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及与焦虑症的相关性研究〔1〕

2020-12-08 07:28何志芳朱满华胡思彦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颈源吴氏颈椎

何志芳,朱满华,胡思彦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人的一生中约有30%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佳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工作质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失眠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社会广泛存在的疾病,并且越来越年轻化[1-2]。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成年人中有12%~20%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而在颈椎病患者中,有40%~56%的患者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3]。随着对失眠研究的深入,该疾病也越来越被医学工作者重视。由颈椎相关疾病引起的失眠称之为颈源性失眠,是指颈椎小关节错位引起肌肉痉挛以及炎症等因素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节,从而增强大脑兴奋性,使患者出现无法入睡或入睡困难等临床症状[4]。以往都是通过口服安眠药治疗颈源性失眠,但长期服用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一些新的治疗颈源性失眠的方法逐渐被临床认可[5]。本研究对吴氏手法联合药物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颈源性失眠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 例。其中对照组男21 例,女29 例;年龄(41.04±7.36) 岁;病程(3.34±1.02) 年。观察组男20 例,女30 例;年龄(41.55±7.42) 岁;病程(3.22±1.04)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65 岁;经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患者;经X线检查为颈椎曲度改变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7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1个月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理疗;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精神病患者或存在既往精神病史;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入组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脱落标准:资料不全、观察记录不完整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适的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片(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079)口服治疗,每次2片,每晚睡前服用。观察组患者给予吴氏手法治疗,具体如下。第一,头面部手法:用双手拇指桡侧缘交替推印堂至神庭1~2 min,双手拇指指腹分推攒竹至太阳1~2 min,并按揉百会、角孙、四神聪2~3 min。第二,颈项部手法:用拇指与中指同时对风池穴进行1 min的按压,从该穴位起至颈项部,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对称用力,自上而下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6 min。随后指揉点压风池、天柱、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肩髃等穴3 min,继而用滚法放松患者上肢、颈肩部以及上背部肌肉2 min。第三,颈部拔伸法:医者将两前臂尺侧放至患者肩部,同时向下用力,拇指按于患者风池穴上方,并用剩余四指及手掌托住患者颌部,让患者身体自然下沉,医者前臂与手掌同时反方向用力,使头颈部后伸、前屈,并且左右旋转,约1 min。第四,配合局部湿热敷、微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等理疗方法辅助治疗。本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 d再进行下一疗程,每个疗程10 d。

1.4 观察指标

PSQI评分由18条自评与5条他评条目组成,其中他评不参与计分。18条自评条目包括日间功能、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7个项目。每个项目按0~3分计分,0分代表没有困难,1分代表轻度困难,2分代表中度困难,3分代表重度困难,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焦虑自评量表(SAS)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得分为1~4分,将患者总得分相加得到粗分,粗分×1.25得到标准分。以标准分50分为分界值,SAS标准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症状,分值越高焦虑症状越重。临床疗效:治愈,患者睡眠深沉,并且睡眠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 h;显效,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好转,且睡眠时间增加≥3 h;有效,患者睡眠质量好转,但睡眠时间增加<3 h;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量表中各项指标评分与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得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得分均降至50分以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得分比较分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9,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现代医学研究普遍认为颈源性失眠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6-7]:由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是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的重要因素;由颈椎病造成的颈部疾病,如颈椎关节退变、小关节错位引起的肌肉痉挛、颈椎失稳以及炎症反应,使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患者难以入睡或入睡困难;颈椎病引起的颈动脉供血不足,当颈动脉受到颈椎因素刺激时,会使颈动脉供血不足,进而造成相关中枢系统功能性障碍,导致患者失眠。此外,个人的用枕习惯与长期的不良睡姿也是导致颈源性失眠的因素之一[8]。艾司唑仑催眠作用极强,故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失眠,并且该药还具有抗焦虑、抗惊厥的作用,但有一些不良反应,长期使用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9]。吴氏手法是吴洪义老先生与其子吴来发先生的传统手法,讲究“脊正筋顺”,经过吴老父子二人几十年的临床应用,该手法疗效显著,对脊源性疾病疗效尤为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吴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患者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的失眠程度与其焦虑情绪有密切关系,患者的失眠程度越重,相应的焦虑情绪也越严重,两者呈正相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吴氏手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同时,SAS评分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吴氏手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状况。由此可见,随着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焦虑症状也相应减轻,患者睡眠质量改善越明显,焦虑症状改善也越明显,表明患者失眠程度与其焦虑情绪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颈源性失眠症患者失眠程度与其焦虑情绪呈正相关,吴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疗效较药物更加显著。

猜你喜欢
颈源吴氏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