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2020-12-21 08:51陈丹丹
智慧健康 2020年30期
关键词:精神科精神病科室

陈丹丹

(乌鲁木齐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八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精神障碍是指大脑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精神活动的一类疾病,患病后会出现幻觉、妄想以及行为异常等临床症状,对于个人及社会的危害都极大[1]。以往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我们一般以药物为主,随着近年来对于治疗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精神科护理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很好地减少精神病所带来的危害,临床意义重大。由于对于护理的要求近年来才逐渐提高,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与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不断改进以提高护理质量。关键在于克服传统护理措施的缺陷,为患者营造出全新的护理格局,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在本次探究中,我们就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了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精神病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相等。对照组40 例患者,女29 例,男21 例,年龄23-71 岁,平均(42.23±2.97)岁;观察组40 例患者,女20 例,男20 例,年龄21-69 岁,平均(42.71±2.9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安全隐患的护理,具体为:

(1)安全隐患问题:①患者自身安全问题: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有时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这会导致患者产生自残、自杀、攻击他人等行为,对患者的身体与社会的安全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等因素影响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患病这一事实[2],这不仅会导致患者抗拒治疗,严重时还会在挣扎中伤害病友或医护人员。患者在入院后由于孤单等原因进一步加重了对治疗的抗拒。②医护人员安全问题:目前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医患资源不平衡问题,往往护士需要同时照看多个患者,这导致医护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监管不力的情况,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部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丰富导致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够及时进行处理[3],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部分护士由于压力大、工作量大等原因会产生懈怠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

(2)处理措施:①患者自身:针对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而出现的幻觉以及妄想等问题,护士应该严格按照医嘱安排患者服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要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尽可能贴近患者的思维模式,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②患者生活环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很难使得患者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所以我们应从外部环境着手减少患者的自我伤害。首先应该将患者的病房进行整改,将病房中不恰当的地方进行调整,例如放置防滑垫、将病床扶手等部位进行包裹等,减少患者自残等事故发生的几率[4];我们应该避免患者的周围出现所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事物,以免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伤害自己或他人。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安全评估,对于有情绪激动、攻击他人倾向等症状的患者应该安排独立房间与单独护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好病房卫生的清洁消毒工作,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为患者营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之后还需要落实好药品的“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把控好药品的使用,以免发生突发事件。此外,还需要控制好病房内的人员流动,控制家属的探访时间。在对于危险物品的管理把控上,还必须要征得家属的同意与配合。在护理工作中,要重点关注那些老年以及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必要时要对其进行一对一护理,保证其日常生活。在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在病房内配备必要的娱乐设备,让患者可以有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居住环境。③护理人员: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医患资源紧张问题,科室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合理的调动,在安排本时间段护理人员的同时安排一定量的备用护理人员专门处理紧急情况,以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仍可以进行自己的工作;同时科室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巡视频率、缩短巡视间隔时间,加强对患者的察看[5]。科室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对于专业知识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则需要进行再次培训,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需要定期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激发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热爱与积极性,改善工作态度。科室需要定期安排关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的讲座,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科室应该建立对于护理人员的监督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由于失误导致的医疗事故的惩罚措施与工作优秀的嘉奖措施,加强护理人员自身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视,在巡视时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从而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以提高治疗依从性。为了使以上工作都能够准确落实到位,可以尝试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精神科全体护士为组员,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进行统筹管理,并监督各项细节工作的推进落实。作为精神科护士,要正确认识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1.3 观察指标

本次探究的观察指标为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跟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包括摔伤、逃跑、伤人以及攻击行为。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表格进行,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跟不满意,满意率为非常满意人数与满意人数除以总人数。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 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之后以“P<0.05”为判断结论是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主要指标。

2 结果

2.1 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表1 不良事件发生率(n,%)

2.2 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2 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结论

随着如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心理及精神方面出现问题,使得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而精神病患者由于自控能力较弱、情绪易激动等原因,经常会发生自残或伤人等事件,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6]。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往往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因此患者家属一般会选择将患者送往专业的精神病院。然而随着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精神病院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调查发现,精神科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病情、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会出现伤害自己的问题,还会发生伤害病友以及护理人员的现象,对于治疗和护理的进行十分不利。随着人们对于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提高精神科室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成为了一大挑战。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次探究发现不论是患者自身还是护理人员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出现的安全隐患,我们分别在患者自身、生活环境以及护理过程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针对安全隐患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治疗的推进。总的来说,护理安全是贯穿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需要不断发现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改进,创造出全新的护理格局。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很少会认识到自己已经患病的事实,再加上缺少足够的自控能力,所以很容易会出现一些极端事件,因此要注意在护理工作中做好患者的安全保障,当然还需要保证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本研究证实,在新增加安全隐患护理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已知P<0.05,所以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具体数值为实验组7.5%,对照组20%。此外,在安全隐患护理措施的参与下,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已知P<0.05,因此结论同样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今后要做好这类护理措施的推广工作,为精神病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这方面的改革中,精神病院护士需要转变过去所秉持的工作理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猜你喜欢
精神科精神病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病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都有精神病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