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2020-12-16 00:54于国富
乡村科技 2020年34期
关键词:林区火灾林业

于国富

(东港市黄土坎镇林业工作站,辽宁东港118308)

林区环境复杂,加大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近几年森林火灾发生率不断升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国家政府部门,还是普通的社会民众,环保意识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森林火灾防范工作,尽可能避免森林火灾发生。

1 开展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1.1 保护自然资源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林区面积相对较大,拥有大量的珍稀树木、花草、禽兽等资源,这些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有助于维护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一旦出现森林火灾,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会大量减少,甚至全部消失。所以,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利于保护林业资源,而且能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1]。

1.2 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相一致

对于动植物来说,森林生态系统是其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群落结构十分复杂。一直以来,我国经济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对林业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植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威胁,很多珍稀物种遭受灭绝的命运。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如退耕还林政策、退耕还草政策。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事故,就会削弱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随之下降,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符合生态系统保护的需求。

1.3 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森林火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有效开展森林防火工作,不仅是在保护林业资源,更是在保护林业生态系统。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产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林业资源总量相对较大,但是人均林地占有率相对较小。因此,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同时要重视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大了针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为天然林发展提供了更优质的环境,对现代林业发展起到支持与推进作用。单纯对天然林开展保护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限制天然林的采伐,为林业生态系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障林业产业稳定、持续发展。如果发生森林火灾,大量的林业资源就会在短时间之内被烧毁,严重制约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所以,开展好森林防火工作,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是林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1.4 符合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

我国林业生态系统是否安全,直接影响林区周围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利益。发生森林火灾时,会导致林区内部林木资源大面积消失,林区周围民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及经济收入都将受到严重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不仅对林木资源产生威胁,还可能朝着民众居住的方向蔓延,此时就会威胁林区周围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森林火灾防控工作,要对引发森林火灾的自然因素给予高度关注,同时要与不法分子展开有效的斗争,有效制止违法人员在林区内的恶意纵火事件,确保林区拥有稳定的社会秩序[2]。

2 森林火灾的常见成因

2.1 自然气候原因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林业生态系统的修复。但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大风干燥天气明显增多。天气干燥,日照强度大,水分供给严重不足,林区内很多植被出现死亡现象,而死亡的林木在干燥的自然条件下会出现自燃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森林防火的难度,森林火灾发生率也不断提升。另外,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林木资源可能会遭受雷击引发火灾。

2.2 人类的破坏行为

我国政府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恢复天然林、原始林的生态环境,要求开展封山育林工作。我国林区大多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林区周围民众的森林保护意识、森林防火意识相对较弱,不仅对林业资源进行随意砍伐,甚至在林区随意使用明火。还有一些人在林区内吸烟,而且没有将烟头熄灭便随意丢弃在林区内,这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此外,在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说清明节,人们会通过燃烧纸钱的方式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如果此时产生的明火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很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

2.3 森林防火措施不完善

我国很多林区用于森林防火工作的资金投入是非常有限的,由于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森林防火工作开展过程中,只能采用传统的人工预报方式,对先进的、有效的救火措施应用极少。有些救火工具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应用,而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与修理,救火工具出现了严重老化问题,难以满足现阶段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很多林区的林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对森林防火的重视程度低,防火力量十分薄弱。当森林火灾出现时,无法利用紧急预案来进行及时防控,导致森林过火面积不断加大,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3 森林火灾防控对策

3.1 开展有效的防火宣传工作

防火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能显著降低火灾发生概率,尤其是农耕用火高峰阶段的高火险期,农耕用火常常引发森林火灾。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要加大防火宣传力度,针对林区附近的农民展开防火教育工作。在乡村和林区接合处设置专门宣传防火知识的宣传点,利用条幅、宣传版画、广播等方式来对防火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帮助民众树立较强的防火意识[3]。通过多样化、反复性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林区周围群众的防火责任意识。林业相关部门还要积极与各类媒体加强合作,大范围、高强度地宣传典型案例,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林业相关部门要与学校等教育部门进行合作,让学生从小接受森林防火教育。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旅游景点宣讲防火知识、发放防火宣传单,并在人群密集处设置防火岗哨等。

3.2 重视法律体系建设,增强执法效力

现行的与森林防火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防火执法检查工作实施的法律依据。为了保障防火工作有序开展,我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与通告,相关的处罚标准也日益完善。随着我国森林防火相关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森林防火部门要提高执法效力,通过对违法用火案件的严肃处理来实现教育一大片的目的。林业相关部门还要重视执法队伍建设工作,引进先进的防火技术与设备,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并通过培训活动使其掌握法律知识及处罚程序。

3.3 重视防火科技体系建设

在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积极建设科技体系,可以有效促进防火工作高质量开展。与相关院校合作,在科技人才的支持下加快防火科研速度,同时林业部门要积极提供实践基地。加快生态保护信息指挥系统的建设工作,上传森林资源信息、护林人员信息、防火人员信息等,一旦出现森林火灾,可以借助信息指挥系统的调控功能提升防火实力和火灾处置实力[4]。

3.4 提高火险预警检测能力

火灾预警监测是森林火灾防控的重要手段。国家规定,每2万hm2林地要配备1个监测站及1个可燃物因子采集站。在这一标准下,可以对森林中的风力、湿度、温度、可燃物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进而可以更准确地预报森林火险。利用无人机的优势来开展火情预警巡护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可以及时实施控制扑救工作[5]。有实力的林区,可以借助卫星线路实施监测。

4 结语

相关林业部门不仅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还要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一旦出现森林火灾,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所以研究森林火灾的常见成因及防控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林区火灾林业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全面停伐背景下内蒙古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land produces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离奇的火灾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