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柳育苗造林技术规程

2020-12-16 00:54徐俊章法源安树康
乡村科技 2020年34期
关键词:起苗株距行距

徐俊 章法源 安树康

(临夏州农业科学院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临夏731100)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系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原产我国,以黄河流域为栽培中心,甘肃省各地普遍栽培。旱柳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形美观、用途广泛,是极受群众喜爱的速生用材和“四旁”绿化树种。旱柳为阳性树种,喜光、耐寒、耐旱,喜水湿,不怕泡、淹,较耐盐碱,根系发达,侧根、须根密集如网,抗风不怕沙埋。旱柳枝条柔软,可作为编织材料。通过开展旱柳育苗、造林、抚育管理试验研究,在总结生产经验和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旱柳育苗造林技术规程,具体如下。

1 苗木培育

1.1 选地

平地育苗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具备灌水条件的地块,山地育苗选择阴坡、半阴坡缓坡地。育苗地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肥沃,pH值为6~8,土类为黑土、麻土、黑垆土。

1.2 整地、施肥、做床及覆膜

秋季深耕,深度20.0~25.0 cm。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施农家肥15 000~25 000 kg/hm2、过磷酸钙300~450 kg/hm2、复合肥225~150 kg/hm2、油渣225~300 kg/hm2,进行浅耕细耙,深度15.0~20.0 cm。之后做床,床面宽80.0 cm、高15.0~20.0 cm,长因地而异,床间距30.0~40.0 cm。床面耙平耙细后覆膜[按《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DB62/T 2443—2019)的规定执行]。

1.3 种条及插穗采集

1.3.1 种条采集。春季萌芽前,采集优良母树上生长健壮、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一二年生枝条或一年生平茬枝条。

1.3.2 插穗剪取。将采集的种条剪成长18.0~20.0 cm、小头直径≥0.5 cm的插穗,上切口呈平面,下切口呈斜面。每100根扎成一捆。扦插前将插穗在0.005%生根粉溶液中浸泡8~10 h,取出后即可扦插。

1.4 扦插

4月上旬至5月上旬扦插,扦插行距35.0~40.0 cm,株距25.0~30.0 cm。按株行距将地膜打孔后把插穗稍倾斜插入床面,插穗露出地面0.3~0.6 cm,扦插后踏实,及时灌透水。

1.5 苗期管理

1.5.1 灌水。平地育苗扦插后3 a内每年需灌水3次,第1次5月下旬进行,第2次7月上旬进行,第3次封冻前进行。

1.5.2 松土除草。每次灌水后要及时松土除草,每年松土除草3次,第1次5月下旬进行,第2次7月上旬进行,第3次8月下旬进行。

1.5.3 抹芽定干。当幼苗长至15.0~20.0 cm时,选留一枝健壮枝条,其余剪除。

1.5.4 平茬复壮。扦插第2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进行平茬,茬桩高度2.0~3.0 cm,剪口要平,平茬后除萌抹芽2次,选留生长健壮的枝条,其余全部剪除。

1.5.5 追肥。每年7月上旬追施尿素150~250 kg/hm2,以沟施为主,施后灌水或浇水。

1.5.6 病虫鼠害防治

1.5.6 .1病害防治。柳褐斑病等病害在初放叶后用0.2~0.4°Bé石硫合剂或0.3%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15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

1.5.6 .2虫害防治。杨大叶甲若虫期和成虫期各喷1次0.05%的2.5%溴氰菊酯,5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柳尖胸沫蝉若虫期和成虫期喷0.05%的40%吡虫啉防治,5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柳尺蠖幼虫期用0.03%的20%氰戊菊酯乳油喷雾防治,5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

1.5.6 .3鼠兔害防治。采用弓箭捕杀或在洞穴内投放0.25%氯鼠酮油剂配制成的0.005%毒饵进行诱杀。

1.6 出圃与运输

1.6.1 起苗。扦插后3 a即可起苗。起苗分秋季起苗和春季起苗。秋季起苗在10月下旬,春季起苗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起苗时先在两行间挖25~30 cm深沟,再把铁锹插到苗根下切断主根,并向一侧推撬,将苗取出,保证苗木主根长20~30 cm、根幅25~30 cm。

1.6.2 苗木分级。随起苗随分级。按苗木地径、高度进行分级。苗木质量分级为2(1)-1即3年根、2年干苗,地径大于2.0 cm,苗高大于2.5 m为Ⅰ级苗;地径1.5~2.0 cm、苗高1.5~2.5 m为Ⅱ级苗。

1.6.3 苗木假植

1.6.3 .1临时假植。临时假植是起苗后造林前进行的较短时间的假植。假植时,将苗木根系用湿土埋严即可。

1.6.3 .2越冬假植。越冬假植是把供翌年春季造林需用的苗木埋藏起来,使苗木安全越冬。采用挖沟假植的方法假植。苗木假植后要经常检查,发现复土下沉、漏空时要及时培土;有发霉和干梢现象时,要灌水或重新假植,春季化冻前要清除积雪。

1.6.4 苗木包装和运输。苗木运输时应用草帘将根部包起,并保持湿润;途中不得重压、日晒,注意苗木通气。苗木运到造林地后要立即进行造林。不能立即造林时苗木应在阴凉处进行假植。

2 造林

2.1 造林地选择

选择年降水量500~700 mm或年降水量小于500 mm并具备集水条件或灌溉条件的地块,土层厚度大于0.4 m的川道、塬台地、阶地、河滩地及沟道。

2.2 整地方法

年降水量500~700 mm的区域采用穴状整地,穴径0.7 m,穴深0.7 m;年降水量小于500 mm并具被集水条件或灌溉条件区域、“四旁”植树采用大坑整地,坑深60~80 cm,直径80~100 cm。

2.3 整地时间

应在造林前30 d内整地,盐碱地应选择前一年雨季进行整地。

2.4 造林方法

2.4.1 植苗造林。春季和秋季均可造林,选用Ⅱ级以上苗木造林。“四旁”植树株距大于2 m;带状栽植株距2 m,行距3~4 m;护岸(渠)、防风固沙、小流域治理等造林,株行距1 m×1 m。栽植时将苗木放入穴中扶正,先填表土,再填心土,填土后踏实。栽后树盘浇水、覆草、覆沙或覆膜(按DB62/T 2443—2019的规定执行),秋季对1 m以下主干涂白。

2.4.2 插干造林。适用于“四旁”植树和零星栽植,多在春季栽植。插干应在健壮良种母树上截取3 m左右的萌生枝、大枝或起苗时根系受到损伤的苗干,截去梢头、侧枝后,制成2.0~2.5 m长的插干,大头直径5~7 cm。从母树上截取的插干上部必须有盲节。造林前将插干大头截成马蹄形,在河水中浸泡5~10 d。“四旁”植树株距大于2 m;带状栽植株距2 m,行距3~4 m;护岸(渠)、防风固沙、小流域治理等造林,株行距1 m×1 m。栽植时,将插干放入穴中,扶正插干,先填表土,再填心土,填土后踏实、浇水。

3 抚育管理

3.1 灌水

在营造用材林、防护林时,有灌水条件的,一年应灌好以下几次水:3月中旬灌水1次;5—6月灌水1次,土壤封冻前灌水1次。

3.2 松土除草

营造用材林、农田防护林和“四旁”植树,对新造林当年除草松土三四次。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3.3 追肥

在苗木速生期5—6月追施氮肥100 g/株,施肥后应及时灌水。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在下雨前进行追肥。

3.4 病虫鼠害防治

3.4.1 病害防治。针对柳烂皮病,应加强抚育管理,清除并烧毁病枝,早春用5°Bé石硫合剂树干涂白,发病初期用3.3%~10%的3.3%治腐灵涂抹病斑。

3.4.2 虫害防治。对于柳蓝叶甲,应根据适地适树原则,营造针阔混交林,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加强抚育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树体抗虫能力;清除杂草,收集枯枝落叶烧毁;深翻土壤,消灭越冬成虫;利用成虫假死性振落人工捕杀或结合修剪摘除卵、幼虫、蛹;在成虫下树越冬和翌年成虫上树前,距地面50~100 cm的树干上涂抹无公害粘虫胶以阻杀爬经的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林区悬挂黑光灯大量诱杀成虫;幼虫用0.03%的1.8%阿维菌素乳油或0.07%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用5°Bé石硫合剂仔细喷洒柳树主干消灭越冬成虫,或用0.1%的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0.1%的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或0.05%的10%联苯菊酯乳油喷雾防治;保护利用草青蛉、异色瓢虫、红点唇瓢虫、猎蝽、肿腿蜂、胡蜂和蜘蛛等天敌。

对于柳尺蠖,应加强翻耕,杀死地下越夏和越冬虫蛹;在树干基部20~30 cm处扎8~10 cm宽的塑料布或胶带阻止雌虫上树产卵;用黑光灯诱杀雄成虫。

对于柳尖胸沫蝉,当年秋季或翌年3—4月剪除有卵枯枝烧毁,若虫期用0.05%的80%敌敌畏乳油喷洒树冠。

3.4.3 鼠害防治。达乌尔鼠用弓形夹和平板夹人工捕捉。

4 技术档案

4.1 技术档案主要内容

技术档案主要内容包括育苗造林地基本情况、整地方式和规格,各项作业的实际用工量和肥、药、物料的使用情况等。

4.2 技术档案管理

要求专人记载,坚持按时填写,做到准确无误。由育苗造林施工单位业务领导和技术人员审查签字后存档。

猜你喜欢
起苗株距行距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原地区樟树引种栽培管理技术
特色农业“顺地”起苗——“让什么样的地产什么样的粮”
植树造林苗木的起苗和选苗技术分析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