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影之轻 载时代之重
——以纪录片《山居夫妻》创作为例

2020-12-13 13:30原俊丽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山居纪录片夫妻

原俊丽

(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福建莆田,351100)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其创作方法和路径见仁见智,没有一定之规,这样反而使纪录片的创作领域百花齐放,孕育了各种各样相对独立的纪录片流派。笔者主创的人文类纪录片《山居夫妻》获得2019年福建省广播电视艺术奖短纪录片一等奖,整个创作过程经历了难忘的“生产之痛”,但也收获了些许宝贵的创作经验。笔者从大背景下的故事与人物、让沟通畅通无阻、用心讲述生动故事等方面,阐述该片的创作理念、方法和美学价值。

一、大背景下的故事与人物

选什么样的题材,讲什么样的故事,永远是纪录片创作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题材之于纪录片犹如剧本之于电影,是纪录片成败的关键。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非虚构性,也就是真实,它是时代的档案和社会之镜,只有那些将拍摄镜头探入时代洪流之中,反映、洞见社会本质和发展方向,为历史记录最真实、最有价值的影像纪实作品,才具备优秀纪录片的品质。

创作《山居夫妻》时恰逢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不可逾越的时空中,对于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体人物而言,四十年烙下怎样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沉淀、思考和激励。而个体命运的记忆与生存,和社会背景的历史与现实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互文关系。《山居夫妻》取材莆田仙游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们是中国林业改革的先行者、参与者和见证者。40年前,一纸合同使父亲成为中国第一个包山大户,中国第一个家庭林场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形下悄然而生。15年前,女儿终于领到中国第一本林权证。历经艰难,绿化荒山,40年两代人延续着绿色梦想,片片荒山变成苍翠树林……人的故事,人的情感,人的性格,人的理想,在时代发展和国家林业政策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山居夫妻》定格人物,用温情铺陈主人公的人生故事,从对现实层面个体生命状态的关注,进而深入到对人感性层面情感、信念以及审美的求索,平凡人物的真情实感和人性光辉为本片影像注入了隽永的魅力。

二、让沟通交流畅通无阻

纪录片是纪实类影视作品,不能靠“演”,而是用真实的力量去扣动人心。纪录片这种“镜子”般折射现实生活的基本属性,给纪录片创作者提出了更加挑剔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创造者所选择的被拍摄人物的固有表现力将直接影响纪录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真实是纪录片的美学原则和基础,是纪录片的生命,而采访又是纪录片保持真实的重要方法。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在于画面拍摄、后期制作,采访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沟通是纪录片创作者很重要的工作环节,也体现了创作者的内在品德和专业素养。

(一)置身“交流者”角色

人天生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很多情况下,被访者仅将内心窗口开一条小缝隙,不愿意把更多的东西袒露出来。为了有效沟通,创作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分寸,始终把自己置于“交流者”,而不是“采访者”的角色定位上——“先做朋友后采访”“先倾听再发问”“先唠家常后谈工作”。一颗真诚善良谦卑的心最能打动人。在拍摄《山居夫妻》之初,李美和夫妇不想接受采访,笔者真切认同他们的感受,并真诚地表达节目拍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他们的顾虑。在长时间跟踪拍摄过程中,笔者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信任。因为成了可信赖的朋友,彼此间很多顾忌就消除了;因为对相关故事都很熟稔,很多话题可以在更深的层面展开,整个交流深入细致,触及灵魂。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中他们放下对摄影机的戒备,回归个人内心真实,进而在摄影机前娓娓道出灵魂深处蕴藏的真挚情感。

(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在创作纪录片时,所有的情感都来源于创作者对于客观事件的认知和把握,所以创作者在采访拍摄中产生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脱离了实际是不可能流露出真情实感,而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不是单单只记录事件的表面真实,而是要分析事件和人物的关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且能够真正感受到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才是完全的真实。因此创作纪录片时,创作者要能够再现真实,根据特定的情境来抒发当下的真实情感,这样才会具有感人的效果。另外,由于纪录片在关注人、表现人时所呈现出的价值,更多时候是由人本身决定的。因此创作者内心要充满真理,才能明辨时代洪流中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只有自己先被触动,然后才能把这种真挚的情感通过作品传递给观众。

三、用心讲述生动故事

纪录片的感染力来源于事实而非虚构,这就要求创作者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故事,而是必须从现实生活的原始素材中去挖掘,因此纪录片创作者所致力的不是创造,而是选择和筹划那些能够表达他自身的发现。从结构上来看,纪实叙述通过对生活中某一事实看似不经意的片段截取,将观众引到对现实存在的认识和思考上来;在叙事元素的使用上,应尊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客观叙述元素,而不是根据情节化的需要去杜撰这些叙述元素。通俗地说,纪录片的叙述就是在一部纪录片里面,创作者运用多种元素,将自己对生活的某种感受传达给观众。目前,许多纪录片借鉴了文学或传统戏剧中的故事技巧,比如悬念设计、寻找矛盾冲突、前后呼应、伏笔、铺垫、预兆,涉及情节高潮、节奏张弛有度、人物富有个性、细节生动等。

(一)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对纪录片创作的激情,对生活和艺术的热情,对人性本质的追寻,这些因素驱动着创作者寻找引人入胜的好故事。从广义题材的概念看,这个故事较少被其他作品关注,或者虽被关注,但尚未被开掘到应有的深度;从狭义题材的概念看,其情节较少与之前的作品雷同,具有陌生感和差异化,让人耳目一新。《山居夫妻》的主人公李美和早在20年前就被中央、省市等媒体陆续采访报道过,不过只是新闻和专题报道,但作为人文题材的纪录片却未曾有涉及到,正所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另外,这个故事要有一定的承载力。纪录片的终极价值是深刻的思想力,但思想和精神不宜在作品中直白抒发,而是隐藏于纪录片的深处,只有足够丰富和复杂的故事情节才能承载包容思考的重量,折射出思想的光芒。《山居夫妻》涉及前后40年、两代人的时间跨度,选取表现的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激烈跌宕,在环境空间真实的表层之下蕴藏着真挚、深远的情感力量,在最质朴的生活意蕴中折射出深沉的人生哲思。

(二)有细节的地方最出故事

纪录片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细节,因为它能够体现出艺术的魅力。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郭熙志认为:“放弃主题先行,回到可触摸的生活细节,纪录片才有真正的意义。细节是纪录片画面语言中最富有典型意义的部分,它具有特殊的画面表现力。”细节作为纪录片情节的组成元素,直接参与故事的讲述。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故事,所以一部纪录片留给观众的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

细节刻画是《山居夫妻》重要的创作手段和感动因素,主要是通过镜头画面的细腻来表现,比如妻子的外衣粘上了杂草,丈夫耐心给妻子弄下来,温情场景下,夫妻俩“谈情说爱”的质朴生活细节极为生动亮丽,流露出夫妻俩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美好感情。而在夫妻俩激烈争吵时,一公一母两只猫恰好躲在旁边静静“观战”,这种反差极大的画面让人哑然失笑,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结尾画面中,夫妻俩带着孙子来到山林,新种下的树苗在初冬的阳光下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画面蕴含着深远的意象,给人以光明、希望和力量……片中还有许多细节,很好地表达了人物情感,塑造了人物性格;在镜头外,观众的情感也同时被影像内的意蕴留白所牵引和感动。

(三)突出戏剧化叙事风格

纪录片的戏剧化叙事,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重要特性。戏剧化叙事抛弃了过去那种平铺直叙的创作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表现一个相对完整和连续的矛盾冲突过程,矛盾、悬念、冲突等戏剧元素都得到了较好的关照。纪录片以真实素材为基础,如何营造矛盾冲突呢?通常可以通过“寻找现实生活的戏剧”或寻找现实生活的不平衡来设计矛盾冲突。纪录片其故事往往取材于主人公对现实生活平衡的一种打破与重建,通过真实记录存在于主人公生活之中的、为实现其理想目标而遭遇的一系列障碍和油然而生的反抗,来构建一段内蕴冲突、情节与故事的“生活本身的戏剧”。

《山居夫妻》的做法是:其一,选择好看的具有悬念性的素材,比如面对父亲留下的高额债务,终止或是继续承包,两难之间,夫妻俩内心的强烈挣扎和冲突;其二,设法拍到有戏剧化因素的情节,比如林场无底洞般的资金投入与夫妻坚韧持守之间的张力;村民乱砍树木与夫妻爱护山林之间的冲突。在跟踪拍摄中,用对立的人物情节组合故事,用冲突对话结构情节,整个节目牵绊吸引着观众,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艺术感染力。

另外,作为一个记录者,重要的不是希望生活发生什么,而是生活如何改变了我们,这也是纪录片创作的本质。生活无法预知,也无法掌控,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所以创作者需要不断适应和改变。在拍摄《山居夫妻》过程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发生,比如突发的火烧山和夫妻俩爆发的争吵事件,此情此景,创作者应将自己摆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记录,不要人为地去安排操控情节的发展。作为一个记录者,你永远不知下一个拐角会遇见什么,生活总是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且比我们的想象更精彩,故此更值得记录和思考。

四、小结

优秀的纪录片必定蕴含高超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但技巧方法远非纪录片创作的全部。从事纪录片创作,纪录片人要面对自身意志的考验、品行的淬练、体能的消耗和情感的煎熬。虽然结果未知,但要默默坚持;尽管无人喝彩,却初心不改。因此,坚持和韧性是纪录片人最为宝贵的品质。生命与美的痕迹无处不在,以光影之轻载时代之重,乃是纪录片人穷其梦想和生命追逐的至高境界。

猜你喜欢
山居纪录片夫妻
山居图
山居秋暝
山居图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山居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