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果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0-12-16 22:56王忆鲁勇赵骁玮
四川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果桑桑果桑椹

王忆 鲁勇 赵骁玮

(1 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西昌 615000,2 凉山州农业农村局,四川 西昌 615000)

凉山州地处川滇结合部,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果桑。凉山果桑自2007 年起步发展以来,历经10 多年,现已有6 个县市,20 多个乡镇发展果桑,果桑面积达到3467.7hm2(5.2 万亩),桑果产量达到7.25 万t,蚕农售果收入达到3.6 亿元,蚕农售果收入占全州农民蚕桑现金收入的10%以上,发挥助农增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德昌县已成为全州果桑发展的引领者和排头兵,果桑面积达3000hm2(4.5 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94%以上,产量达到6.75 万t,占全州总产量的97%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果桑之乡”。近年来,全州各县市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在果桑产业基地建设、栽培模式、品种选择、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果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凉山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凉山州果桑产业发展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凉山州果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针对性调研,结合推进精准扶贫、创新发展以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自然资源禀赋好

凉山州光热资源丰富,干湿季分明。境内日照充足,日照量自北向南递增,北部山地年日照时数约在1600-1800h,而中南部达到2400-2600h,是凉山同纬度及其邻近其他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的1.2-1.5 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 倍,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禀赋好。由于冬春干旱的独特气候条件,发展果桑优势突出,不利于桑椹菌核病和桑椹瘿蚊等果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种植自然风险远远低于其他地区。2007 年以来,凉山州以德昌县为主开始发展果桑。随后,会理、冕宁、西昌、甘洛等其他县市相继开始发展果桑,成为四川果桑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也是我国果桑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

1.2 果桑品质优势突出

桑果是原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中药材。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凉山州生产的桑果蛋白质、花青素、白黎芦醇等成分含量较高,是绿色天然的防病保健品原料。以德昌桑椹为主的果品纯天然生长,绿色无污染,上市早、品质好、产量高、无病虫害,外观果实饱满、果大味甜、颜色紫黑油亮有光泽,口感甜软清香、满口蜜浆、糖份高味甜汁多、酸甜适口、甘美醇厚、营养丰富,品质绝佳。

1.3 助农增收效益明显

果桑从栽桑到采果售果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好。在安宁河谷干热地区,一般情况下亩(666.7m2)盛产果叶兼用桑园,可产鲜桑果2000-2500kg,好的可达3000kg 以上,收购价格按4元/kg 计算,售果收入可达8000-10000 元,加上养蚕收入,666.7m2(亩)效益可达10000 元以上,同粮食、烤烟等作物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蚕农积极性很高。

1.4 栽培管理技术简便

“管理方便,成本低,利润高”是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德昌果桑大多是利用好田好地栽桑,头年栽桑,第二年嫁接,当年结果采果,当年采叶养蚕,当年见效,缩短了投产期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桑果采摘从每年3 月下旬开始到5 月中下旬结束,大约经过50d 左右,加之凉山特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果桑生长,从栽桑到采果,期间不施用任何农药,管理十分简便,省工又省力。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德昌在果桑栽培、果桑管理、桑果采摘、贮藏、销售以及加工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实用性经验,总结并提炼出了一套优质、高产、高效的《果桑栽培技术规程》,为全州果桑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1.5 龙头企业支撑力度大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发展,凉山已逐步形成了以“果叶兼用”桑园为主,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为辅,果品鲜销、果汁加工为一体的果桑产业发展新局面。龙头企业实行保护价格收购,除德昌县元坤果业公司收购桑果外,西昌好医生药业公司、宁南县金桑庄园公司、四川德源公司等企业也参与收购了部分鲜果和干果。多年来,德昌县对鲜果实行保护价收购,即不低于4 元/kg,加工企业2.4 元/kg 收购,财政补贴1.6 元/kg。鲜销部分随行就市,去年最高收购价格达到14 元/kg 左右,一般年份也能达到6~8 元/kg。

1.6 品牌效益凸显

通过德昌县每年举办桑椹节、桑果采摘、桑园观光等活动,不断提升了凉山果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全州农村经济多元发展,丰富蚕业文化内涵助入了新的活力。德昌桑椹2007 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A 级产品,2015 年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15 年德昌获得由中国蚕学会命名的全国第一家“中国果桑之乡”称号。德昌元坤果业生产的“阳光味道”系列桑椹产品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证书,并通过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HACCP 体系认证和KOSHER 认证,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来看,尽管果桑发展有很多优势和好处,也被各级领导肯定和广大蚕农认可,但由于桑果的特殊性,采收的短期性,运输、仓储、保质的难度性以及鲜销市场的不确定性,果桑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2.1 优良品种选育引进推广滞后

优良品种较少,尤其是采果期长,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不多,尽管目前州内有70 多个果桑品种,但通过本地试验种植,产量高、质量优的品种不足5 个,占比不高。特别是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云桑一号”“德果一号”均未参加四川桑品种审定,没有形成地方品种的特色化优势。

2.2 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不健全

果桑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已呈风起云涌之势,随着桑果基地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市场供求关系将发生较大变化。农户种植较分散、规模较小,服务主体单一,多元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农民面对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鲜果经销商虽多但零星分散,单打独斗,市场分散零乱。桑果鲜销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不规范,经销商和果农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3 龙头企业支撑能力较弱

全州来看,桑果冷藏加工量小,深加工滞后。全州年产桑椹7 万多t,鲜销占比达65%以上,加工产品除桑椹干、桑椹膏、桑果饮料外,其余产品品种较少,开发利用不足。州内收购桑果龙头企业主要以德昌县元坤果业公司为主,桑果产地初加工必需的冷藏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对原料的需求非常有限。而且龙头企业实行保护价格收购,鲜果市场行情较好时,农户不愿意卖给当地企业,造成企业“吃不饱”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桑果属于皮薄易碎的浆果,不耐储存,保鲜和长途运输困难,鲜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又造成产能过剩。

2.4 品牌打造和科技创新薄弱

桑果是21 世纪最具保健价值的健康食品。目前,凉山州仍然缺乏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品牌知名度、加工档次、科技含量不高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品牌宣传打造力度不够,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引导市场的主导产品。果桑加工工艺主要以简单套用其他水果的加工工艺为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桑果深加工中的共性问题、瓶颈问题。对桑果食用、保健及药用功效的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小,销售渠道受限,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2.5 “果茧并进”认识不统一

部分县市管理部门对于发展果桑产业“果茧并进”认识不统一,一些农户对“两条腿”发展的生产模式认识有待提高,特别是德昌有的桑农桑果卖到了钱,不愿夏伐桑树,不愿养秋蚕,果叶兼用占比仅为30%左右,造成桑叶资源浪费,果叶兼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阻碍了产业发展。

3 发展对策建议

3.1 统一认识,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传统的栽桑、养蚕、缫丝、制绸的产业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多元化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持续发展为着力点和落脚点,统一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探索蚕桑产业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坚持走“果叶兼用”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果叶兼用桑基地,做到采果售果、采叶养蚕两不误。

3.2 夯实基础,抓好果桑基地建设

一是抓好优质种苗基地建设。以桑果加工营销和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桑果品种选育、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集成、引进和示范推广为重点,建设产量高、品质好、病害少,适合凉山州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优质桑果种苗培育中心。二是抓好优质桑果生产基地建设。以德昌县为中心,辐射带动西昌、冕宁、会理、盐源等县市适宜区,以桑果标准园建设为重点,制定和落实桑果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推广早、中、晚熟优质品种,加大桑园和桑叶综合开发利用,培育种植大户,走果叶兼用发展路子,建设优质桑果生产基地。

3.3 创新营销渠道,打造好凉山桑果品牌

在当今的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人们的信息传播已发生了根本转变,鼓励和引导桑果加工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桑果”系列,紧紧围绕市场做好桑果新产品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创新产品营销形式,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新的更大发展。进一步规范和整合现有鲜销市场,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设立桑果产地一级批发市场或果桑专业合作社,继续举办好地方桑椹节和桑果品荐会,进一步开拓省内外鲜销市场,规范果桑采收、包装、贮存卫生管理,提高鲜销桑果品质,打造桑果名牌。

3.4 加大资金支持,培育壮大桑果加工企业

在桑果加工企业融资、税收、贷款贴息、技改扩容、产品研发、建设用地、龙头企业申报、品牌打造和桑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发多用途桑果新产品,打造桑果特色品牌,扩大消费群体,增加市场需求。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桑果汁、桑果酒、桑椹醋、桑果干等食品精深加工,延长桑果产业链,提升桑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开发果桑市场。

3.5 产学研结合,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

立足凉山州资源优势,联合科研院校(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重组、培育有实力、有担当、负责任、带动力强的桑果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整合生产要素,产学研用结合,全产业链开发,建设桑椹、桑叶加工营销基地,构建桑椹、桑叶系列产品开发利用相配套的新型产业体系。同时,积极优化品种,引进推广早、中、晚熟以及果型大、产量高、品质好的果桑新品种,最大限度地延长产果期和采果期,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蚕农收入,最大限度提升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3.6 开发农旅文化,促进农民增收

充分利用春季桑园碧绿、桑椹丰富,有绿、有红的生态景观特色,积极发展桑园城郊休闲观光旅游,培育打造精品蚕家乐和乡村客栈,新建观光旅游道路,改造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景区休闲娱乐功能。通过吃蚕家饭、看蚕桑景、品桑叶茶、摘桑椹果、喝桑椹酒、读蚕桑诗、采桑养蚕等体验休闲活动,努力营造蚕桑丝绸文化氛围。同时,在每年桑果成熟的季节,举办“桑椹旅游文化节”,进农家、采桑果、品桑茶、喝桑酒,进行招商引资和桑果贸易,开发桑果销售市场,促进蚕农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果桑桑果桑椹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春天手作“桑椹膏”
着生母枝节位对桑果梢及桑果性状指标的影响
桑椹(外一首)
桑椹
阆中果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华坪县果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桑果
更年期滋补可用桑椹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