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体制下合成营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0-12-04 14:21黄长升
政工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基层建设

黄长升

作战师改革转型后,营作为联合作战的模块单元、作战体系的重要节点、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地位作用更加突出。新《纲要》将营列入基层单位,重构建设标准、重整工作内容、重设自建任务,彰显了营的重要性。近期,我们以营为调研对象,沉到一线解剖麻雀,探索回答“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基层、怎样建设基层”这个重大问题,推动基层建设开局启新、提质增速。

一、改革转型后营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

相较于“旅—营”体制,“师—团—营”体制下营的建设模式、运用模式、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对于合成师,既要借鉴合成旅抓建营级单位的成熟经验,更要立足实际,研究改革后营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一是地位作用更重。改革后师为战术兵团,团为作战单位,营为作战单元,各级职能定位一新、使命任务一新。尤其是营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成为未来作战中连天接地的关节点、直抵前沿的指挥部。各类型的营必须搞清新的职能定位,围绕新的使命任务加快推进转型建设。二是整合难度更大。新编制下,营的作战编成、武器装备、岗位专业发生巨大变化,呈现出“脑容量”增加、“身体”增肌去脂的特点。人装编制数量变化是表,由表及里带来的是力量编成整合延伸;武器战技术性能变化是外,由外及内带来的是作战效能汇聚提升。这些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将影响战斗力生成,需要耐心整合解决。三是运行节奏更快。现代联合作战光速传播、以秒计时,发现即摧毁、开战即决战。现代作战机理要求转型后的营速度倍增、节奏更快,从思维运转速度、指挥决策速度、工作落实速度、跟进问效速度等都要有一个大提升,以往四平八稳搞建设、不温不火抓工作的路子行不通了。四是自建要求更高。新《纲要》首次对营自主建设进行明确,给予了营自主抓建的法理依据,营的工作安排权、人员使用权和财物支配权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在赋予营更大权力的同时,也对自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当前营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

调研感到,调整改革后营队全面建设还有不少矛盾问题,新体制与旧思维交叠、新使命与旧惯性共存、新职能与旧办法并行,制约着营换羽重生。一是思维理念不适应。旧有的“管理型”思维、“步兵”思维、等靠思维一时难以扭转,“建”的理念跟不上“战”的编成需要。团属作战支援营和勤务保障营都反映,所属连队“直属队”意识留存较深,思维理念转型较慢。二是能力素质不适应。营的体制编制革命性重塑,武器装备迭代升级,对营指挥员和营参谋挑战最大。营指挥员对新融合专业的效能发挥、指挥控制和训练组织等方面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营参谋不少是从零学起,没有经过岗位实践锻炼,成了“高配文书”和“机动干部”,素质合成跟不上兵种合成需要的情况亟待解决。三是组织功能不适应。调整后,有的营党委委员达到15 人,给会前酝酿带来一定难度,敏感议题酝酿时间长、紧急议题酝酿不充分的情况客观存在,影响了营党委议事决策质量。四是管理方法不适应。个别营连主官掌握兵情“粗疏浅”、落实规定“松软疲”、带兵管兵“生冷硬”、安全管理“封堵禁”,日常管理硬度不硬、温度不足,特别是对手机管理“松、紧、收、放”的把握让营连主官极为挠头。五是人才储备不适应。随着改革转型深入推进,各营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匮乏,专业升级跟不上装备升级需要的问题愈加凸显,新型装备操作骨干、高级技术骨干缺编较多,已经成为建设“三个过硬”基层的堵点、卡口。六是指导方式不适应。调研中,官兵普遍反映,改革后营的任务加重、节奏加快,“满负荷、连轴转”成为常态。师团营三级指导、运行的方式距离“三个根本性转变”还有很大差距。

三、新编制新体制营党委抓建重点

对以上这些新变化、新问题,迫切需要师团两级把加强营党委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扛起领导指导责任。营党委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学贯《纲要》,按纲抓建,发挥前沿指挥所作用,让自身从中间地带变成中坚力量,成为全面建设的“承重梁”和“传动轴”。

(一)抓建设带部队,首要的是把思路带清。想法决定做法,思路决定出路。营党委能否正确判断形势,能否顺利推进工作,第一位就是看有没有清晰的抓建思路。厘清抓建思路,首要的是用政治标准检视工作。营党委抓建设带部队没有看齐追随,抓建思路就会发生原则性、根本性偏移,把单位带上歪路邪路。师团要注重加强营党委委员政治能力培养,学会时刻用政治标准检视工作思路,把政治建军要求落实到基层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直达基层、直达官兵。关键的是用上级意图统一思想。不论战时还是平时,领会上级意图都是各级党委的基本功和首要任务。营党委要学会用上级意图统一全营思想,摆脱惯性思维、路径依赖、习惯做法的束缚,确立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联合作战要求相适应的建设思路。核心的是要立足实际谋划长远。营党委在建设思路上既要加强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更要立足实际、定准措施。荣誉营要继承传统、赓续血脉,后进营要找到症结、夯基固本,新组建营要对照一流、稳步启航,每个营形成适应自身特点的建设思路,实现高水平发展。

(二)抓建设带部队,关键的是把能力带强。书记队伍、参谋队伍、骨干人才队伍构成了改革后营的主干力量,提高三支队伍能力素质,就能变“小马拉大车”的现有格局为“九牛爬坡,个个用力”的生动局面。培养书记队伍重在给规划、给担子。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师团要帮助营连书记规划成长路径,搞培训、压担子,让他们扛大梁受锻炼,想清楚当书记为什么、在岗位干什么,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摔打。培养参谋队伍重在给压力、给锻炼。提高营参谋队伍能力素质要打破舒适区,多加压、多砺炼,采取集中培训、以老带新、边干边学等方式,加强培养帮带,同时还要鼓励关怀、排忧解难,使其有信心、有盼头、有干劲。培养骨干人才队伍重在给扶持、给舞台。改革后,营对人才队伍需求更加迫切,官兵成才愿望也更加强烈。师团要正确引导激励,搞好扶持帮助,外送厂家、内搭平台,在营里建立“人才工作室”,给课题、下任务,发挥酵母辐射带动作用,为官兵施展才干创造条件。

(三)抓建设带部队,重要的是把活力带足。抓建基层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战斗力,基层有活力才有战斗力。要科学选人用人。师团要立起注重基层鲜明导向,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明确用人标准,科学识才选人,激发基层干部活力。要持续解难解困。营连干部要和战士坐一条板凳,大力开展“送温暖、大谈心、交朋友”活动,为战士考虑、为战士解难。能“一站式”服务的就不折腾官兵,能建立“直通车”的就力求直达末端,使基层官兵受激励、增活力。要大胆放手放权。上级党委要相信和依靠下级党组织,充分放手放权,鼓励营连行使好表彰奖励的建议权、财务使用的支配权、技术学兵的选送权、军士选晋的推荐权、班长骨干的配备权、党员发展的决定权、日常工作的统筹权,激活基层干事创业的活力动力。

(四)抓建设带部队,核心的是把责任带实。再好的蓝图,不落实也是一纸空文,而落实的关键在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党委要担起主体责任,敢于“唱黑脸”。营党委要遵循从严治军铁律,担起主体责任,对突破安全稳定和基层风气底线的人和事,敢唱黑脸、敢打板子,切实把该担的责担起来、把该抓的事抓到位。主官要履行第一责任,甘当“婆婆嘴”。营连主官要有重要工作“转三圈”、重要事项“说三遍”的责任感,甘当抓建设带部队的“婆婆嘴”,不知疲倦教育引导,不厌其烦督促检查,持续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官兵要压实执行责任,争做主人翁。营党委要注重激发广大官兵主人翁意识,既赋能也赋责,压实责任担子,拧紧责任螺丝,理顺责任链条,着力形成一级干好一级的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运行体系。

猜你喜欢
基层建设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基层减负年”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