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16 00:54恒刘超吕耀斌
乡村科技 2020年34期
关键词:种苗林业资金

高 恒刘 超吕耀斌

(1.汝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 汝阳463300;2.汝南县宿鸭湖湿地服务中心,河南 汝阳463300;3.汝南县宿鸭湖湿地服务中心,河南 汝阳463300)

林业资源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大局,关系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积极做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是当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林业种苗管理是基础且关键的部分,做好林业种苗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种苗对病虫害的抵抗性,保障种苗健康生长[1]。基于现实状况分析,我国种苗培育与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把握这些问题与困境,才能更好地做好林业种苗质量管理工作。

1 我国林业种苗培育现状

受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影响,我国将林业资源管理摆放在了战略高度,在林业育苗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从事育苗技术、管理方面的企事业单位数量明显增多。近年来,我国对树苗的需求量呈大幅增长态势,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林业资源管理市场前景良好,但我国林业发展整体较为滞后与缓慢,育苗技术落后,严重阻碍了林业资源的进一步发展,难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林业育苗技术的探索逐渐加深,育苗栽培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栽培品种存活率大幅提升。与此同时,虽然我国引入了一些先进的育苗技术,如无性繁殖,但是大部分林业种植者仍采取原有方法进行育苗,育苗进度与质量仍有待改善。

2 林业种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落后

分析当下我国林业种苗管理的实际状况可知,集约化模式仍是主流的生产方式。但随着市场需求增长,集约化生产作业已难以满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在林业种苗管理中缺乏对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引进,以传统方式为依托的市场模式导致种苗供应不足,已成为林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在设备方面,如发芽室仪器、净度室仪器等设备不够先进,难以有效提升育苗质量,成为限制育苗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2.2 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

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内容,始终受国家关注,但从当下实际来看,我国林业发展模式仍以传统模式为主,限制了林业育苗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林业生产与育苗多集中在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水平相对偏低,育苗技术人员薪资待遇较低,技术人员流失问题突出[2]。此外,林业种苗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育苗管理队伍,育苗生产技术标准与规范尚未明确与统一,一些技术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只能依靠个人经验,缺少科学数据,阻碍了林业育苗品质的提升,导致种苗抗病虫害能力下降,不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

2.3 缺乏林业种苗管理支持资金

种苗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即是努力提高种苗的存活率,为种苗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与环境。林业种苗管理活动需稳定的资金支撑,如种苗采购、种苗灌溉、种苗施肥与种苗病虫害防治等均需大量资金支持,种苗种植数量越多,所需资金越大。林业种苗种植产业资金需求量大,但成本回收的周期却十分长,这种产业特征难以有效吸引社会资金,一些企业为降低资金投入,不得不减少种苗后期管护资金,这种成本的削减对种苗管理工作的落实带来了不利影响。

2.4 缺乏种苗技术

林业种苗管理过程中,如果种苗管理缺乏关键性技术,无法有效把握种苗的生长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则难以保障种苗顺利生长。科学把握种苗管理的流程与规范,做好关键技术学习,是当下种苗管理的重要课题。林业产业本身系统性偏弱,信息较为分散,林业市场交易信息存在不完全、不充分等问题,加之不同地域间的林业种苗信息交流不畅通,对林业市场经营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多数林场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调研,未深入收集市场信息,盲目进行种苗栽植,栽植种苗不符合市场需求,易带来较大损失。同时,林业种植与经营树苗的品种较少,竞争力较低,市场拓展空间有限。

3 加强林业种苗质量管理的策略

3.1 把握种苗生产技术,做好幼苗管理

在林业树种选购环节,一定要把握好质量关,并按照育苗需求,做好筛选与脱粒工作,针对种子作充分消毒,完成消毒工作后,用干净稻草覆盖种子,将其存放在适宜恒温环境中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需对种子萌芽状况进行实时观察,当出芽率约为8%时,可将表层稻草去掉。林业播种育苗,一般选择在每年3—4月进行,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可根据具体状况科学调整。播种前,需翻耕播种土地,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与透水性,为种子萌发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播种方式主要有2种,即人工播种与机械播种,具体可依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选择[3]。苗期,种苗长势偏弱,对环境的抵抗力偏差,管理人员需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夏季光照过强或温度过高时,需进行一定的遮阴,以避免幼苗被灼伤;冬季,可在种苗根部包裹稻草或塑料模进行保温。此外,还需做好科学施肥,以保障种苗健康生长。

3.2 积极提升种苗管理人员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林业种苗作业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与专业指导人员队伍的建设存在着直接关系。为此,需采取积极措施,深入激发种苗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拓展其工作范围,引导其学习与掌握更先进的种苗管理技术。例如,在某地区开展种苗管理工作时,可进行系统化安排,以保障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林业管理部门应摸清林业种苗管理的实际状况,对当前林农、种苗管理人员的实践技能、技术水平、种植经验与管理经验等进行分析,以找出优势,弥补不足;应强化林业种苗技术指导,丰富指导方式,以多种形式提高种苗基层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人员应深入基层,现场进行手把手指导,并定期学习与掌握更先进的种苗培育与管理技能。种苗人员管理素质的提升,是林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3 推动种苗种植机制与标准建设

为保障林业种苗产业良性发展,相关部门需对种苗企业经营许可进行严格把关,对于无证经营的企业需严厉打击与取缔。当下国内种苗市场不够完善,大部分管理人员工作缺乏一定的标准与制度,对林业发展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林业管理部门需出台相应的林业种苗管理规范,做好机制建设,如针对种苗人员设置相应的考核与检验机制,对种苗管理人员进行多层次考核,以保障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过硬。在实践操作中,林业部门人员需做好种苗信息录入、信息发布与信息更新等,以保障信息平台数据可靠、有效,为企业获取精准的市场信息提供途径,进而优化种苗种植分布,提升种植效益。

3.4 引流更多资金注入

为推动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采取积极措施做好林业种苗管理。为此,需增加资金支持,引流更多资金注入林业产业中。林业部门在财政上应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种苗管理层面,为种苗研发、管理、技术更新等提供有力支持,以有效推动林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先进设备的购置需大量资金,推动仪器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是当下种苗管理发展的趋势,只有资金充分,才可以更好地引入新品种,做好种苗创新与品种培育,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种苗类型的需求[4]。此外,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将林业产业、种苗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从而优化市场资源,引导资金进入林业产业;在人才培育上,重视种苗与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种苗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人才队伍。

4 结语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推动森林生态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而林业种苗工作则是森林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满足市场对种苗持续增长的需求,种苗质量管理需进一步提升,要理性把握当下种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管理策略,如把握种苗生产技术、做好幼苗管理、积极提升种苗管理人员的能力、推动种苗种植机制与标准建设、引流更多资金注入等,以推动林业种苗质量的提升,为林业产业效益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种苗林业资金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