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2020-12-03 06:39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孔子国际学校刘奎才
青年心理 2020年25期
关键词:探究设计课堂教学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孔子国际学校 刘奎才

运用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启发,明确了探究方向,就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问既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查自身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提问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因此,提问一定要体现教学目标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在系列问题的驱动下逐步进入学习的更高层次。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实际上是启发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过程,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深入思考,进行总结与归纳,不断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与自主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重提问的数量而轻提问的 质量

提问的数量与质量关系的问题在于:提问的数量过多,在质量上必然大打折扣。在提问中往往存在着一个误区——很多教师认为提问的频率越高、数量越多,越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越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上,在过多提问的情境下,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身心难以得到放松,学生没有足够思考的时间,即使学生通过简单分析对问题进行了回答,由于过于匆忙而缺乏消化的时间,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整个课堂学生处于疲于应付教师提问的状态,很难对知识深入理解。因此,教师的提问不能只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只重视了问题提问的广度而忽视了问题探究的 深度。

(二)教师在提问时忽视了有效反馈

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甚至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矫正反馈以及评价,同时,教师没有给学生相应时间阐述自己的思路,很难了解学生回答正确与错误的原因。有时教师因急于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这样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受到抑制,限制了学生充分阐释自己观点的机会,影响了反馈与矫正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高中课堂有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标

提问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思考,在问题的推动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促进学习进程的进展。所以,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学情,针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和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准确、清晰简洁,教师需要提高表述水平。同时,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避免提问的盲目性,因为盲目提问不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问要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考虑提问的作用是为了引出新课还是为激发学生兴趣,抑或是前后联系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等。提问不仅要引发学生思考,还要对教学进程的运行具有推动作用。

(二)提问要发挥启发性功能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具有随意性,有时甚至是自问自答,学生只是被动听讲,问题的启发与引导功能得不到发挥。教师提问的问题不可难度过高,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不可难度过低,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不能全面的回答,甚至遗漏某些条件,使结论具有片面性,教师可以循循善诱,与学生互动,在学生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追问,使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对问题进行验证,提高问题研究能力。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完成问题,在问题难以解决的时候,学会向他人请教与探究,从而使问题的答案更完善与优化。

(三)提问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的提问要富有趣味性。高中数学知识通常是抽象和枯燥的,对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以有趣的问题激活课堂,使学生在趣味性问题的驱动下产生探究动机。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形象化与生活化,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主动性会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产生学习热情。

(四)反馈要及时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回答,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分析与肯定,而是要针对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全面分析,深入剖析,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在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时,要肯定其思考积极的一面,引导其思考答案出错或不会回答的原因,帮助学生分析与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都是对学生回答评价的重要形式,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提问,还要激发学生主动提问,使提问、回答与探究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促进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三、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提问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问,教师要紧紧把握教学目标,问题的设置要直指教学目标,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使提问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例如:在教学《二项式定理》时,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问题一是:今天是星期三,那么100 天后是星期几?1000 天后是星期几?问题二是:班主任要将在四个组推荐成员中选取组长,每个小组推荐2 位男生,3 位女生,每组需要1 位组长,有多少种不一样的选法?这些问题是具有针对性的,如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第二个问题是为了通过这个实际问题顺利引出二项式定理的学习。在开始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善于接受的不是现成的答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学生怀着探究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这为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打好了基础。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点,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明确,切忌问题设计离题万里,学生的探究思路也会受到干扰,而降低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在此教师的问题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适合学生能力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与水平。目前,部分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具有盲目性,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不管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现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所提问题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导致学生尽最大努力也百思不得其解,从而挫伤了学生思维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如果学生能够运用现有知识储备就很容易可以解决问题时,那么,学生的思维过程就不会发生,假若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其思维过程也不会发生。所以要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在提问中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使问题能够位于学生的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在学习了数列之后,进入本章知识的复习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an}是等差数列,它的前n项的和是sn。问题一:如果a4+a5=0,比 较s7 与s1,s6 与s2,s5 与s3 的 大小关系,要求学生根据它们的关系整合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可以说是位于学生的知识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广泛讨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提出问题二:通常情况下,如果存在正整数k,并且使ak+ak+1=0 成立,就可以把问题一的结论进行相应推广,让学生写出推广后的结论,并判断其是否正确。第二个问题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这个问题又是在学生能力范围,许多学生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设计富有趣味和悬念的问题

有趣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与激活学生思维。而悬念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困惑,想通过探究来弄清事物的本质,从而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教师的提问要使学生感到有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有种探究的期待,让问题的悬念勾起学生产生亲身体验的冲动与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引领学生涉足新知识领域时,对教材进行灵活把握,并进行二度开发,设计学生不能轻易回答的问题,并且富有悬念,或者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热情,使学生调动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来对新问题进行解释与解析,从而实现新知与旧知的有效过渡与对接。

例如:教学“对数的运算性质”时,教师做演示,把一张纸对折三次之后提出问题:纸的厚度是0.01mm,对折三次后的厚度是0.08mm,不足1mm。如果把它对折50 次,它的厚度是多少呢?我们这节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用这节课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对折50 次后纸的厚度是101.5 米。它再对折多少次可以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呢?学生接触这样的问题就会产生新鲜感,也会产生探究的迫切心情,想探究这种结论得出是否真实,是否能让人信服等,增强了求知欲望。

(四)对问题深化解答

解答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的处理与反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错误的应答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更深层次,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拓展。但目前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对学生答案的反馈只是注重结果的对错,对于学生回答的错误没有进行分析,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得不到深化,也不能不融会贯通。提问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作用,以学生思考与探究为主线贯穿数学课堂教学,弄清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驱动课堂教学进入探究氛围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提问中可以产生问题意识,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从而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更深层次。

猜你喜欢
探究设计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