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放眼课外,提升阅读质量

2020-12-18 17:58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高阿玲
小学时代 2020年7期
关键词:司马光汪曾祺鲁迅

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 高阿玲

教育部目前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正如教育部总督学柳斌所说,在现代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教育部下达的文件里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课外阅读范围做了严格的规定。

一、当下课外阅读的现状

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并不顺利,课外阅读的量和质都难以保证。首先,由于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充斥在学生的眼前。大部分小学生迷恋上手机小说阅读,越来越少的小学生会捧着一本书去阅读。其次,也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自己课外阅读的书籍,导致他们选择的书籍和自己的年龄不符,不能从阅读中收获到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二、提升阅读质量的策略

1.从主题出发,延伸课外阅读。从主题出发,将相同主题的文章或者是书本聚集在一起,让学生一本一本地阅读,课外阅读安排会更为清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总的来说,教师可以以每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中心进行扩展,也可以从一篇文章出发,确定一个新颖的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文章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池子与河流》,这些都和寓言故事有关。教师可以以寓言故事为课外阅读的主题,向学生介绍《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话》这两本书。《伊索寓言》运用拟人化的语言,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揭示早期人类的生活状态,或者隐喻一些抽象的道理。整本书文字凝练,故事丰富,想象生动,富含哲理,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而《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的诗意和幽默表现得更为突出,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一个又一个小故事教会学生分辨世间的美丑,引导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追求美好的生活。还比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纸的发明》这一课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基于此,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我们爱科学》《小哥白尼》《博物》《中国国家地理》等课外阅读报刊。

确定阅读主题后,教师需要搜集资料,首先对资料进行筛选,过滤掉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本,将真正有用、有价值的书本推荐给学生。

2.从人物出发,延伸课外阅读。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最重要的两个人物是作者和文章的主人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文章人物的喜爱程度,推荐他们感兴趣的课外阅读书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书籍的热爱之情。

在学习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作者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动物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些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也觉得汪曾祺爷爷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吧,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还沉浸在汪曾祺爷爷构建的昆虫世界中。其实,除了描写昆虫,汪曾祺爷爷对于生活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读一读这本《小学生汪曾祺读本》,深入了解汪曾祺爷爷。”《司马光》一文深受学生的喜爱。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司马光的不慌张和沉着冷静,表现出了司马光的小智慧。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司马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儿,还想了解更多有关司马光的生平事迹,于是,教师就推荐学生在课下阅读相关的书籍。司马光一生的成就很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为人温良、刚正不阿,受到人们的敬仰。司马光的著作更多,主要有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等。

学生在阅读有关人物的文章时,会学习到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这对于学生的写作非常有帮助。大部分时候,学生需要通过记叙事情表现人物形象。

3.从篇章出发,延伸课外阅读。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些篇章是从经典著作中选取出来的。编者在编写时采取的是“以小放大”的手法,通过小篇章了解经典的魅力,勾起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为例。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戊戌变法也惨遭失败,自己流亡国外,有家难回。于是,梁启超就把希望寄托在少年的身上,表述了他心中的少年中国:那应该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亚洲、雄于地球的中国。这篇文章只节选了《少年中国说》的一部分,如果学生想要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梁启超本人的雄心壮志,就可以在课下读完整篇《少年中国说》。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学生看到了鲁迅救国救民,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也感受到了他笔下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雄形象。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蔡元培挽鲁迅: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大部分学生还想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一生的遭遇,想追溯鲁迅先生精神和思想的源头,更好地吸纳鲁迅先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于是,教师就推荐学生去读一读《鲁迅故家的落败》这本书,了解鲁迅先生的身前事和身后事。

4.从体裁出发,延伸课外阅读。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我们可以把语文学习分为散文学习、小说学习、记叙文学习、诗歌学习等。教师从体裁出发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类文体的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思路。

比如对于诗歌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秋江的晚上》《花牛哥》《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三篇诗歌。从这三篇诗歌出发,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的诗歌,如冰心的《繁星·春水》就很不错,学生能体会到十分独特的意境和意象,还能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作者表现出来的女性的纤柔感以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美。又比如神话故事的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文章。从这几篇文章出发,又可以向学生介绍《门农》《爱情鸟》《昆龙山的方位》等神话故事,让学生理解神话故事中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艺术性、哲学性。《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是两篇比较典型的散文,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的散文集。比如丰子恺的散文《童心稚趣》,在创作的时候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即孩子们的视角。小学生在朗读时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有助于培养孩子善良的天性、宽容的胸怀和诚实的品性,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材料。通过学习借鉴,模仿其他作者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特点。学生在今后写作中,思路会更加明确,主题会更加鲜明,脉络会更加清晰,在无形中为写作教学打开了一扇门,为学生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

总之,语文阅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发挥好桥梁作用,将阅读教学从课堂上过渡到课堂下。学生应当在课下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日积月累的学习;能够多方面、多题材、多角度、多途径地去接受不同的阅读材料;阅读时多思考、多感悟、多体会、多欣赏,从而促进自身多样化、全面化发展。每天积累一点点,最终收获一大笔。

猜你喜欢
司马光汪曾祺鲁迅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鲁迅,好可爱一爹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阿迅一族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