”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一词多义、词性活用、同义词、虚词的语法知识的理解运用。随后,教师让学生按要求整理积累文章中的四字短语、对偶句、比喻句等内容并作出相对应的解释,以小组形式进行自己的收集汇报,来交流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未能解决的词句意思查漏补缺,进一步全面理解文章所运用的整体性的语法知识。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文言文中语法知识的运用,可以布置仿写任务,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三、四两段,仿照例句“我看那洞庭胜景在多姿之水。水波浩渺无际,湖光山色织入。水湍急汹涌,有万马奔腾之势;碧绿澄清有娴静典雅之态;乍起涟漪之时,漾着金光,闪闪烁烁,似逗人嬉戏……”,从备选项“水上之鸟、水中之鱼、水中之月、岸边植物、素淡月色、湖上蓝天……”中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景来进行例句仿写。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硬核语法知识,并进行实践运用,形成自己的文言文知识架构。

(四)拓宽视野,厚积薄发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人不但主张熟读精思,更主张要博览群书,拓展自身的阅读视野。丰富多元的阅读量,是形成文言文语感的物质条件之一,《初中语文新课标》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初中生要背诵八十篇的优秀诗文,还在附录中推荐了古诗文优秀篇目五十篇。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学生才有机会提高知识的广泛性和视野的开阔性,才能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逐渐拥有自己对文言文的见解与学习能力。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本的禁锢,要注重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累积,更应鼓励学生扩大文言文的学习面,从而保障“积累量”的同时,深化对其的认识,引起质的飞跃。如以家校联动的方式,制定相应的文言文阅读计划清单,以打卡的形式,来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文言文阅读学习时间。又或是定期举行文言文形式的“古文创作大赛”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累积兴趣,以写促读,让学生主动去进入文言文的阅读累积空间中去。欲知天下之事理,识古今之典故,则诸语中有不可不阅之书,诸语录中有不可不阅之书……只有通过课内外的紧密联系,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真正地在文言文学习的道路上轻车熟路,自信从容。

三、结语

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延续性任务,除了课堂上针对学生兴趣、理解、累积进行激发和培养外,教师也要针对课堂上实际教学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案,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让文言文成为学生语文学习道路上的添景之花。

猜你喜欢
病症文言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文言文阅读专练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青春期病症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