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互逆因素,培养数学逆向思维

2020-12-16 22:34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逆向变式存款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 陈 彬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发展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逐渐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在教学时,教师既要关注教材内容,又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向思考在平时的学习解题中应用较多,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正向思维能力,但是逆向思考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培养。下面,我将围绕小学数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展开论述。

一、逆想练习,树立相对情况

在平时学习中,我们习惯于从问题定理来正向分析。但除此之外,逆向思维同等重要。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逆想练习,即由已知的事实、结论等联想到其对立面,产生新的领悟。这样,学生不会将思维局限在一种思考模式中,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形成灵活的数学思维,提升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1:春节过后,小明和小红都收获了一笔压岁钱,已知小明存款是小红的4 倍,后来小红花10 元买了文具后,小明的存款就变成了小红的6 倍,请问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小红的存款发生了变化,而小明的存款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进行逆想,将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转换,反向分析。刚开始小明的存款是小红的4 倍,那换句话说小红的存款是小明的多少呢,很显然是1/4。紧接着小红花费10 元以后,小明的存款就变成了他的6 倍,换句话来说就是此时小红的存款是小明存款的1/6。这说明小红花掉的那10 块钱,占小明存款的1/4-1/6,即1/12。那求解小明的存款只需要:10÷1/12=120。小红原来的存款为120÷4=30 元。即最终可以求出小明原来的存款为120 元,小红原来的存款为30 元。在求解这个题目时,学生需要将已知条件进行一定的转化,树立相对情况。这样大家就能够得出新的条件、领悟,从而更加高效地求解。

逆想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逆向思维。但是在训练时,教师们也要循序渐进,要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加深难度,否则不但无法帮助大家养成逆向思考的能力,还容易干扰其思考过程,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倒推练习,倒着靠拢所求

倒推练习,即倒着分析的练习,这也是一种逆向推理的练习。求解时,学生需要从最终结果出发,结合已知条件,一步一步靠拢所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此类题型,需要学生在分析已知条件时注重数量关系,及时转向思考。

例2:某天,小明问小区的王奶奶今年多大了,王奶奶笑了笑告诉小明她的年龄加上20 除以4,再加上5,乘以16,最后除以4 正好等于100,请问小明如何算出王奶奶的年龄。

解析:分析这个题目,已知经过一系列变化后的结果和变化过程,得到最终的100,那么大家就可以通过倒推,一步一步还原求解得出答案。由已知条件可得最后一步是除以4 以后得到的100,因此100×4=400 就是进行这步计算前的数据大小。而400 是通过×16 前得出的,倒推时就需要除以16,即400÷16=25,25 为上一步的结果,这样依次倒推(25-5)×4-20=60,就可以得到王奶奶的年龄为60。总结倒推计算过程就是:(100×4÷16-5)×4-20=60。可以发现在倒推时需要反着看已知条件,从最后的变化开始一步一步往前计算,向所求靠拢。在倒推计算时,学生们很容易就搞混已知条件的转换,大家需要进行正确的转换后再求解。

倒推思考的过程就是逆向思考的过程。教师们可以加强对这类题型的训练,培养其逆向思维。但在教学时,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方式,尽可能地提升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

三、变式练习,克服定势影响

在学习时,小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原有题目开展变式练习。在设计改编题目时,教师既要考虑正向思考的题目,也要加强对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变式练习的过程进行灵活转换,提升思维能力。

例3:(100+2)×15=100×15+()×15。

解析:这是“乘法分配律”的一道相关练习题。计算这道题目时,学生只需要利用分配律,将102 拆分成100+2,就可以得出(100+2)×15=100×15+2×15。但是这样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可以将其进行适当的变式:100×15+2×15=()×15,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考,逆用分配律,得出100×15+2×15=102×15。这样,大家就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双向思维。学生既要能够正向思考问题,也要学会逆向思维,才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正逆融合能够改善学生思维局限的情况。但是在改编题目时,教师们也要结合大家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在深化思维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否则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一切都是徒劳的。

总而言之,逆向思维是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教师们在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互逆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向思考的重要性,提升逆向思维,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逆向变式存款
逆向而行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天地宽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