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云上的桥,为什么能得到认可
——钱江晚报两会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08 06:45王益敏
传媒评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同心委员

文_蓝 震 王益敏

围绕特殊之年的全国两会,钱江晚报从自身特色出发,在选题策划、形式设计上积极寻求创新,在报纸端、移动端同步推出融媒体专题,融合图文、短视频等呈现方式,全面覆盖传统和新兴的传播渠道,让读者更方便和高效地关注和分享两会信息。“云上同心桥”和“蓝震看两会”,把特殊时期的全国两会,做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报道效果。

赴京的末班车上,钱江晚报送上云端

自1995年起,全国两会一般都在每年的一季度召开。今年受疫情影响,25年来首次推迟到二季度召开。

会期缩减、人员压缩、代表委员履职方式的变化,让这次全国两会的报道充满挑战。原本浙江省人大给钱江晚报的一个随团记者的名额被临时取消。而钱江晚报与浙江省政协办公厅合作的“同心桥”栏目,经过一年多的深耕,已经得到省政协的充分信任和支持,更是写进了浙江省政协工作报告。这次报道全国两会,钱江晚报由此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名额,得以成功搭上赴京末班车。

如何通过“同心桥”栏目把特殊时期的这场盛会做出亮点,成了钱江晚报两会特别报道组讨论的重点话题。最终,大家一致认可要把这个栏目的优势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把这座“桥”架进全国两会现场,连接会场内外,画出最大同心圆。

“云上同心桥”的概念呼之欲出。两会特别报道组在全国两会开始前半个月就精心筹划,让住浙全国政协委员集体赴京的飞机上,就能读到会期的第一期“云上同心桥”,更是大家重点着手的大事。

第一期报道聚焦家政服务业,这源于浙江省政协刚刚举行了一场民生协商论坛,不久前江苏溧阳保姆谋害老人的案件也被大家广泛关注。如何高质量推进家政服务业,是住浙全国政协委员黄廉熙关注的话题。把这个话题当作钱江晚报全国两会报道的开篇之作,得到了浙江省政协办公厅的大力支持。

住浙全国政协委员赴京的飞机上,几乎每个人都认真读了钱江晚报在头版、二版、三版及评论关于这个话题的聚焦报道,闲谈中,也打开了他们对此话题的更多思考。

5月21日,全国两会启幕,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顺势推出短视频产品《代表委员们,今年全国两会关注什么》。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录制代表委员们几十秒的短视频更为不易,有通过开幕前预约时间当面采访的,更有通过手机云采访录制的。两分钟的短视频,也在全国两会期间通过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多渠道传播,成为代表委员们口中的“佳品”,也开启了钱江晚报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云采访的序幕。

多点开花,“云上同心桥”打造出四个“1”

“云上同心桥”栏目有了万米高空的开门红,接下来的报道大家更有了底气。

在省两会和往年全国两会报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1+1+1+1”的方式来打造“云上同心桥”,即“一个委员+一个牵头记者+一个评论员+一个视频记者”。前期通过视频采访委员,后期以评论员出镜互动点评,最终将两部分视频结合制成H5,实现云上同心、隔屏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全国两会报道中,钱江晚报首次把优质的评论员队伍从幕后推上前台,以评论员隔屏对话委员的方式,让主题更聚焦,话题更深入。

除了第一期聚焦家政服务话题外,接下来的几期“云上同心桥”话题,紧扣大会主题,同时也是钱江晚报日常报道中长期关注的内容。比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特殊背景下,公共卫生话题,自然会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在“云上同心桥”栏目中,记者兵分多路:一路是经过之前工作,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坚带了一份《建立高水平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体系》的提案;另一路记者联系有着30多年传染病防治经验的浙江省政协委员、浙医一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他也在关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话题。后期将两位委员的采访视频和本报评论员出镜点评的视频制作成H5,以隔屏对话的方式在“云上同心桥”加以呈现,既把两级委员的观点联系在一起,又把基层委员的声音带到了会场,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另外两期聚焦高空抛物、个人信息保护的话题,也紧扣《民法典》(草案)中的相关内容和委员关注,结合钱江晚报此前报道,做了很好的呈现。

在民法典通过当天,钱江晚报还制作了一个长图《旧闻新法》,以一新一旧的对比视角,梳理我们曾经报道过的各种民生案例、难点,最终在这次民法典中都有了相应法条的规范和回应。

事实上,通过“云上同心桥”栏目,更是拉近了代表委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接受云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表示,尽管今年少了当面采访畅谈的机会,但他们借助“云上同心桥”栏目中一个个接地气的话题,更清晰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接受云采访时也表示,这样的栏目,从中能看到一种团结的力量,也可以为企业家打开更多关注民生、复苏经济的机会窗口。

纵观会议期间,我们的“云上同心桥”之所以得到认可,不仅因为我们这个持续了一年的老栏目始终坚持求真、求新,更是因为作为一个与政府合作的官方媒体能及时传递民生话题,并将客观公正、具有权威性的内容带给更多代表委员,并分享给读者,架起整个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与百姓之间信息传播的桥梁。

更多云端产品,展现不一样的视角

云端采访,更需贴近读者。这次全国两会报道中,钱江晚报还推出了“蓝震看两会”朋友圈特别报道,这个新媒体产品让很多人耳目一新。

这个看似非常个人化的栏目,其实是一个团队的作品。

全国两会报道策划会上,大家都在考虑做一个特别一点的新媒体产品,怎么做,做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创意策划部同事以“不如做个朋友圈”,打开了我们的思路。

这个“朋友圈”其实是一个小程序,是创意策划部自行开发的,互动性很强,不管是不是微信好友,都可以在上面点赞、评论(需要后台审核)。

用这个“朋友圈”小程序,以赴京采访的记者蓝震个人视角,报道全国两会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在严肃大主题下的小清新。

从出发赴京第一天,“蓝震看两会”正式亮相。大部分时间由蓝震在前方编辑好内容,后方同事帮忙修改,然后领导把关,确保万无一失后,再推出。

这个新媒体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各方关注。有人说,以第一人称带入,话语方式很轻松;也有人说,在这里可以点赞、评论和转发,有参与感,身临其境。

通过“蓝震看两会”这个朋友圈的舆论阵地,架起了读者与代表委员之间的一座沟通桥梁。有代表委员给记者发来信息鼓励:做得很用心,角度很独特。

整个会期下来,“蓝震看两会”的点击量达到了百万级,受到代表委员、读者以及媒体同行的关注。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同心委员
同心战"疫" 携手前行
以侨为桥再出发 同心聚力谱新篇
勠力同心
同心逐梦
2021全国两会委员代表说
都市报全媒体抗“疫”报道及其创新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钱江晚报》:让主流媒体变“年轻”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代表、委员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