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助推商城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策略
——以商城县为例

2020-12-16 00:54王义静
乡村科技 2020年34期
关键词:商城县再生稻稻米

王义静

(商城县农业农村局,河南商城465350)

1 商城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1 高度重视促发展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将优质稻米(再生稻)作为十大特色产业之一,支持其做大做精做强,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了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商城县成立了再生稻生产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农村、农机、财政等部门及各乡镇(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动再生稻产业发展,形成了“财政支持+技术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自愿参与”的发展格局。县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再生稻生产调研活动,营造了良好发展氛围;各乡镇、有关职能部门成立了相应组织,明确责任分工,着力解决再生稻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县农业农村局依托农技推广站、植保站和11乡镇农技区域站组建了再生稻技术指导队伍,落实专家挂片指导和技术人员包片、包户制度,确保技术力量精准指导到位。

1.2 面积、产量、效益实现“三量齐增”

截至目前,商城县再生稻累计推广面积近1.33万hm2,累计增产上亿斤,每667 m2再生稻双季产量在800 kg以上,与单季早稻相比每667 m2可增加收益500元以上,是传统水稻种植效益的2倍以上。2019年,信阳市再生稻生产工作现场会在商城县召开,有种植再生稻0.13万hm2以上的乡镇(鄢岗镇)、333.33 hm2以上的示范村(曹寨村)、66.66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133.33 hm2以上的示范村10个以上,辐射带动了传统农户种植,提升了经济效益。2019年,商城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0.26万hm2,稻鸭综合种养0.06万余hm2,为传统农业探索了一条高产、优质、高效、节本的生态种植模式。

1.3 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

再生稻、稻渔(鸭)综合种养省时、省力、节本、高效,吸引了众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其中,推动了规模经营,带动了全产业链和稻米品牌的发展。2019年,商城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了商城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协会,成功注册商城优质稻米“三粒米”商标目前,全县从事再生稻产业发展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有400多家,种粮规模流转面积达2.33万hm2,“山信”“兄弟”“粵丰”再生稻米品牌已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商城县不断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电商+合作社+订单”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高了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动了产业内涵式发展,助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商城县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别山插秧节,商城县作为全国70地之一、信阳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成功举办了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

1.4 产业带贫作用不断增强

再生稻、稻渔(鸭)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拓展了合作经营的新路径,生产经营主体与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使传统家庭小生产转化为市场化、规模化的新型经营方式,精准扶贫变“输血”为“造血”,为产业带贫拓宽了新途径。据统计,2019年,商城县有1 000户近3 000名贫困人口参与再生稻与稻渔(鸭)综合种养,户均增收1 000元以上,再生稻与稻渔(鸭)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部分贫困家庭增收脱贫的重要产业。

1.5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为打造商城县再生稻与稻渔(鸭)综合种养绿色高效示范基地,打造高端优质大米品牌,力争把商城县建设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再生稻生产、加工基地。2019年商城县将稻谷补贴资金1 000万元用于落实商城县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发展再生稻和稻渔(鸭)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对于再生稻规模种植3.33 hm2以上的(贫困户除外),每667 m2补助标准100元;稻渔(鸭)2 hm2以上的,每667 m2补助标准200元,以支持扩大种植规模。2020年,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贫困户2020年新增再生稻面积,继续申请兑现每667 m2奖补100元的政策,确保2020年再生稻0.66万hm2、稻渔综合种养0.26万hm2、稻鸭综合种养0.10万余hm2的面积落实到位。

1.6 农科教融合不断深入

商城县与国家电投集团、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业合作关系。2019年,商城县范围内招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特聘农技员4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致富带头人324人,评选表彰“商城县第一届新型职业农民标兵”20名,河南省农业科技教育暨产业技术扶贫工作现场会在商城县召开,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

1.7 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再生稻与稻渔(鸭)综合种养有效利用了豫南地区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化了劳动力、机械和土地的资源配置,使被动的秸秆禁烧转化为主动的秸秆资源化利用,缓解了“秸秆禁烧”问题,提高了稻田湿地对大气污染物的吸纳能力,凸显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稻鸭共作,催生了优质高端稻米和优质麻鸭品牌,在实现绿色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上探索了新路子。

2 农业结构调整助推商城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策略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向好发展,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打好打赢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需扎实做好商城县2020年再生稻与稻渔(鸭)综合种养共作。

2.1 再生稻生产做到四落实

一是落实面积。落实好2020年0.66万hm2指导性计划种植面积(其中鄢岗镇0.20万hm2、李集乡0.15万hm2、双椿铺镇0.10万hm2、上石桥镇0.10万hm2、汪桥镇0.05万hm2、观庙镇0.02万hm2、河凤桥乡0.03万hm2、丰集镇0.02万hm2)。目前,再生稻已插秧面积近0.40万hm2。二是落实种子。按照指导面积,需再生稻种子12.50万kg。2020年新春,在保持疫情防控不松劲的同时,要抢抓农业生产时令节气,抢前抓早,周密部署,认真做好指导面积所需的再生稻优质良种的调运、储备工作,确保2020年再生稻育秧不误农时。三是落实培训。抓好培训与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和益农信息社等传媒形式,大力宣传再生稻栽培技术,结合疫情防控,印发技术资料,把田间管理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尽可能减少机械对头茬稻蔸的碾压,以确保再生稻有效穗数,提高再生稻产量,打造再生稻千亩示范片,使示范片达“六个100%”,即良种覆盖率100%、高产栽培技术入户率100%、配方施肥覆盖率100%、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100%、示范户培训率100%以及机械化收割率100%。四是落实奖补。做好2020年再生稻面积统计落实工作,结合11个乡镇农技区域站,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11个由科级领导干部带队的再生稻与稻渔(鸭)综合种养产业指导小组,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指导2020年面积落实到户。结合《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再生稻和稻渔(鸭)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商政办〔2018〕73号)文件精神,强化政策支持,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贫困户2020年新增再生稻面积,兑现每667 m2奖补100元政策,支持扩大种植规模,不断做大做强商城县再生稻产业。

2.2 稻鸭共作做到三到位

一是面积到位。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力争2020年稻鸭共作面积发展至0.10万hm2。二是订单到位。探索“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积极与原耕电商、瑞禾食品等企业争取订单,使稻鸭共作尽量契合市场需求。三是服务到位。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确保每一个进行稻鸭共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有一个技术专家,并按操作规程落实各个生产环节。

2.3 稻虾综合种养要做到

一是规范种养流程,提高种养水平;二是巩固现有面积,促进稳步发展;三是拓展销售渠道,增加种养效益;四是强化监督,严格要求各类稻虾综合种养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做好稻渔综合种养田间配套工程改造,严禁超面积过度开挖或只养鱼不种稻。

2.4 构建产业链利益联结,促进共同发展

结合优质稻米行业协会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促进优质稻米产业抱团发展。当地政府应支持商城县优质稻米协会等行业组织的提升发展,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合作,与农户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组成全产业链的利益联结组织,激发内部动能,同时把品牌建设作为行业协会支持的重点内容,提高社会影响力,实现行业规范发展。

猜你喜欢
商城县再生稻稻米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商城县新农村经济发展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 季 相 思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研究—基于河南省商城县数据的Sarma分析
商城县茶尺蠖发生及绿色防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