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四个维度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

2020-12-04 14:21姚志华雷长青
政工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官兵军人职业

姚志华 雷长青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树牢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和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军人职业精神是反映军事职业性质与特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忠诚、使命、勇敢、奉献、荣誉、纪律的高度融合体,是军事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战斗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强国军队有强国军队的使命担当,大国军人有大国军人的魂魄风骨。阔步新时代新征程,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无疑是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进程高度匹配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必须着眼“四个维度”抓住根本、突出重点、着眼实效、综合推进。

一、坚持教育引导,提高官兵的军人职业精神认知能力

古语说,论先后,知为先。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的过程,首先是思想认识的过程。因此,要把军人职业精神教育融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广大官兵自觉认同、深入理解、内化于心。

(一)明确定位纳入教育体系。把军人职业精神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凸显出来,做到“三精三防”:精心筹划组织,提出目标要求,防止出现偏差;精准把握官兵思想动态,力求解决现实思想问题,防止脱离实际;精心探索新方法新手段,注重增强教育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同时,要把军人职业精神教育有机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教育有位置、实施有抓手、落实有保障。

(二)突出重点优化教育内容。紧紧围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听谁话、跟谁走”“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当兵为什么、进步图什么”“职能使命如何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工作”“是英勇善战还是贪生怕死”等基本问题,重点抓好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光荣传统教育、我军职能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教育、军人道德、法纪和作风教育,帮助官兵在日积月累中培育舍身报国的理想信念,锻造有我无敌的胜战本领,激发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强化军令如山的纪律意识。

(三)把握特点拓宽教育路径。增强军人职业精神教育实效性,就要突出军事职业特点,创新教育方法,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路子。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板报、橱窗和标语等宣传工具,努力形成官兵时时处处受教育的生动局面。广泛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辩论演讲、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官兵自主教育的良好氛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社会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注重用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影响官兵,邀请老前辈、老英雄等模范典型来部队讲传统、作报告,用我军的优良传统和英模的先进事迹激励官兵。

二、注重实践磨砺,增强官兵的军人职业精神践行能力

注重实践历练既是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官兵践行军人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坚持把部队日常训练、工作、生活等作为实践的平台和阵地,不断提高官兵主动践行、外化于行的能力。

(一)融入日常工作养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同样离不开长期的积淀和日积月累。因此,必须注重从官兵的日常工作生活抓起,注重从小处着手,通过一点一滴抓养成,打牢官兵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善于从日常的训练、站岗、巡逻、值班等具体任务抓起,培养官兵吃苦耐劳、坚守寂寞、甘愿奉献的价值认同;注重在执行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一章一法的日常管理中,培育官兵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军人意识。

(二)结合军事训练培养。言武备者,练为最要。军事训练是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的重要抓手。因此,要紧紧围绕强化使命意识,激励打赢士气,坚持在实战实训、按纲施训、从严治训中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把培塑过程贯穿军事训练全过程、全课目,与练指挥、练协同、练技术、练战术、练作风相统一。要注重在狠抓训练质量中引导官兵牢固树立练为战的价值观念,自觉形成“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价值意识,主动确立“跟谁打,就针对谁练”的价值选择,在摸爬滚打中养成不怕吃苦、不怕疲劳、坚忍顽强的作风,在科学施训、科技练兵中培育足谋善断、机智果敢的品质。

(三)依托重大任务锤炼。军人之所以有与社会其他成员不同的优秀特质,源于特殊而艰巨任务的锻造,来自复杂而艰苦环境的砥砺。因此,参加重大军事行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是非战争条件下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参加军事演习、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任务的契机,有意识地引导官兵在复杂条件和危险环境中,在近似实战的实兵、实打、实投、实爆的训练情境中,在挑战艰难困苦和迎战风险的考验中,磨练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过硬战斗作风,培养坚忍不拔、愈挫愈勇的坚定战斗意志,强化敢打敢拼、勇于胜利的顽强战斗精神,切实让官兵每参加一次活动、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能受到一次锻炼、得到一次提高。

三、创设环境熏陶,营造培塑军人职业精神的浓郁氛围

良好的军营环境是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的无声课堂,是推动官兵积极践行军人职业精神的无形力量。为此,必须注重发挥环境所特有的“无意识教育”功能,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浓郁氛围,增强践行效果。

(一)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运用精神振奋、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官兵明确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人生价值目标,树起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进行强大的舆论造势,理直气壮地弘扬正气,旗帜鲜明地抑制邪气,积极树立新风尚,使军营处处形成讲党性、履使命、重奉献、创荣誉、守纪律的浓郁氛围,激励官兵奋发向上。注重典型引导,大力讴歌强军兴军取得的巨大成就,积极宣扬敬业乐业精业专业的先进人物,激励官兵主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自觉用典型的模范事迹和行为启迪自己、感召自己,营造官兵学有标准、赶有方向、追有目标、不甘落后的局面。

(二)营造催人奋进的文化环境。紧贴官兵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建好用好文化活动中心、连队俱乐部、阅览室、局域网等教育场所和设施,积极为官兵学习成才提供良好条件。着眼增强营院文化感染力,通过设置宣传栏、灯箱、路牌,张贴领袖题词、英模画像、名言警句等方法手段,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和工作干劲。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军队特色的文化活动,引导官兵在活泼健康、催人上进的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隐含其中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自觉抑制不良风气侵蚀。

(三)营造关系和谐的人际环境。坚持从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出发,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官兵,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题、生活中的困难,建立情同手足、真诚相待的同志之情,营造互帮互助、互敬互爱、互谅互让的人际氛围,确保官兵形成健全的职业心理和完善的职业人格。坚持民主原则,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人翁地位和聪明才智,积极创设有意见愿提、有问题愿说、有建议愿讲的交流环境。坚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标准条件和程序要求,处理基层敏感事务,不以个人好恶论是非,不以感情远近定优劣,以公道、公正、公开、公平赢得人心,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切实让官兵满意。

四、健全机制保障,完善培塑军人职业精神的有效措施

2019年中央军委颁发的《关于聚力推进备战打仗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强化从兵之初、官之初到退役的军人职业精神塑造。可见,军人职业精神塑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部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科学筹划、健全机制,才能确保培塑持久健康发展。

(一)完善利益支持机制。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既要强调军人个体对国家、对人民、对军队的责任和贡献,也要重视国家、社会和军队对军人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此,要立足现有条件,发挥组织优势,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实现好、保障好、维护好官兵的切身利益。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心想基层、情系官兵,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更多地用于改善部队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有利于官兵个人价值实现的环境条件。同时,要结合部队实际,制定相应的物质鼓励措施,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官兵给予一定的物质帮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军人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完善奖惩共促机制。适应社会形势和官兵价值取向的变化,建立积极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崇高的价值追求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作为强化军人职业精神塑造的重要内容和评价标准,与开展争创“四铁”先进单位、争当“四有”优秀个人等评比表彰活动结合起来,运用授荣誉称号、举行表彰仪式、颁发奖牌证章等方法,激励官兵把践行军人职业精神变成自觉习惯、转化为积极追求。同时,对培塑军人职业精神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官兵整体精神面貌不昂扬、作风纪律不严谨的单位和主要领导进行批评和处罚。

(三)完善效果评估机制。评估军人职业精神培塑的效果,既要看部队在完成各项任务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中凝聚力、战斗力是否增强,官兵的素质和能力是否全面提高,又要看官兵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敬业精神是否增强、牺牲奉献是否自觉、工作精神状态是否高涨,等等。同时,要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统一、近期与长期相统一、定量与定性相统一,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集体评估和个人评估相结合,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实地考察、追踪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反馈,及时对军人职业精神培塑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调整优化,以增强培塑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官兵军人职业
军人母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祖国我是你的军人
军人脚上的“路虎”——作战靴
职业写作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