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压式集尿袋在高龄患者留置导尿中的应用

2020-12-08 07:28荣彬廖瑞熹甘爱群施丽娇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测压尿管导尿管

荣彬,廖瑞熹,甘爱群,施丽娇

(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0)

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为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时,尤其要注意各方面的操作,以减少继发感染情况的发生。研究表明[1],长期留置导尿管的高龄患者接受间断开放导尿,有利于改善膀胱功能,但该方法在意识不清或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中应用效果有限,容易因夹闭尿管时膀胱压力过高而增加逆流感染的风险[2-3]。针对上述情况,我院结合多年护理经验,制作了一种可测压式集尿袋,在测量膀胱压力和预防相关并发症方面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 例高龄留置导尿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3 例,年龄(70.12±5.83) 岁,留置尿管时间(8.95±2.23) d,其中14 例留置尿管期间存在意识障碍;对照组男28 例,女2 例,年龄(70.15±5.95) 岁,留置尿管时间(8.93±2.17) d,其中13例留置尿管期间存在意识障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导尿管留置指证;留置导尿管时间超过3 d;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泌尿系统疾病或泌尿系统活动性出血者;合并严重感染或有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集尿袋,每隔3 h开放1 次导尿管,并采用传统膀胱测压法监测患者膀胱压力。观察组患者使用可测压式集尿袋:将一次性集尿袋开口与尿管相连,使用无菌剪刀将集尿袋引流管剪断,两个断端分别接一次性三通旋塞的两个端口,剩余一个端口作为测压管与大气相通。在测压管上标记刻度,0点对应患者半卧位耻骨联合上缘,校准后固定于输液架上。由定时放尿改为定压放尿,测压时三通管关闭尿管下方,使得三通管上方尿管与测压管相通,经膀胱冲洗管路灌入无菌生理盐水(预热至室温),灌注速度控制在50~60mL/min,总量不超过500mL。患者平静呼吸1 min,当液面停止波动或波动范围相对平稳时,读取膀胱压力值。对于意识清醒者每次灌注前询问其是否有尿意,若有明显排尿感,则停止灌注;对于意识障碍者压力值达到14 cmH2O(1 cmH2O=0.098 kPa)或测压过程中心电监护出现心率增快、尿道口溢尿时即停止灌注。测压完毕,打开三通管旋塞,使尿管与测压管、引流袋均相通,促使测压管与膀胱内尿液同时流向引流袋[4]。再次测压时,关闭三通管下方尿管,重复上述操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灌注量膀胱压力检测结果以及留置导尿管后不同时间尿液培养菌阳性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灌注量膀胱压力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意识清醒者灌注量50 mL和100 mL时膀胱压力均低于同组意识障碍者,灌注量200 mL和250 mL时膀胱压力均高于同组意识障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意识清醒者或意识障碍者不同灌注量时膀胱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灌注量膀胱压力检测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不同时间尿液培养菌阳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7 d,10 d,14 d尿液培养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留置导尿管后不同时间尿液培养菌阳性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高龄患者多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导致患者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慢性损害,部分肌群失去神经调控功能,造成膀胱功能减弱[5-6]。有专家指出[7-8],对于高龄尿潴留患者采取膀胱引流的方式较保守治疗在改善其膀胱逼尿肌功能方面效果更好。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留置导尿管的效果对改善高龄住院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临床上多采取间断开放导尿管的方式锻炼患者膀胱功能,一般每隔3 h开放1次[9-11]。但临床实践表明,意识不清的高龄患者无法表达自身感受,在定时放尿期间可能存在夹闭尿管时膀胱压力过高的情况,容易增加逆流感染风险[12-14]。因此专家指出[15],使用测压装置进行膀胱压力监测十分必要。传统的膀胱测压法测压装置连接尿管补液腔,测压后其管内液体无处引流,故不能重复使用,操作也十分复杂。本研究中所用可测压式集尿袋将测压装置与集尿袋结合,利用三通管旋转起到开关作用,实现膀胱压力的测量,而且测压后根据连通器原理测压管内液体直接流入集尿袋,是一种可重复使用、方便临床护士测量膀胱压力的装置。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意识清醒者或意识障碍者不同灌注量时膀胱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可测压式集尿袋在监测患者膀胱压力时准确度很高。而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7 d,10 d,14 d尿液培养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则证实了可测压式集尿袋在预防尿路感染中的显著优势。

可测压式集尿袋监测高龄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膀胱压力,是一种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尿路感染的方法。黄厚强等[16]初步了解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尿潴留患者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导尿能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降低膀胱残余尿量,与常规留置导尿相比,间歇性导尿能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和镜下血尿发生率。宋岩峰[17]研究认为,膀胱压力测定可以测试储尿期和排尿期的逼尿肌功能,对于膀胱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病因分析以及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唐曼等[18]分析了子母式精密集尿袋在危重患者中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子母式精密集尿袋可以减少危重患者的尿路感染,精确尿量,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可测压式集尿袋监测高龄患者留置导尿期间膀胱压力,能够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操作方便,准确度高,临床应用效果好。

猜你喜欢
测压尿管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血压计的测压原理
应变片粘贴因素对压杆测压的影响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临床应用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