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灸和针刺阿是穴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1〕

2020-12-08 07:28余希婧胡秀武华水生吕明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针刺疼痛差异

余希婧,胡秀武,华水生,吕明芳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38)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好发于30~50 岁人群,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及低龄化的趋势。MPS是一种项背骨骼肌出现激痛点和牵引痛等症状的无菌性炎症[1]。柳围堤等[2]研究发现,MPS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常由患者疼痛、抑郁状态以及睡眠质量差所导致,其中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目前针对MPS的西医治疗较为单一[3],而中医在MPS的治疗方法上各有所长,其中针刺阿是穴是有效方法之一。近来,混元灸在MPS治疗领域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 例MP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混元灸组、针刺组,每组30 例。综合组中男19 例,女11例,年龄(44.50±11.91)岁,病程(16.67±6.97)个月;混元灸组中男21 例,女9 例,年龄(42.45±13.13) 岁,病程(17.33±7.95) 个月;针刺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43.47±12.24) 岁,病程为(16.93±7.56) 个月。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2015年Rivers等[4]提出的MPS诊断标准制定。第一,对患者阿是穴进行触诊检查,患者有或无放射性疼痛;第二,阿是穴触诊,患者出现疼痛症状;第三,患者表现出肌肉痉挛或僵硬、阿是穴触及紧绷肌带、压痛小节(按压时痛甚)、关节活动受限。具备第一和第二两项,同时具备第三中任意3个症状即可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关于风寒湿型项背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来制定。主证:背部酸痛板滞,项及肩部存在牵引性疼痛,重则痛引上臂,遇阴雨天气或劳累后加重,伴有恶风、恶寒等症状,舌淡,苔白,脉弦紧。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本次研究前6个月内均未接受过相关治疗;患者项背部疼痛持续时间≥3个月;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引起项背部疼痛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背部肌肉劳损等;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及功能障碍;局部治疗皮肤破损、红肿及感染;合并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混元灸组:嘱患者裸露背部,俯卧于床上,选取肩外俞、肩中俞、天宗、曲垣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涂抹姜汁(直径8~10 cm圆形),再在涂抹姜汁处均匀地撒灸粉,铺上一层纱布之后,再铺上厚1 cm生姜渣覆盖姜汁及灸粉,其上平铺1.5 cm厚艾绒,点燃后任其自行燃烧,共灸3 壮,约45 min。针刺组:采用0.30 mm×40.00 mm一次性毫针,在上述穴位处进针,并施以提插捻转补泻之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综合组:先采用针刺法,选穴和操作同针刺组,再采用混元灸法,选穴和操作同混元灸组。三组治疗均每天1 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月后评定疗效。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VAS:选取一条10 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没有疼痛和自觉疼痛无法忍受,患者在直线相应位置做标记,表示疼痛程度。0 分:0 cm,零痛感;1~3分:1~3 cm,轻微疼痛,不影响生活质量;4~6分:4~6 cm,中等程度,疼痛无法忽略;7~10分:7~10 cm,剧烈疼痛,痛不可忍。指导受试者将自己感受到的疼痛在线段上标记,线段起始处与标记的距离,就是疼痛程度。PPI评分: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不适的疼痛、痛苦的疼痛、可怕的疼痛、剧烈的疼痛6个级,分别以0,1,2,3,4,5分表示,受试者选取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相应的分值。分数越高,程度越重。

1.6 疗效标准[6]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尼莫地平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疗效评定。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VAS评分≤2 分,VAS加权值[(A—B)/A×100%](A=治疗前VAS评分,B=治疗后VAS评分)>75%为治愈;症状大部分消失,劳累后有轻度不适,2 分5 分,但是较术前减少3 分以上,25%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综合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混元灸组和针刺组,而混元灸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P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PPI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后的PPI评分明显低于混元灸组和针刺组,而混元灸组治疗后的PPI评分明显低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分

2.3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综合组和混元灸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混元灸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在第一次治疗后,综合组有33.3%(10/30)出现口干、局部酸痛等反应;混元灸组有23.3%(7/30)出现口干口渴现象;针刺组26.7%(8/30)出现局部酸痛反应。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MPS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临床常见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存在认知差异。随着电子数码产品的不断使用,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以及低龄化的趋势。患者经常因项背部疼痛而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工作,甚至因此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MPS多采用西药或激痛点药物注射治疗,药物注射常选择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虽能缓解症状,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因此,寻求更为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祖国中医学理论将MPS归于经络学说中的筋病,属于中医学“筋痹”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为素体阳气不足,卫气失司,腠理不固,而导致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经脉中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温补阳气,扶正祛邪,舒筋通脉为治法[8]。本研究结果发现,综合组、混元灸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针刺组,说明混元灸能借助艾灸的温热作用以及生姜辛温散寒作用来提高MPS患者的疗效。现代研究认为,混元灸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作用机制如下。第一,艾绒燃烧时产生的温热刺激,改变了穴位局部的温度,引起穴位局部神经传入冲动,进而激活脊髓背角神经元,从而达到镇痛效果[9];第二,艾灸的温热刺激以及生姜透皮吸收后所发挥的药理作用,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吸收,进而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第三,混元灸发挥近红外线辐射以及光辐射的作用,使项背部毛细血管扩张,缓解骨骼肌痉挛状态,进而缓解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组和混元灸组治疗后的VAS和PPI评分均明显低于针刺组,表明混元灸更能有效缓解MPS患者的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混元灸治疗或混元灸联合针刺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改善疼痛症状,是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针刺疼痛差异
相似与差异
疼痛不简单
找句子差异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