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案教学的练习编制及设计研究

2020-12-03 06:39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实验学校李霄羽
青年心理 2020年25期
关键词:学案设计课堂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实验学校 李霄羽

作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练习是巩固和提高学习技能的重要方式,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核心,以自主预习为前提、自主探究和精讲点拨相结合为根本,以当堂训练为保障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本文聚焦于基于导学案教学的练习研究,厘清基于导学案教学的课堂导学、练习助学等相关概念,阐述练习的价值,并提出设置练习的方法和策略。

一、相关概念及定义

导学案是集学案、教案、习题等为一体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材料。导学案教学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教师对教材、教法、教学流程的理解和掌控转化为学生的导学提纲,从而清晰地呈现教学重点,创造生动的问题情境,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这一过程中,练习作为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导学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练习检查对于新知的掌握情况,根据学习任务单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调整教案,做到以学定教,使教师的“讲”能与学生的需要相契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练习更可以使学生提前消化大部分要学的内容,只是把存疑留在课堂上,这样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课,教育的目的性强了,教学质量自然会提升,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导学案教学中,练习往往是以两种形式出现:问题的形式和实践的形式。问题的形式即编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刚学过的知识,围绕该知识点编出一些题目供学生回答,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实践形式这部分练习往往是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或预设某个具体的目标,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去完成。通过体验特殊情境或完成规定的任务亲身经历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研究表明,练习的效果可用正确率的上升或错误率的减少来衡量。

二、导学案教学中练习的意义

教学的本体功能在于有目的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力求效果、强调意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中,既为学生的能力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又完善了他们的情感和人格。教学遵循着渐进原则,掌握知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要求学生先系统地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再据此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并培养基于不同情境和条件下独出心裁的创造思维。

因此,练习是课堂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练习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解题技能、技巧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练习也是学生复习、总结与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调研学生学习质量不可或缺的标尺。

导学案教学中的练习,能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蕴藏于自身的巨大潜能,从而发挥提高学习兴趣之功效。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师授生受”的标准模式,有效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凸显“学”的重要性, 使“教师本位”逐渐转向“学生本位”,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导学案教学中编制练习的策略

导学案教学不同于教案、也不等同于学案,它注重两者的兼而有之、和谐统一。教师在导学案教学中设计练习时,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继而通过富有逻辑性的问题串形式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在这种长期的导学模式下,锻炼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

导学案教学的编制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练习的编制与设计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真正意义上主导自己的学习,避免教师唱独角戏。教师不授学生以“鱼”而授之以“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敢于大胆质疑,让学生得到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见缝插针地依据导学案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出自己见解和疑问的机会,使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做旁观者,从而在集体范围内产生和谐的情感共鸣,增强参与该学科相关活动的自信心。

(二)练习应围绕本课中心知识点

教师不应设计综合性太强的题型,也不宜选择与本课教材要求无关的内容,一组练习应专注于一个中心知识点。习题组之间要循序渐进,首尾呼应,一点一点地积累本课所学习的知识。一组练习题不能违背课标的方向、没有中心,如果题目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往往会导致一堂课成了大杂烩,学生学无所成。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严格用心实践、用心探索,使学生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中将思维进一步淬炼,继而走向深刻。

(三)有层次性,注重学生差异

有了根据学情制定的分层目标,接下来导学案教学具体练习的设计上也不能忽略层次性和梯度性的设置,让学生在探究与讨论所学内容时能够层层递进、先将对于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为什么的理性高度,再进一步达到灵活运用的层次。为了实现这样的跨越,教师需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设计出量少而质优、由表及里发散学生思维的练习内容,既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契合,又能满足优生拓展能力的要求。

(四)形式设计多样化

导学案教学中练习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课知识内容的不同,综合考虑当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等因素等来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多变类型的导学案教学。为此,教师应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增加适量的操作编排,多元开放地设计练习,采取多样的练习与活动形式,真正发挥导学案教学实践化、生活化的功效。从形式上看,可以采取填空、选择、设计图表等模式;从方式上看,口述、动手操作、书面写作等都可以采用,这些多元化的形式使平淡乏味的教学内容置于有趣的具体情境之下,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

(五)导学案教学对练习的内涵应充分挖掘外延

教师可以在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之上,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和外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导学案教学内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拓展,表明导学案教学是以教科书为本的同时也能满足高层次教学的需要。针对课本基础练习的一题多变、多问、多解等,有助于避免题海战术,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常变常新。这样,导学案教学中的练习不会完全偏离教材的轨迹,又不拘泥于教材随着教学层次的展开,教师能够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探讨,从而归纳出更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六)控制练习数量,高效利用练习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重视练习数量而忽视其质量,这样不过是在重复课后学生已经做过的工作,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成果。多数教材中的练习都有大量值得在课堂中加以利用、并且可以设计成极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材料。如果将这些课本练习与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活动形式科学高效地结合起来,利用练习材料进行趣味的教学实践,那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选择极具代表性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练习,一个精彩的课堂练习题目往往比多个机械式练习更有成效。

四、总结

导学案教学的练习编撰与设计反转了根深蒂固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舞台上“粉墨登场”、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而其独特的内容结构使普通学生也能养成预习、复习等优秀的学习习惯,为课堂上启发思维的探究、讨论打下基础,充分发挥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纵观全文,本文先阐明了导学案教学、练习助学的定义,其次结合洋思中学近年来的辉煌揭示了妙用练习使课堂“起死回生”的奥秘,从而强调了练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价值,再通过对导学案教学练习编制的类型、依据和要求的讨论描摹出由导学案教学为载体的全新课堂教育模式的轮廓,分别透过教师、学生的角度提出编写或使用导学案教学的思考和建议,促进教与学浑然一体的和谐对话。

猜你喜欢
学案设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名师学案·姜彬
乡愁导学案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