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战“疫”小故事激发社会正能量
——余姚市融媒体中心疫情防控报道的几点体会

2020-12-08 06:45陈斌荣
传媒评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余姚市余姚小人物

文_陈斌荣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新闻媒体,特别是处在最基层的县(市)级融媒体中心带来严峻考验。余姚市融媒体中心(余姚日报社)在大力推送上千条战“疫”动态、消息等“硬”新闻外,又深度报道了近200篇以情动人的战“疫”故事等“软”新闻。既让余姚市民得知疫情的严峻性和防疫的紧迫性,又让民众了解到战“疫”的多侧面和人性化,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基层融媒体讲好战“疫”故事的必要性

这次疫情是对新成立不久的余姚市融媒体中心的一次大考。如何交好这份考卷,既需要发挥移动优先、各端齐发的优势,使权威信息速达群众;也需要创新表达方式、讲好战“疫”故事,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对媒体来说,宣传力就是战斗力。然而,宣传的方式各种各样,效果也参差不齐,其中讲故事是最有效的手段。党员干部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医务工作者如何不惧危险,社区(村)干部如何坚守一线,志愿者如何舍小家为大家,普通民众如何“宅家”配合……基层融媒体面对的是一个个熟人群体,这些发生在读者身边的故事更有共情力,更能激励人心、提振信心、凝聚力量。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理应把这些人群的战“疫”故事挖掘出来、传播出去,并且讲生动、讲精彩。

二、构建“大事件”的议程设置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显然,媒体的战“疫”报道离不开宏大叙事。虽然县级融媒体中心关注的是基层干部群众在抗击疫情中的表现,但做这类报道时,需要全局视野,以“大事件”的议程设置作统领。

“大事件”的议程设置需要迅速响应。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明确宣布新冠病毒肺炎“肯定人传人”,余姚市融媒体中心立即意识到这一消息不同寻常。1月21日,余姚市融媒体中心制定应急预案;1月23日,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后,余姚市融媒体中心当即通知报、网、端全体采编人员到岗到位,平均每天50条以上的消息,通过新媒体及时推送给受众;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余姚日报提前结束春节休刊恢复出版,以每天3个版以上的篇幅,推出“众志成城防控疫情”专刊。

“大事件”的议程设置需要提前策划。1月底,余姚出现首例确诊病例,防控的弦绷得更紧了。余姚市融媒体中心领导预见必定会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于是提前策划,让记者蹲点盯人,挖掘出各行各业的典型事例。其中《党旗在防疫一线飘扬》《扛起责任,把每项工作做到位》《用心用情阻击疫情》等一批见人见事见真情的战“疫”故事相继推出,收到了鼓舞干劲、凝聚人心的良好效果。

三、选择“小人物”的视角切入

以小人物作为视角切入点,讲述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故事,可以提升报道的感染力。

“小人物”的视角描绘出战“疫”一线的人物群像。余姚市融媒体中心讲述的“小人物”故事涵盖面非常广,有卫健系统的“最美逆行者”,如161位中医请缨加入防控志愿队,近10位退休医生重新“上岗”等;有坚守防控一线的党员自掏腰包为社区购买消毒液,百名党员前往人员短缺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帮忙装配等;还有身穿红马甲、坚守在各个值守点的“志愿红”等等。“小人物”的感人故事,构成了社会各界奋力战“疫”的人物群像,为这页历史留下了最真实的底本。

“小人物”的视角展现出众多普通人的守望相助。比如余姚“00后”男生何溯源在家制作了疫情防控“九堂课”,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大家推送,帮助宣传防控知识;比如保利乔登国际花园小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自掏腰包,为居民免费送新鲜蔬菜;比如看到民警和医护人员寒风中坚守,经营烧烤店的市民马星星把家中积存的木炭免费送给值守人员取暖。这些普通人守望相助的故事,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四、提供“正能量”的价值传递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在于真实地记录,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和笔,真实地记录温暖感人的故事,让正能量在疫情防控一线传递,起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

强信心——故事的讲述要有亮度,要让人看到光明、看到希望。余姚市融媒体中心在讲述战“疫”故事时,就着重强化这种光明和希望。2月1日起,余姚日报一版开辟“连线战疫前线”专栏,着重讲述余姚援鄂医疗队在湖北的所行、所感,细节展现真情、行动饱含希望,鼓舞、激励了后方群众的防控信心。

暖人心——故事的讲述要有温度,要有浓浓的“人情味”。余姚市融媒体中心就记录了许多这方面的真情故事。比如,临山镇爱心企业家陈国昌为临山中心卫生院172名医护人员买保险,湖北籍员工张春芳将20套自制的电动自行车挡风被送到志愿者手中,三七市镇幸福村沃立柱、张昭君夫妇在防疫一线过“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故事带着浓浓“人情味”,温暖了每一位阅读者的心。

聚民心——故事的讲述要有黏度,要凝聚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余姚三七市镇一名志愿者在卡口值守、妻子晚上送来水饺,泗门镇政府照顾集中医学观察人员的“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民邦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脱下“律师袍”、穿上“防护服”等等小故事,就是一束束阳光,凝聚了民心,汇聚了力量。

五、运用“组合式”的版式呈现

“组合式”报道可以形成宣传强势。自1月下旬至2月底这段时间,余姚市融媒体中心挖掘了近200个战“疫”故事,大多采用“组合式”的版式在余姚日报,多个故事放在同一个版面,图文并茂,视觉效果强烈,收到了良好的报道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题集中型。2月21日余姚日报第四版,以《这场战“疫”,有爱同行》为主标题,组合编发了“执法女队员变身‘企业女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8则故事,提供了满满的正能量。

职业集中型。3月3日余姚日报第三版,以《齐心战“疫”,社区干部在一线》为主标题,组合编发了殷莉萍、毛月春、沈舟芳、陶丹丹等4名社区干部的战“疫”故事。其中毛月春的膝盖痛了一个多月了,医生嘱咐她少走路多静养,但为了疫情防控,她忍住疼痛,一级一级地爬楼梯,开展排摸工作,服务医学观察居民,令人感动。

身份集中型。2月29日余姚日报第三版,以《疫情防控,劳模在第一线》为主标题,编发了宁波市劳模姚亚强主动请缨、要求进入医学观察点,最多一天接收22名密切接触者,不顾危险坚守在防疫第一线。

特色明显型。2月2日余姚日报第二版,以《防控一线的“夫妻档”》为主标题,编发了4对夫妻共同战“疫”的暖心故事,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战友,他们的特色更为鲜明,这样的组合报道,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肃然起敬。

猜你喜欢
余姚市余姚小人物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现在你踏实了吗
信息技术教学的习题整合策略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
图片新闻
台湾风云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