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0-12-08 07:29贾洋洋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预防性舒适度下肢

贾洋洋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子宫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患者由于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使血流滞缓,诱发DVT形成[1-3]。DVT以患肢肿胀和血栓部位压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支出,给患者家庭造成负担;若不能及时有效预防和处理,严重者出现血栓脱落,随下肢深静脉流回肺部,导致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6]。本研究给予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分析预防术后DVT形成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术患者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观察组年龄(50.63±5.68) 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3 例,高血压26 例,冠心病7 例,高血脂3 例;有两种并发症患者8 例。对照组年龄(50.68±5.72) 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2 例,高血压23 例,冠心病8 例,高血脂4 例;有两种并发症患者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常规进行健康宣教,术后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术后翻身活动,鼓励尽早下床活动,给予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第一,术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术前仔细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有无DVT史,向患者讲解DVT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术前12 h禁食禁水,对术前实施灌肠患者及时进行补液处理。对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高危患者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伴高血压者,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嘱其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在120/80~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范围内,避免血压波动过大;伴有高血脂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每日饮水量不得少于1 000 mL,改善血液黏稠度;伴有糖尿病患者,遵医嘱服用降糖药,定时监测血糖。护理人员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第二,术中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工作,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避免下肢静脉长期受压,对受压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回流。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等部位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以减少对内膜组织的损伤和对盆腔血管的刺激。若手术时间过长,要及时改善脱水,调节电解质平衡。第三,术后护理干预。手术结束后推送患者回病房,患者去枕平卧6 h,按摩下肢,每次15 min,每小时1 次,避免血液淤积。术后24 h可辅助患者进行下肢抬高训练,如无法下床,则督促其在病床上进行下肢主动屈伸运动、内外翻运动及足踝“环转”运动;无法活动者由护士进行下肢按摩,由上至下按摩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每天1 次;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出现静脉痉挛;多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皮肤色泽、肿胀程度、动脉搏动以及皮肤温度、紧张度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医师对症处理。术后患者饮食应保持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原则,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及时补充电解质,防止因体液丢失过多,血液形成高凝状态而诱发血栓。对于便秘患者可按摩腹部,促进肠胃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出现排便困难而造成腹内压升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应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以减少对血管内膜伤害。术后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加强沟通,防止剧烈疼痛引起不适,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疼药以减轻痛苦;术后可遵医嘱给予DVT高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和抗血小板凝集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DVT发生率。DVT形成判定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明显肿胀,血栓部位常有压痛,皮纹消失;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直腿伸踝试验阳性;浅静脉曲张[7]。从护理人员工作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操作技术、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生活护理、医院医疗设备等维度测定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总分100 分,其中≤85 分为不舒适,86~94 分为舒适,95~100 分为非常舒适。护理舒适度=(非常舒适+舒适)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DVT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DVT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舒适度比较 例(%)

3 讨 论

DVT是子宫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淤积在下肢静脉,形成血栓。下肢水肿胀痛会限制患者活动,部分患者疼痛剧烈、身体消瘦、肢体无力,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此外,部分患者患肢会出现局部恶臭流脓,同时血栓形成还会造成皮肤色素沉着,影响美观,使患者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严重者若出现血栓脱落,随下肢深静脉流回肺部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身体健康[8-10]。常规的基础性护理措施缺乏预见性,多为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后才进行护理,不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合适预防措施,不利于预后恢复;预防性护理是一种更具全面性和预见性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11-12]。本研究围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生活、饮食、心理、用药等方面的预防性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提升患者舒适度,利于改善预后。分析原因在于实施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性,使其更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利于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质量,增进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3-15]。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采取科学有效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静脉输液等预防性指导,并在术前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高危因素患者加强护理;术后对高危患者及时补液,调节电解质平衡,改善血液黏稠度,并鼓励协助患者术后尽早下床进行肢体锻炼,利于促进血液回流,避免血栓形成。总之,预见性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可有效预防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猜你喜欢
预防性舒适度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