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

2020-12-03 06:39江苏省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崔晓慧
青年心理 2020年2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绪

江苏省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崔晓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前提是传授知识,关键是培养能力,目的是提高觉悟和道德修养,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线

自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去独立掌握知识以及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养成独立完成自己的各项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学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内,通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既可以使学生自我阅读教材的能力得到培养,又可以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养成;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这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去阅读,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问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系列问题,用问题来给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脉络和框架。比如在新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时,我课前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

1.本课主要讲了青春的哪两大问题?

2.《青春的情绪》讲了几方面?分 别是什么?

3.《情绪的管理》主要讲的是什么?

在新授第一框《青春的情绪》时再将问题进行细化:

1.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

2.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3.情绪的作用是什么?

4.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讲授第二框《情绪的管理》时再抛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调节情绪?调节情绪的作用是什么?

2.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3.你在平时生活中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二)学生带着疑问学习

在教师抛出这些问题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寻求答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讨,以便进一步探究。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推进,学生对第四课的内容既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又对具体的学习重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三)小组讨论与展示

通过学习,每个学生都进行了一定的思考。这时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小组间进行讨论,最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如有不同见解,教师再加以进一步的阐述与引导,直至学生真正弄懂弄通。

通过长期坚持学导式教学,一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先学、先思、先问、先讲,刺激了自我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得到了培养,学思结合的习惯得到了养成。另一方面,采用学导式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指导作用,而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教师的讲解与配套练习就有了针对性,从而避免了授课时的一些诸如随意性、盲目性等的弊端。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参与的能力,带动那些不爱开口不爱思考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课堂不是跟他们无关,而是与他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另外,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就可知道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既不会忽视对优等生的培养,又能兼顾到对学困生的了解,从而不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去感受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无穷乐趣。

二、在自学的基础上加强理解记忆的训练

在立足自学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理解与记忆能力的训练是发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凡是死记硬背的内容,不仅不能够长时间记忆,而且运用起来有些困难。相反,凡是通过理解记忆的知识,不仅能够牢记于心,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记忆能力是学习中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想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必须要向理解性记忆发展。理解与记忆是相辅相成,记忆的提高是建立在理解的不断强化基础上的,理解力的增强也要靠记忆力的推波助澜。

“学导式教学法”对学生理解与记忆的帮助是很大的。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挖掘教材本身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让学生对教材的具体内容产生兴趣;二是利用音频、录像、投影、PPT 等各种多媒体教具把重点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以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心无旁骛地聚焦课堂,从而学有所得;三是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用恰当的比喻、成语、寓言、典型案例、幽默笑话等作生动通俗易懂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比如:在新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时,我播放了美国NBA 中个子最矮的选手韦伯的相关视频,并向学生介绍他的事例:身高只有1.70 米的韦伯,他有个巨大的梦想——成为NBA 选手,由于身高,他一次又一次被无情地拒之门外,但他抱着绝不放弃的信念,经过多年不懈地努力与坚持,自己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这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为进入教材重点知识点的学习做好铺垫。

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比如:在新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青春飞扬》这一框时,我先是带着孩子们进入“看一看”板块:观看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阅兵式视频,接着在“说一说”板块中,让若干名学生谈谈观后感。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地重温了庆祝盛况的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一腔爱国心。这些尚且处于豆蔻之龄的学生,纷纷表达了把握机遇、不畏挑战、勇于拼搏、青春飞扬的奋斗誓言。

理解的要求是“清、透、活”,“清”就是要清楚是什么, “透”就是理解, “活”就是会运用。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知识就记得快,更容易记牢与记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就是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呈现的,启迪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和思考问题,从而激发思辨,探究领悟,拓宽视野,引领践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比如:在新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就“网上交友好不好”这个话题进行一场辩论赛,学生自愿分别加入正反两方,先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阐述各自观点,再推举代表参加辩论,辩论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双方提出各自的观点并用事实来论证。通过这样的辩论,本课时所要讲述的重点与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学导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案例分析的活动中,学会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中真正领悟到《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目的之所在,所以,教师只有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的强大生命力才能体现 出来。

由于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要求: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内涵与精神,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与觉悟,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利用生活实践和现代网络资源,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解决具体问题的机会。一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前课后的调查表格;二可以通过上网去查询一些与教材内容相符的事例等。比如在新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教材中有选自《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当今学生对雷锋知之甚少,故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雷锋的资料,课上让学生们自己来讲述,通过讲述,学生对雷锋的人生经历及雷锋精神就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三还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办一些专栏、出一些小报等。

3.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与信息,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与教材内容的联系;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份配套练习,要有针对性;针对当前学生中存在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思想品德问题、迷恋网络问题等比较严重的问题时要进行细心、耐心的疏导与引导,切实帮助学生摆脱这些问题的困扰,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走向美好的未来。

4.注重教师自己的专业进修与成长,努力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科研型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用勤奋刻苦的劳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由此可见,要想点燃学生心灵的学习火花,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道德与法治》课教书育人的效果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实效也会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绪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