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生心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2020-12-11 09:20赵梅羽
教育界·A 2020年11期
关键词:媒体技术阅读活动学习兴趣

赵梅羽

【摘要】素质教育日益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教师在保留传统教育精髓的情况下,进一步实现创新与突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后进学生;媒体技术;阅读活动

“掌握学生的兴趣点”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想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并不容易,前提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只有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才能用更加符合学生内心期待值的方式执教,进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效率。

一、关心后进学生,激发主动意识

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从主观意识入手,让学生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尤其针对班级中的后进学生,教师更需要注重这一点。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很少关心班级中的后进生,后进生长期不受重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也很难得到提升。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尊重并关心每一个后进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时,有些后进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文章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产生了较大的困扰。针对这一现象,如果教师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冷漠的态度,就会影响学生,让学生的积极性持续下降,以后教师再想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异常困难。因此,教师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首先,让学生再次回归课文,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批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给学生分配角色,还原故事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比如之前,有的后进生不理解陶罐的处世态度,后来才理解陶罐身上的谦逊,即使铁罐一再地欺辱它,陶罐也从来没有计较过,由此可见做人要保持谦卑之心,不能以己之长攻他人之短。

后进生是每个班级中的常见现象,引导后进生更考验着一个教师的师德。有的教师处事不公,只在乎班级中的优秀分子,不关心后进生的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下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后进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利用媒体技术,丰富形象思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无法顺应时代的要求,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效率不仅低下,而且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早已如雨后春笋涌入各个校园。教师如果不尽早学会多媒体教学,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尤其是语文教学中,那些生动、质朴、优美的文章如果能够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呈现,必然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形象思维突出是小学生认知心理的核心特征。多媒体教学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学难度在于学生没有去过西沙群岛,不知道西沙群岛到底是怎样的波澜壮阔,也不知道西沙群岛拥有怎样的美景,一切全凭学生想象。但学生的想象力纵然丰富,也不可能从作者的只言片语中获得足够多的信息,而学生获得的一些信息也无法拼凑出西沙群岛的原貌。因此,在上课以前,教师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这节课我们将去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去一探究竟!”接下来,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西沙群岛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画面中直观看到西沙群岛的美。学生会看到,西沙群岛的海水不仅有蔚蓝色,还有淡紫色,在阳光的映射下,更是五彩斑斓,非常美丽。学生也会看到西沙群岛海底的生活千奇百怪,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在视频生动的解说下,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案例中,教师并没有采取直接教学的方式,而是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将西沙群岛的美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在全班同学面前播放,在这个过程中,既满足了学生形象思维的需求,也会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开展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再加上一些学生不喜欢阅读,如果教师采取强制措施和手段,很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形成偏见,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另一个核心特征,意味着他们更青睐于趣味横生的教学模式。对此,教师可以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后,教师在全班展开了《三国演义》主题阅读活动。和常规意义上的教学不同的是,教师精心设计了活动环节,讓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第一个环节是“光影共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投影仪播放《三国演义》影视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这部名著在影视化过程中产生的独特魅力。接着,教师模仿《中华好诗词》栏目设计了“知识抢答”环节,所有的知识全部来自《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比如“桃园三结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是谁败走麦城?”等等。然后是“阅读成果分享”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三国演义》名著过程中产生的独特体验。比如有的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成果,有的学生将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开展了一个小游戏,教师说出《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由学生回答该情节涉及的主要人物。

小学生大多数都活泼好动,很难在课堂上坐得住,自然更不可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鉴于这一实际情况,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必然可以取得绝佳的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上台,表现自我魅力

大部分小学生都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也希望得到其他同学的赞美,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常常是被压抑的,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就像容器一样承载着教师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被压抑的天性得不到释放,只能表现得越来越沉默寡言,用消极抵抗对待教师的教学,课堂也会变得犹如死水一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感,教师不妨将角色扮演引入课堂,鼓励学生表现自我。

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将角色扮演模式引入课堂。首先,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然后由学生自由挑选表演伙伴,接着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想一想应该如何更好地呈现课文内容。比如,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加几个“打哆嗦”的动作,因为根据原文描写,小女孩在一年中最冷的天气出来卖火柴,身上穿得又单薄,被寒风一吹肯定会打寒战;还有的学生提出,在小女孩行走在街头上时,也可以安排几个行人从她旁边经过。比如一对有钱的夫妇领着一个华装美服的小女孩从他旁边经过,两个小女孩的衣着、打扮、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运。当学生讨论结束以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情投入,将情绪渲染得非常到位,演出了小女孩的可怜以及对幸福、光明的憧憬。

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新意味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还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情景剧的展示中充分地展现自我的魅力。如果教师可以积极运用角色扮演,必然可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五、利用激励手段,树立学生自信

激励教育是重要的教育举措,更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适当地激励学生,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和批判式教育不同的是,激励教育犹如助燃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恰当的激励,就像在学生沉寂已久的心田投下一枚石子,那泛起的涟漪会久久荡漾在学生心灵深处。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讲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将蔺相如的语气、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展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并说了这样一番话:“老师刚刚闭着眼睛听你的朗读,就好像在看电视剧一样,真的非常精彩,你将蔺相如的视死如归与机智敏捷演绎得既生动又传神,老师给你点个赞!”这样的教学评价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然后,在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时,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情景剧活动,其中有一位学生在扮演廉颇的时候,特意在身上背了一些木柴,还在表演过程中还原了廉颇向蔺相如道歉的过程,看上去非常用心。教师同样给出了专业的点评:“你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老师的心。我想,只有认真阅读原文,揣摩角色的性格,才能演绎得如此生动形象,感谢你,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廉颇!”通过教师的激励与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致更加高昂,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

激励教育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秘籍,因为它关系着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更关系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小学生普遍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教师更需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表扬。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研究学生的心理,因为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质会决定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朱丹.契合阅读心理阶段,深化语文思维与情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55.

马娴敏.语文教学中德育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分析[J].才智,2020(17):180.

猜你喜欢
媒体技术阅读活动学习兴趣
关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趋势探索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