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载体,打造深度学习

2020-12-16 22:34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蔡双治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导学探究数学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蔡双治

有学者曾指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基础,学生需要利用理性的力量逐渐成为优秀的问题解决者。”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学使学生充分了解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一、提出问题,为学生指引方向

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作为教学引导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使学生的学习具备较强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以往的教学过于重视解决问题,忽视了问题提出的重要性。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机生成的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时需要明确“教什么”“学什么”。一个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具备较强的指引效果。一方面,问题的提出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另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不断地分析和发掘其他数学内容。以《线的认识》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在课前为学生展示几张关于线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以上这些线有什么特点?”有的同学集中注意力开始分析,有的同学开始积极查找教材。随后,教师又提出问题:“一个点可以有多少条线?”部分学生提出:“那两个点呢?”学生开始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这种问题导学的方式能使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方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问题引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价值,针对问题学生需要保持从分析到接纳的流程。小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尽量引导学生避免二分式思维,推动学生不断探究、分析。比如,教师在讲解《正负数》这一课程时,学生不断观察、猜测、核验,随后得出结论,概念学习完成后,多数教师不再继续下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知所然。由此,深度教学不可在教学后止于结果,应当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整数与正负数的关系、正负数的运算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深入了解正负数的知识概念,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上升。并且,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层面。

三、问题反思,深化学习内容

问题导学不仅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应用问题,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提问、反省等方式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反思问题作为高品质的思维方式,具备联动、互动以及主动的特征。教师可以应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首先将所有问题汇总,随后对问题进行反思、核验,并对零散的问题进行归纳,进一步推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培育学生的反向思维以及追问能力。比如,在讲解《旋转与角》这一课程时,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图形的角,包括角的大小、度数。在观察中,学生逐渐发现,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随后有学生提问:“若是两条线重合呢?”其他学生纷纷指出:“角是围绕一个定点的两条线构成的,若是重合则变为直角。”大家开始验证这一问题,又发现钝角是由直角和锐角组成的。对问题的反思、验证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由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追问,敢于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进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上升,保证学生的学效果,推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加工问题,创新学生的学习过程

问题加工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问题导学需要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指导学生加工问题,使教学内容更上升一个层次,通过问题加工,学生可以提出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培育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2、5 倍数的特征》这一课程时,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得出最终结果。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反思,并提出“你是如何应用这个方式的?你为何要这么想?”等问题,这种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开始反思结果,深度挖掘其他内容,推动学生寻找支撑知识的依据,为问题的提出提供了基础,保证了问题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由此,对问题加工后,学生的学习思维出现了创新,保证了教学的效果,推动了数学教学进度。并且,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问题加工可以保障教学知识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问题导学教学方式以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促进了学生掌握问题的学习方向,使其深度探究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提问如何与教师提问相结合,进而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引导双方共同思考、共同探究。

猜你喜欢
导学探究数学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是小导游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