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对比

2020-12-13 12:20彭正遵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克氏钢丝肩关节

彭正遵,李 斌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甘肃 陇南 746000)

人的肩锁关节是上肢运动的支点,是上肢进行外展、上举等运动不可缺少的关节。关节囊、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共同维持着肩锁关节的稳定性[1]。肩锁关节脱位主要是由于暴力自上而下地作用于肩峰所致。当患者的肩关节处于外展内旋位时受到暴力冲击,会使其锁骨紧压在第一肋骨上,并使其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发生断裂,最终可导致其发生肩锁关节脱位。临床上根据Sage-Salvatore分型法将肩锁关节脱位分为Ⅰ型~Ⅵ型共6个类型。其中Ⅰ型肩锁关节脱位是由肩锁韧带和关节囊轻微扭伤所致,Ⅱ型~Ⅵ型肩锁关节脱位是由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断裂所致,且分型越高表示患者肩锁关节及周围韧带损伤的程度越严重。除了Ⅰ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外,其余五类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2]。近年来,临床上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是比较用带螺纹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与光滑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病情均符合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标准,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发生Ⅰ型肩锁关节脱位及病历资料缺失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13)与对照组(n=13)。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9例,女4例;其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为(50.65±6.47)岁;其中,Ⅱ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有3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有9例,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有1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0例,女3例;其年龄为23~75岁,平均年龄为(50.03±6.26)岁;其中,Ⅱ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有3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有8例,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带螺纹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方法是:术前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悬吊制动,并对其患侧的肩关节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其是否存在喙突骨折、肋骨骨折等情况。术中,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协助其取仰卧位,将其患侧肩部垫高。在其患侧肩部的后外侧做一个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组织,锐性分开肌层,显露肩锁关节。清除关节囊周围的软组织和血凝块,对喙锁韧带进行探查。若喙锁韧带发生断裂,应用1-0号可吸收线将喙锁韧带的断端缝合,缝线先不用打结。复位其肩锁关节。待复位的效果令人满意后,经肩峰至锁骨远端用直径为1.5 mm的2枚带螺纹克氏针对其肩锁关节进行固定,再距离其锁骨远端约2 cm处用克氏针进行钻孔,形成一条骨隧道。用钢丝经克氏针的针尾、骨隧道对肩锁关节进行八字固定。将缝合喙锁韧带的缝线打结,检查内固定物是否牢固、肩锁关节有无异常活动等。折弯克氏针,在留取适宜的长度后将其剪断,将针尾埋于周围的软组织中。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伤口,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术后,对患者进行2~3 d的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按时为其伤口换药,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并嘱其定期回医院复查。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光滑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手术方法与观察组患者基本相同,只将带螺纹的克氏针替换为光滑的克氏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2周内其切口愈合的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其肩关节外展的幅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优、良、可、差评估其疗效)。优:经治疗,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Neer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肩关节的功能越佳)的评分>90分。良:经治疗,患者的Neer评分为80~90分。可:经治疗,患者的Neer评分为70~79分。差:经治疗,患者的Neer评分<70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为3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6.31±6.37)min;其术中的出血量为50~125 ml,平均出血量为(68.34±8.61)ml;术后2周内,其手术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的标准,其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的比率为100%(13/13)。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为32~11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8.67±7.18)min;其术中的出血量为 51~123 ml,平均出血量为(66.92±8.04)ml;其中,术后2周内有1例患者因对缝线过敏而出现切口延期愈合的情况,其余12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的标准,其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的比率为92.31%(12/13)。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2周内其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的比率相比,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患侧肩关节外展的幅度

术后,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退针,有1例患者发生克氏针远端脱出、内固定失效、肩锁关节再脱位,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08%(3/13)。术后,观察组患者中无患者出现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外展的幅度分别为(75.36±3.48)°与(73.23±3.19)°,二者相比,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外展的幅度分别为(123.67±4.62)°与(120.64±4.38)°,二者相比,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

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9例,为良的患者有3例,为可的患者有1例,为差的患者有0例,其治疗的优良率为92.31%(12/13)。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6例,为良的患者有4例,为可的患者有2例,为差的患者有1例,其治疗的优良率为76.92%(10/1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肩部损伤。此病患者可出现肩部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症状[4]。目前,临床上对Ⅱ型~Ⅵ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是临床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主要术式之一。临床实践证实,与用光滑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相比,用带螺纹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为有效地固定患者的肩锁关节,且克氏针不易出现退针、脱出等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带螺纹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优于用光滑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该病的效果,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克氏钢丝肩关节
钢丝横穿末节指骨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胎圈钢丝与胶料脱层问题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旧钢丝球防下水道被头发堵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