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

2020-12-16 22:34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虞红微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绘本法治道德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虞红微

少年儿童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培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儿童成长之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正是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过程。

课标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滋润学生心田,帮助他们成长为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课程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应是生命的浸染和熏陶,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一、聚焦核心素养,追溯课堂本源

1.立身处世——道法课程的核心。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即使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自身终身发展以及时代洪流需要的必备品质和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因此,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就是从儿童身心发展出发,教会学生如何立身处世是课程开设的核心任务,一切课程内容的开设都要围绕这个目标。

2.化蛹为蝶——道法课程的本源。幸福人生与美好社会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价值追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两大构架就是“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

“生命”教育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帮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我的一门课程,能为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幸福人生奠下基石。课程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生命化”成长。课程的教育载体可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文化,也可以是学生与同伴、亲人或者其他人际交往上的构建等方面,还可以是与学生生存的外在环境相处方面,安全教育、生态文明等等。

“公民”教育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使得他们成为有规则意识,爱人亦爱己,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公民。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教师做学生的成长支持者、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帮助每一位学生化蛹成蝶。

二、学科资源融合,打造开放课堂

1.融通校园文化,在“童趣盎然”中加深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校园是他们每天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校园中的文化、制度以及校园中的人都是他们熟悉与需要共处的。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元素给小学生们带去了挑战、乐趣、困惑……教师要将校园生活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直观的校园情景中有所学,有所体验。

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精神的洗礼,从而促成学生内在的文化自觉。

2.跨学科整合优化,在“童心可掬”中提升思维。不同的课堂呈现形式、多门类教学手段一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抓手。如何将课本中的授课内容鲜活化,摆脱如政治说教般的报告式课堂,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课程资源。比如,孩子们喜欢的“儿歌”“绘本”“戏剧表演”,教师要整合优化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

这样的教育戏剧与道法课程的融合,深受学生的喜爱。戏剧能够锻炼孩子方方面面的能力,增强孩子们的沟通表达能力,懂得团队合作,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3.巧用绘本资源,在“童心童话”中启迪成长。绘本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读物,绘本的叙事清晰又形象鲜明,能够用图画像学生传递故事情节。绘本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扫除阅读障碍,部编版二年级教科书就是以绘本的形式呈现的。

4.广纳网络资源,在“童心飞扬”中开拓视野。网络资源丰富多样,不仅涵盖面广,获取途径也日益便捷。教师要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渠道采集课程资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只有不断注入新的课程资源,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不断发展中的少年儿童的需要。此外,通过筛选和整合资源,选取有效的教育内容,也是拓宽学生的视野的重要途径,使学生能够在多样的教学内容中领会不同的美感、道德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三、回归生活实践,创设生态课堂

1.基于儿童视角,开设主题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开设主题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题是课程活动开展的核心和灵魂,是将各个独立的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的“结合剂”。因此,设计主题活动并对其进行优化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开设主题活动,要以学生的视角出发,综合考虑不同生活阅历和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感受到真实的活动体验。

2.着眼于生活问题,融入生活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解决书中的问题到举一反三,再到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在方法的迁移中解决生活实际情景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回归实践,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有融入生活,才会是鲜活的力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不是纸上谈兵。

3.利用时政资源,落实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材料。教师要拓宽视野,引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要在社会生活中汲取养料,从正在发生的社会生活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新闻,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通过这样的主题探索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也就随之发生。

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强调联系生活的“活动化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为只有联系了生活,学生才能学有所用,课堂才会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绘本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绘本
绘本
绘本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