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毽球教学训练有感

2020-12-16 22:34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李建锋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触球毽球脚背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李建锋

一年一度的区中小学生毽球比赛已经落下帷幕,本校运动员通过比赛场上的顽强拼搏与战术的灵活运用,又一次取得了区一等奖的佳绩。伴随着鲜花与掌声,近些年毽球的教学与训练,点点滴滴的纠结、失望、惊喜、收获等等又在眼前重现。

一、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选好苗就是成立毽球队的良好开端。踢毽球是一项技术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平踢技能。为了能选到好苗,笔者对所教的几个年级开设了毽球课。由于是课堂教学,学生就能从基本技术入手,手抛、眼观、脑想、脚迎、口述。一般基础技术动作要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磨,这种过程容易让学生产生动作方面的审美疲劳,教师就设置了多种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断突破自我,收获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中,从开始的一人一球,到过程中的二人一球,再到后来的三人一球;从计时比踢多,计次比踢多;从单人比成功数到小组合计比成功数;从平时的个别学生抽测到期末人人过关。组织形式的变化,从学生的内动力出发,让学生愿意尝试动作,敢于做动作,让生生互动,相互学习、监督、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意识。在这段时间,教师不断循循善诱、耐心强化、激励表扬。教师对热爱毽球运动且平踢个数较多的学生优先考虑,然后从中做进一步的筛选,把移动速度快和肢体协调性好的纳入学校毽球预备队。

二、扎实的训练,胜利的基石

过了平踢关,并不意味就能一帆风顺地参加网毽比赛。平踢是个人原地运动,毽球比赛考验的是多人在长11.88 米、宽6.1米的场地里移动接球、传球、攻球的技能,场地中间还架设一张长7 米、宽76 厘米的球网,网的中部顶端距离地面1.6 米(男子)、1.5 米(女子)。万事开头难,一切按部就班。从发球练起,通常运用的是正脚背发球,左右脚前后开立,上体前倾,右手直臂持球,向上轻抛,右脚绷脚背瞬间踢出。以发球者在自己的发球区将球踢过球网并进入对方场地为成功。根据毽球比赛规则,发球时要抛球离手才可以用脚触球。于是,老师做好镜面示范,让学生仔细观摩记忆动作顺序;规定学生的抛球高度,球至腰部高度则轻离手。触球时机、触球部位是技术难点。初练习时,学生面墙而站,间隔2 米画一条直线,人在直线后两脚前后开列,做自抛自踢练习。抛踢衔接熟练就上网练习,按照比赛的节奏5 秒内完成持球静立、轻抛离手、踢出毽球。不断重复,不断观摩,不断改进,攻克难关发好球是大部分学生水到渠成的事。在发球环节练习后,接近三分之一学生将被淘汰,他们的抛球有高低变化,触球时机控制有困难,脚型不稳定,导致发球不过网或者忽左忽右而出界。教师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训练就此结束。移动中接发球是训练中最棘手的技术关,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对移动接球技术的理解,而且还要洞悉学生的动作缺陷和动作特长。有些学生喜欢用脚内侧踢球,它的技术要领是:大腿轻抬,膝盖外翻,小腿内翻,用脚内侧触球。脚内侧踢球动作比较灵活,接球范围比较广,出球可以自由掌控。有些学生喜欢绷踢,它的技术要领是:踝关节伸直,绷紧脚面,用大腿带动小腿,瞬间踢球,触球部位是脚背。教师根据学生的技术特点选好动作,有针对性地认真训练。三人网毽比赛只用脚去踢技术过于单一,对于高于胸部的来球就只能望球兴叹。胸部停球动作正好可以排除这个“困惑”。胸部停球动作不是独立的,它和脚内侧踢球或正脚背绷踢是一套组合动作。想要在比赛中守住自己的阵地,学生必须掌握这一组合动作。如果对方来球又快又平而且直奔防守人腰间又该如何应对?大腿的磕踢正好可以让防守人摆脱窘境,一磕一踢,先守后攻。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利用晨读前的1 小时、大课间的半小时、兴趣组的40 分钟,有的放矢地练好每个动作。有了基本技术动作的保障,学生上场比赛心里有底,但是想在比赛中走得更远,还得熟悉场上的位置。分工合作,前排1、2 号位注意近网吊球,后排3 号位注意中路和远端拦截,只要场上球动了,每队的3 个位置可以自由切换,进攻能力强的往前排跑,防守能力强的往后场跑,各尽其责,及时做好攻守转换。练好每个位置,最后熟悉比赛规则,掌握比赛的一点技巧就可以参赛了。

三、真情的付出,完美的收官

学生是单纯的,对于加入学校毽球队是有着满满的自豪感的。一开始的训练,他们都能在新鲜感的驱使下准时准点,但随着技术瓶颈的出现,个别学生就会出现负面情绪和消极语言、动作。此时,教师及时找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技术困惑,给他们鼓励、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训练期间会出现学习成绩的起伏,任课老师会颇有微词,甚至打电话给家长,这样的后果是家长阻挠孩子参加训练。遇到此种场景,教师不要气馁,根据多年教学训练经验,最好先与个别学生交心,指出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参加课外训练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全面,同时还能为学校的荣誉添砖加瓦,指出问题所在,提出需要前进的方向。接着与任课老师虚心沟通,说明自己教学训练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希望同事提供些许帮助,而后表示真诚的感谢。最后敞开心扉与家长交流,对于家长的疑惑、不理解、甚至指责都要用心体会,换位思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如果有家长一味坚持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训练,老师也要真心接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训练是教师的事业,为人师表是从教者的本分,业精于勤是教育的宗旨。在有限的教育生涯中,教师应该一如既往,兢兢业业,才能毕生无憾。

猜你喜欢
触球毽球脚背
足球变向控球,你会了吗
脚背上的画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分段式”方法助学生掌握足球运球绕杆技术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脚背”在舞蹈语汇中的作用
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中开展触式橄榄球运动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
毽球运动的推广模式研究
舞蹈专业学生脚背在芭蕾教学训练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