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德育的思考

2020-12-16 22:34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桥镇小学闫文治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章节法治道德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桥镇小学 闫文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和规范行为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是相契合的,因此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德育是具有先天的便利条件的。在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老师要深挖其中的德育内容,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以便可以深入地落实德育教学。

一、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考更高的分数,更注重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讲授,对考试知识点的讲授,至于德育的渗透更像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没有充分体现德育与教材的相关性和契合性。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只是技能而不是素质,这样不利于德育的发展。另外,即使有些老师认识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考虑到小学生年纪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和教学效率的问题,会更加倾向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会将自己的道德感受、道德理念用说教的方式来讲给学生听,学生更像是被迫接受“德育”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空间,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

二、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德育的思考

1.深挖教材,加深学生德育理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编撰者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编辑的,其中有很多内容都与“道德”相关联。在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让学生明确每一章节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是什么,并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以便可以在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学会沟通交流》这一章节时,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该章节主要教导学生要学会以平和、友善的态度来进行交流,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在学习《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一章节时,老师要让学生明确烟酒和毒品的危害,教导学生要从小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这一章节时,老师要让学生明确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作为当代青少年,要有爱护国家、保护国家的良好道德行为,等等。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老师要深挖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明确“德育”,以便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德育的理解。

2.因势利导,归还学生德育地位

德育是感性的教育。在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来进行德育的感悟和思考,以便可以让学生从心底里知道“德育”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和德育的深意来提出几个问题,如:“中国古代的技术创造有哪些?其中具体的作品是什么?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对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等等。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该章节的自主阅读和讨论。待所有的小组都自主学习完毕后,老师可以随机地抽取每一组的一名成员来逐一回答上述的问题,对其中说得好的小组,老师要进行一定的表扬,说得不好的地方老师要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这样的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归还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自学和探讨中体会到我国先人的伟大智慧,会更加直接地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加大德育的深度。

3.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德育意识

德育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在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身作则,要充分地正视自己的榜样作用,用得体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以便可以让学生“有样学样”,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例如: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做到课本中提到的耐心、尊重、平和、友善。老师自己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不抽烟、不喝酒,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等等。总之,老师要做到“严于律己”,给学生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正面榜样。

综上所述,“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正视德育所遇到的问题,要不断地进行改变,发挥德育的真正价值,以便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做到“德智齐飞”,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章节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