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的取穴方法探讨

2020-12-13 12:20付进杰李跃祥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风池穴合谷

付进杰,李跃祥

(1.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院,天津 300000;2.甘肃武威西凉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俗称凝肩、五十肩,是指患者的肩关节囊、滑膜囊、周边韧带等出现慢性炎症反应,致使其出现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骨关节疾病。此病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肩周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持续加重,可导致其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粘连、肌腱发生钙化,进而可使其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废用性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目前,西医多采用物理疗法、局部封闭疗法、康复锻炼疗法等治疗肩周炎,但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中医对此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此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应准确、合理地为其取穴。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探讨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的取穴方法。

1 肩周炎的病机

肩周炎属于中医学中“肩凝症”、“肩痹”的范畴。《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现代中医学认为,肩周炎的病机主要是年老体虚,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失所养,日久则筋骨衰颓、筋脉拘急;或营卫虚弱,久居湿地,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致使血行不畅,脉络拘急;或劳累过度、外伤筋骨,致使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

2 对肩周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的取穴方法

2.1 肩三针联合辨证取穴法

目前,中医常采用肩三针联合辨证取穴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在采用该法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选取的主穴通常为肩髃穴、肩贞穴和肩髎穴。若患者存在寒湿阻络证,选取其阳陵泉穴、阿是穴、手三里穴和风池穴作为配穴;若患者存在气虚血瘀证,选取其曲池穴、足三里穴、外关穴和合谷穴作为配穴。临床实践证实,用肩三针联合辨证取穴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其治疗的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肩髃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之一,位于三角肌上。当人的手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其肩峰前下方出现的凹陷处即为该穴位。通过对肩髃穴进行针灸,可起到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的作用。肩贞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之一,位于肩关节的后下方。当人的手臂内收时,其腋后纹头上1寸处即为该穴位。通过对肩贞穴进行针灸,可起到清头聪耳、通经活络的作用。肩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之一,位于肩髃穴的后方。当人的手臂外展时,其肩峰后下方出现的凹陷处即为该穴位的位置。通过对肩髎穴进行针灸,可起到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阳陵泉穴是八会穴中的筋会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的凹陷处。通过对阳陵泉穴进行针灸,可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阿是穴又叫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其没有固定的位置,多位于病变处附近,也可位于与病变处相距较远的位置。通过对阿是穴进行针灸,可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手三里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之一,位于前臂背面的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通过对手三里穴进行针灸,可起到疏经通络、清肠利腑、消肿止痛的作用。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之一,位于头额后两条大筋外缘的陷窝处,与耳垂平齐。通过对风池穴进行针灸,可起到壮阳益气的作用。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之一,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当人屈肘时,其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该穴位。通过对曲池穴进行针灸,可起到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离胫骨外缘前一横指处。通过对足三里穴进行针灸,可起到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之一,位于前臂背侧、手腕横纹向上三指宽处,与内关穴相对。通过对外关穴进行针灸,可起到联络气血、补阳益气的作用。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之一,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通过对合谷穴进行针灸,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1]。另外,不少医者采用动留针法联合关节运动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在采用动留针法治疗肩周炎时,选取的穴位主要为肩髎穴和承山穴。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后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人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为该穴位。通过对承山穴进行针灸,可起到宣通气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最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使用详解》是现阶段我国针灸学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之一。该教材中记载,用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时可选用肩前穴、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和阿是穴作为主穴。该教材中还指出,若患者存在手部症状(如手麻、手部疼痛等),可取其后溪穴、合谷穴作为配穴;若患者存在外邪内侵证,可取其风池穴、合谷穴作为配穴;若患者存在气滞血瘀证,可取其内关穴、膈俞穴作为配穴;若患者存在气血两虚证,可取其气海穴、足三里穴作为配穴。

2.2 依据经验取穴

肩康穴位于外侧楔骨关节与第3、第4跖骨之间。在传统的中医学中并没有对该穴位的记载。近年来,有学者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发现,通过对人体外侧楔骨关节与第3、4跖骨之间的部位进行针灸可有效地治疗肩周炎,故将此部位命名为肩康穴,并将其作为治疗肩周炎的主要穴位之一。颈中穴是人体的经外奇穴,位于颈后肌肉隆起外缘入后发际线1寸处的凹陷部位。该穴位并不是传统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穴位。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通过对颈中穴进行针灸可有效地治疗肩周炎,能起到良好的滋阴潜阳、舒筋止痛的作用。

2.3 平衡针灸取穴法

平衡针灸疗法是以神经调控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充分利用人体的自我平衡系统(即神经系统、经络系统与体液系统)和针刺技术的反馈效应原理,选择人体健侧的某一特定穴位进行针灸来达到人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的一种针灸方法。在用平衡针灸疗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多选其中平穴为主穴。中平穴是经外奇穴之一,位于腓骨小头与外髁连线的1/3处。通过对中平穴进行针灸,可起到消炎止痛、扩张血管、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临床实践证实,对肩周炎(尤其是由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外伤性肩周炎)患者的中平穴进行针灸可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

2.4 主取督脉穴

取督脉穴(包括华佗夹脊穴、长强穴、阳关穴、命门穴、脊中穴、筋缩穴、至阳穴、身柱穴、陶道穴等)以治疗四肢疾病的学术思想最初是由中医名家秦亮甫教授提出的。秦亮甫认为,督脉与膀胱经的经气关系极为密切,通过对督脉上的相应穴位进行针灸能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脉的功效。以华佗夹脊穴为例,现代神经解剖学认为华佗夹脊穴位于脊神经的出口附近,而脊神经可支配骨骼肌的运动,因此通过对华佗夹脊穴进行针灸可起到治疗肩周疾病的效果。

3 小结

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素问·病能论篇》中说:“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近年来,临床上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对肩周炎患者进行针灸时,应根据其病症合理为其取穴,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风池穴合谷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温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运动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针灸疗法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针灸疗法
风池穴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
驱睡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