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落实劳动教育

2020-12-03 16:00福建省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范明华
青年心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劳动能力活动

福建省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 范明华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确定了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业水平未必会得到有效提升,但劳动能力始终处于低下的状态,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基本生活技能缺乏的现象,不利于日后在社会中竞争和生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一系列实践体验,旨在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普及劳动教育理念,促进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支持并倡导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优秀青年。随着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新劳动教育”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只注重考试成绩的教育方式显然已不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们都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的开展就是与“德、智、体、美”等能力协同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二)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培养自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常规教育活动和课外劳动两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全面育人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通过劳动体验能收获社会实践能力,并积累社会经验,为学生的学习经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劳动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实践,例如:在适宜时节组织学生实地学习水稻的种植,通过亲身经历,了解水稻种植的主要步骤,以及相关的气象和农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种植水稻能感知粮食种植过程的复杂性,从而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为学生的人格培养起到引导作用。

(三)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高做人格局

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必须从小开始,循序渐进,让学生明白学习源于生活的道理,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让孩子从“服务自我”开始,渐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也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养成同一知识、多种途径获得的能力。在合理设计劳动教育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学设计要注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可以提高学生人生格局。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融入生活的劳动教育

(一)改变劳动教育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要重视转化和拓展劳动教育相关理念和思维,开设劳动教育课。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做了什么,也要关注学生经过劳动后获得了什么。学校不要只将劳动教育单纯定义为课外体力劳动,而是要让学生所受实践教育从体力劳动扩展到脑力劳动,增加现代科技手段,将素质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机融合,符合时代要求。

(二)收获劳动体验快乐,增强动手能力

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注意实现三点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可选取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如水果培育、餐厨劳动、陶艺制作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放宿舍,让学生体验宿舍集体生活,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学校开展陶艺制作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思路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设计出形状多样,美轮美奂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收获了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也能感受多人合作的强大力量,一举多得,这样的课程开设就是成功的。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要与时俱进,抓住舆论主旋律,提高思想站位,更新劳动教育方式,让劳动教育的灵魂始终存在,例如:3D 打印、无人机、机器人、4D 电影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内涵更加丰富,劳动课程不断更新与完善,积极推进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最终达到劳动教育全面开展的目标。

(三)发挥地域优势特长,融入生活课程

在长期探索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我校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相对成熟。并将劳动体验打造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例如:经常开展春耕体验、蔬菜种植和渔业养殖等活动,经过每期学生的共同努力,无论是粮食还是水果都有可观的收获。并打造出瓜果飘香文化长廊。让劳动教育常态化,贯穿整个小、初、高三个学段,学生通过长期实践,不仅学得相关的技能,更能在课程进行中收获课堂不能讲授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训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四)融合多门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综合实践课程下的劳动教育从不单单是以某一学科的模式开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同时锻炼着信息处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例如:陶艺课中,学生拉坯要用到物理知识、上彩要用到美术知识、烧陶要用到化学知识。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学校要做到全局考虑,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多门类知识进行整合,让不同学科的内容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

例如:我校响应国家要求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其内容不只是垃圾分类,还是综合能力运用的过程。学生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活动组织、制作海报及撰写倡议书等活动,要求学生动脑对活动形式和宣传方式进行设计。设计出不同种类垃圾桶,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垃圾种类,制作垃圾分类手册等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来完成。此外,在陶艺课、木工课上,学生在独自或小组合作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灵感,探讨制作过程中的可提升之处,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有特色、有意义的作品。

以上活动均涉及多个日常接触的学科,是基础学科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实践课的本意就是为了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活实际,促进科技、人文等多领域创新。由此可知,开展劳动教育可让学生将日常所学予以生活实践,也可让知识掌握更牢固,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五)健全家校联动机制,增加实践机会

虽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但家庭生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不仅要在学校开展,在家也要持续进行。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阐述劳动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摒弃只注重学习成绩的错误观点。家长在家与孩子共同完成居家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餐厨劳动、内务整理、生活物资采买、月开支规划等。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在日常微小的劳动细节中锻炼自理能力,是生存社会基本技能。当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插花、盆栽、安装家具等活动,让孩子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感知植物生长的奥秘,或是感受掌握生活基本技能的成就感。家长还可以以各种形式记录孩子开展实践活动的细节,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导,并定期与班主任展开交流,探讨家校联合培养模式可改进的空间。

三、我校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我校依托综合实践,在不断试点和总结经验后,斥资建设了劳动实践区,区域内有100 亩林地、30 多亩鱼塘,设置户外生存体验劳动,先后开设了稼穑劳动、家务劳动、园艺劳动、丛林穿越、树屋搭建、植物标本以及钓鱼等不同类型的劳动实践课程。

对于校内无法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采取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区开展合作,向外拓展学生劳动场所,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机会。丰富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并邀请技术工人来校为学生讲课,或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日前,我校与岩前镇政府达成共建协议,租下学校旁13 亩地,作为学生园艺、蔬菜种植实践基地。与此同时,学校与万寿岩葡萄种植基地、乌龙村富硒米种植基地、三元区振良家庭农场和三元区壹号家庭农场等10 多家农业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从事力所能及的农耕文化的劳动,让学生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通过我校的不懈努力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已做到了多领域、多渠道、全方位开发。学生经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在玩中有学、学中有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收到了来自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赞誉。

四、结语

总之,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劳动教育在各教育阶段开展的重要保证。我校通过自身不断探索,并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的方式,劳动教育得到有序发展,形成了学校—社区—家庭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培养模式,充分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脑思考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学生受益匪浅的同时,也为我校劳动教育更好地发展积累了经验。我们认为,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开拓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开发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为实现劳动教育目标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劳动能力活动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