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播语境下开门办报的守正创新
——以绍兴日报《“光明”题词今何在?”》等报道为例

2020-12-08 06:45丁兴根
传媒评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办报绍兴市题词

文_丁兴根

互联网时代,信息发布主体多元化、裂变式传播成为常态,开门办报的传统还需不需要坚持?如何在坚持中守正创新?

近几年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大力度推进融合传播,在变革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和方式中,强化和完善开门办报的理念、机制,拓展与部门、单位和企业的合作,推出了《“光明”题词今何在?》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开设了一批重点栏目,报道出彩,拓展和延伸有深度、有创新,对新形势下坚持创新开门办报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开辟开门办报新路径

开门办报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绍兴日报创刊36年来,一直注重开门办报,在办报理念、部门设置、栏目创新等方面精耕细作,锻炼了队伍,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密切了与乡村、企业和普通读者的关系。以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为例,长期以来,双方密切合作,报纸对新闻宣传题材进行深入挖掘,打响了以电工“鲁师傅”为先进典型的新闻品牌,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则对报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进入互联网时代,面对“人人手持麦克风,个个都是新闻记者”的传播变革,绍兴日报认为,传统纸媒愈是面临发展困境,愈要发扬开门办报的优良传统,以变应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创新、拓展开门办报的内容和方式,在媒体与受众之间形成新的良性共振。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绍兴日报在三个方面对开门办报实施了变革。

一是改革原来的信息简单采集、利用方式,逐步减少与互联网传播高度重合的内容和形式;二是逐步摆脱新闻报道为订报、广告服务的简单思维,以共振双赢为目标,拓展报道的领域和影响力;三是以创优为引领,着力打造新闻精品。

近年来秉持这一理念,绍兴日报在多个领域以多种形式对开门办报进行了创新探索。2017年,绍兴日报与绍兴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合作,推出了“绍兴文史·百镇赋”大型系列报道,探源溯流,从文史维度梳理了各个乡镇(街道)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图谱,展示了绍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彰显文化自觉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报道历时两年完成,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践行“三贴近”,绍兴日报于2018年1月推出《与你同行》专栏,与全市近百个基层联系点互动,采写了一批反映基层生动实践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丰富了报道内容,密切了记者与基层群众的关系。基于《当好河长——跟着河长去巡河》栏目的影响力,2018年9月,绍兴日报与绍兴市水利局共同举办了发布研讨会,发布了《河长制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和《湖长制工作规范地方标准》。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河湖长制地方标准。

去年9月,绍兴日报在“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获2019年度浙江省重大主题报道奖策划创新奖)完成《周恩来在绍兴的四天三夜》长篇报道后,与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共同对当年周恩来与绍兴大明电气公司5位电力青年座谈的具体史实进行了深入发掘。在此基础上,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再度与绍兴日报携手合作,共同对以传承周恩来“光明”题词精神,展示绍兴电力文化的“光明馆”陈列进行策划,合作编辑出版《追寻光明》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专家评价说:“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和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推出这个报道,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两家单位合作,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主旋律,可以说是跨界合作的一个出色案例。”

绍兴日报一系列开门办报的实践,拓宽拓深了报道领域,转变了记者编辑的采编作风,提升了读者对报道的关注度,为融合传播大势下传统纸媒转型突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创设共振双赢的抓手,营造开门办报的兴奋点

融合传播状态下,衡量报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仍然是读者关注度,关注度取决于对题材的选择、表达等。在探索创新开门办报的过程中,共振双赢显得尤为重要。纵观绍兴日报开门办报的成功实践,正是坚持了这一标准的结果。

绍兴是举世闻名的江南水乡,也是我国河长制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目前,全市有一万多名河(湖、库)长奔波在治水一线,为“五水共治”作出了重要贡献。绍兴日报坚持不懈办好《当好河长——跟着河长去巡河》栏目,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河长治水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报道对象的选择还是报道重点的确定,一直与绍兴市治水办保持紧密的合作。随着报道影响力的扩大,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提升。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共同举办了“新时代河湖长制如何纵深推进”研讨会。通过研讨,坚定了持续推进这一制度的信心,进一步扩大了《当好河长》栏目的影响力,研讨会上发布的全国首个河湖长制地方标准,为“中国治水看浙江,浙江治水看绍兴”贡献了新的元素。

在题材的选择上,绍兴日报既注重一个阶段能保持关注度的题材,又对报道中需要挖掘的亮点、共鸣点进行深耕,最大限度地通过报道增加流量。

去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绍兴日报策划推出了“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对自鸦片战争以来绍兴历史上的20名杰出先贤展开报道,在确定政治伟人周恩来的报道时,选取了他1939年3月绍兴之行这一历史事件。据文史专家考证,周恩来同志一生曾4次来过绍兴,1939年3月这一次影响最为深远,也是党史和周恩来研究的一个重点。在讨论稿件时,绍兴日报发现,当时国民党浙江省党部调查统计室编印的《浙江省党派调查月报》中《中共中委周恩来来浙经过》一文,以6000字左右的篇幅作了详细记录,但对周恩来与绍兴5位电力青年职工座谈的记述却不到20个字:“8时半散席,周与王子余等座谈至10时始就寝。”当时,周恩来还为5位电力青年题写了“前途光明”“光明在前”“无限光明”“光明灿烂”“为光明而奋斗”5幅题词。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史研究资料以及相关见证者、参与者的回忆录也没有留下完整的记述。这场意义深远的座谈会是怎么召开的?周恩来同电力青年们讲了什么?5幅“光明”题词下落如何?为什么记述如此简单?问题一个接一个萦绕在编辑、记者心头。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的前身是绍兴大明电气公司,有没有详细的记载呢?询问之后,没有。但正计划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提出共同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发掘。

在随后展开的为期一个月的采访中,双方人员先后奔赴上海、福建和浙江三地六个城市,陆续找到了这5位电力青年的后人,倾听讲述,寻找资料,不仅还原了当年那次座谈的细节,还弄清了5幅“光明”题词的下落,找到了唯一一幅留存于世的“前途光明”题词。《“光明”题词今何在?》等深度报道在绍兴日报等媒体上刊发后,受到了广泛好评。专家认为:“当下正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致力提升党的建设这一永恒课题。‘光明’的故事就是很好的教育题材。”

三、拓展报道成果,提升开门办报的影响力

绍兴日报与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协同开展的追寻“光明”报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通过深入采访,刊发了《“光明”题词今何在?》等系列报道,还原了80年前那次具有丰富意义的“夜谈”的细节;

——找到了5位电力青年的后人,对他们保存的资料和记忆作了记录,并建立了一个由5位电力青年后人参加的微信群,开展交流互动;

——找到了5幅题词中唯一一幅留存于世的“前途光明”题词,并对其他题词的遗失过程作了交待;

——纠正了绍兴周恩来纪念馆陈列的周恩来与电力青年座谈木刻画的作者之误,非赵延年,而是邬继德;

——召开座谈会,对报道的成功做法和进一步开展价值发掘进行研讨,促成了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光明馆”的建设;

——共同编辑出版《追寻“光明”》一书,使之成为绍兴爱国主义教育精品教材。

这也是绍兴日报秉持的融合传播态势下以价值发掘的最大化推进新闻报道供给侧改革理念取得的成果。

加强顶层设计,为确保成果最大化提供保证。在确定项目后,绍兴日报都会在实施前对项目整体产生的宣传效应作深入的评估,并设定相应的目标。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能否形成读者、专家肯定的宣传效果;

——能否打造成为新闻创优作品;

——能否形成良性互动,推进开门办报走向深入;

——能否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形成其他有社会影响力的成果。

致力于发掘亮点,不断拓展影响力,通过近几年的探索,绍兴日报开门办报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

新闻创优的抓手。历时两年完成的“绍兴文史·百镇赋”大型系列报道,获2018年度浙江省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创新奖;《当好河长》栏目坚持不辍近4年,获2019年度浙江新闻奖名专栏。

践行“三贴近”的平台。无论是“绍兴文史·百镇赋”系列报道,还是《当好河长》《与你同行》栏目,记者深入现场,用脚步深耕本地,以敏锐的笔触报道基层生动实践,已成为最基本的要求。《与你同行》栏目以其报道内容的生动、鲜活而受到中国记协网的关注和肯定,《三项学习教育通讯》《浙江宣传》专门刊文推荐。

丰富融合传播的内容。在报道的传播中,绍兴日报既注重平面媒体的“报道+二维码”要求,在有限的版面增大报道的信息量和鲜活度,为读者转发提供方便,同时,又基于报道的影响力,制作新媒产品,在客户端呈现,丰富了融合传播的内容。

拓展新闻报道的影响。在开门办报的实践中,绍兴日报并不满足于为报道而报道,而是充分发掘合作方的兴奋点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创作新产品。“绍兴文史·百镇赋”报道结束后,绍兴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合作编辑了《绍兴百镇赋》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19年12月出版,打造成为城市文化礼品。目前,书籍已在全市1000多个文化礼堂亮相,供群众阅读。“追寻‘光明’”报道结束后,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与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合作编辑出版《追寻“光明”》一书,浙江人民出版社拟于2020年8月出版;书籍出版后,将联合开展向中小学生赠书活动,通过传播红色记忆,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猜你喜欢
办报绍兴市题词
题词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首页题词
丹麦:“办报”帮流浪汉生存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浅析张东荪的文化观
题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