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20-12-21 08:51王莉娜
智慧健康 2020年30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例数恐惧

王莉娜

(山东省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德州 253016)

0 引言

儿童预防接种为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但是儿童的年龄较小,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认识,在接种过程中极易有哭闹、抵触等情况出现[1]。由于接种操作可导致儿童的机体出现一定的疼痛感,使得儿童出现强烈的恐惧感与抵触心理,可严重影响接种工作的开展。为保证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完成,在接种过程中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特抽选部分本院预防接种儿童进行比对分析,详细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接收的预防接种儿童中择取200 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样本选取时间: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00 例/组。对照组:男48 例,女52 例;平均年龄(5.83±0.95)岁。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51 例、49 例;平均年龄(5.75±0.86)岁。两组预防接种儿童的资料数据相比较,P>0.05。

纳入标准:机体功能正常且未有感冒、咳嗽、拉肚子等疾病存在的儿童;定期接种疫苗的儿童。

排除标准:有肝肾功能受损情况存在者;有精神疾病或者意识障碍存在者。

1.2 方法

对照组儿童均给予常规护理,即预防接种之前,医护人员对儿童是否有疫苗接种禁忌症存在进行排查,询问家长疫苗接种间隔的时间等。

观察组儿童均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其详细内容见下:

(1)在接种室内依据儿童的喜好摆放、陈列好漫画书以及玩具等,在墙面上粘贴好颜色丰富的卡通图案,同时可以播放儿童喜爱的歌曲与动画片等,在营造轻松、愉悦的接种环境的同时,转移儿童对预防接种的注意力。

(2)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同儿童接触时需面带微笑,以温柔的语气同儿童交流,同时通过鼓励、引导以及安慰等措施提升其信任度;若预防接种儿童的年龄较小,在实施接种操作之前,可引逗以及抚触儿童,以安抚其情绪,同时转移其注意力。

(3)实施预防接种操作时,接种工作人员可以同儿童交谈和生活以及学习有关的话题,将其注意力分散;完成预防接种操作以后,为儿童赠送小礼物以作嘉奖,缓解其内心恐惧感的同时,建立预防接种的信心,为后期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两组预防接种儿童的疼痛程度——以疼痛评分尺评定(如图1),0 分为0 级、1-3 分为Ⅰ级,4-7 分为Ⅱ级,8-10 分为Ⅲ级。

图1 疼痛评分尺评定图

(2)分析两组儿童对接种工作的恐惧程度与配合度——恐惧程度由工作人员观察儿童的表现评定,若儿童镇定接受接种操作或者仅表现出轻度恐惧为I 级;若儿童出现试图回避接种工作的表现为Ⅱ级;若儿童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和恐惧感为Ⅲ级。配合度为完全配合率与基本配合率之和,儿童在预防接种工作当中未有抵触情绪以及反抗表现出现为完全配合;儿童在接种过程中需要家长或者医护人员控制及辅助即为基本配合;儿童在接种过程中存在哭闹以及强烈反抗的举动为不配合。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两组预防接种儿童的计数资料数据均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数据均用t检验。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至SPSS 22.0 版统计学软件中处理,用P<0.05 代表组间数据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对比两组预防接种儿童的疼痛与恐惧情况

观察组儿童的Ⅰ级疼痛占比以及Ⅰ级恐惧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Ⅲ级疼痛占比以及Ⅲ级恐惧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所述。

2.2 两组患者的配合度相比较

观察组儿童的配合度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儿童中,完全配合例数占54 例,基本配合例数占39 例,不配合例数占7 例,其配合度为93.00%。对照组儿童的配合度为79.00%,其中完全配合占33 例,基本配合占46 例,不配合占21 例。

3 讨论

预防接种的主要对象之一即为儿童,因此类人群的机体免疫能力欠佳,在成长过程中极易感染多种疾病,为此需要通过有目的的预防接种,将疾病的发生率降低,进而帮助儿童健康成长[3]。但是儿童人群的年龄较小,在接受预防接种工作的过程中极易受医院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负性情绪,加之预防接种操作存在一定侵入性,可导致儿童出现恐惧、抵触以及哭闹等表现,影响接种工作的开展。为此,实施预防接种的过程中需要为儿童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以提升其对接种工作的配合度[4]。

心理护理即为借助心理学技术以及方法等,将预防接种儿童的负性情绪改善。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接种环境,缓解因陌生环境所致的负性情绪;通过鼓励与安慰,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在接种过程中给予鼓励与肯定,提升儿童的勇气以及配合程度[5-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儿童的疼痛Ⅰ级占比、恐惧Ⅰ级占比以及配合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接种儿童当中可以促进其疼痛程度以及恐惧情绪的改善,对配合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利于转移儿童的注意力,进而缓解恐惧情绪,通过奖励的方式可以提升儿童的信心以及配合度,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表1 对比两组预防接种儿童的疼痛与恐惧情况[n(%)]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例数恐惧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Vaccination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