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2020-12-21 08:51罗欢
智慧健康 2020年30期
关键词:分阶段肾内科书写能力

罗欢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肾脏病作为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持续恶化将发展成尿毒症,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各医院负责肾脏病治疗的主要是肾内科,承担了该类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承担着肾内科未来医护人员的培养工作。本文研讨了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为其更好的推广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5 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56 名护理实习生,以随机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两组各28 名。研究组女21 名,男7 名,年龄20-24 岁,平均(23.06±1.22)岁,本科学历12 名,大专学历16 名;对照组女20 名,男8 名,年龄19-25 岁,平均年龄(23.82±1.19)岁,其中本科学历11 名,大专学历17 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学历背景均可比(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带教模式;研究组进行分阶段目标教学:①本阶段主要是对实习生基础护理和专业素质的培养,选拔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扎实,职业道德较好的老师进行带教,完成实习生生命体征测量、记录,各类标本采集以及晨晚护理等指导;进行着装、规范用语、职业道德以及护理安全等方面教育,使学生快速了解肾内科整体环境、护理工作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谨慎独立的工作态度,方便下一步实践操作学习。②开展专业知识和常用操作的培训。熟悉科室治疗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肾组织穿刺活检技术、血液净化技术以及各类患者的护理要求,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不良反应和处置方式,危及指标及数值,汇报流程等。进行心电监护、中心供氧氧气吸入、吸痰器、微量泵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等常用技术的实操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③安排护理带教查房及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房内容系统性培养,使学生对肾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护理要点等进一步掌握;指导学生运用沟通技巧,完成对病人的疾病宣教工作;掌握书写护理文书方法,提升其业务素质。④开展考核评价,通过带教期间的晨会、手术过程中的提问等,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思考的习惯,定期进行理论和技术实操考试,巩固临床护理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查找不足,不断完善[1-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能力考核情况(主要针对病例书写能力、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各项满分均为100 分,能力随分值增加而提高);患者对实习生的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表针对护理技能、宣教效果以及服务态度进行评价);护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对学习主动性、无菌观念以及自我归属感进行调查评价,分值越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力考核情况、教学质量用表示,t检验;患者对实习生的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χ2检验,P<0.05 表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实习生的能力考核情况比较

研究组实习生的病理书写能力(84.49±8.42)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89.91±7.07)分,实践操作能力(91.71±6.73)分;对照组实习生的病理书写能力(75.19±6.62)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79.42±5.48)分,实践操作能力(82.56±6.24)分;两组对比,研究组实习生的能力考核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实习生的能力考核情况比较(,分)

表1 护理实习生的能力考核情况比较(,分)

2.2 患者对实习生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研究组实习生护理技能满意25 例,占比(89.29%);宣教效果满意24 例,占比(85.71%);服务态度满意27 例,占比(96.43%)。患者对对照组实习生护理技能满意18 例,占比(64.29%);宣教效果满意17 例,占比(60.71%);服务态度满意22 例,占比(78.57%)。两组对比,患者对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对实习生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护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比较

研究组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27.94±4.33)分、无菌观念(27.84±3.46)分、自我归属感(25.67±1.84)分;对照组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15.37±3.76)分、无菌观念(21.35±2.79)分、自我归属感(16.72±3.45)分;两组对比,研究组实习生的整体教学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比较(,分)

表3 护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已逐渐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之后又一类危及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发病率的增加,对肾内科医护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临床带教工作的开展,对肾内科护理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实践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是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3-5]。因此,为了更好的对护理实习人员开展肾内科临床教学工作,提高实习生职业素养,对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此次研究中,发现:研究组实习生的病例书写能力(84.49±8.42)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89.91±7.07)分、实践操作能力(91.71±6.73)分;对照组实习生的病例书写能力(75.19±6.62)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79.42±5.48)分、实践操作能力(82.56±6.24)分。研究组护理实习生的各项能力考核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研究组实习生护理技能满意的有25 人,占比89.29%;宣教效果满意的有24 人,占比85.71%;服务态度满意的有27人,占比96.43%。对照组实习生护理技能满意的有18人,占比64.29%;宣教效果满意的有17 人,占比60.71%;服务态度满意的有22 人,占比78.57%。患者对研究组实习生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生的整体教学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采用分阶段目标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实习学生的病例书写能力,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整体护理技能获得提升,使患者对实习学生的护理技能、宣教效果以及服务态度均比较满意,患者满意度总体得到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带教模式,分阶段目标教学在带教教师的选择上明显优于传统带教,且通过不同阶段、不通层次的规范性带教,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使实习学生更快的适应实习过程,更好的进入护理状态,保障了教学内容的精准输出,提高了教学质量,避免了传统带教内容的随意,弥补了传统带教的诸多薄弱环节。

综上所述,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较为适宜,可明显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专业能力,提高患者对实习生的护理满意度,适宜肾内科护理的临床带教。

猜你喜欢
分阶段肾内科书写能力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怀孕后患慢性肾炎怎么办?
大学生书写能力调查和应对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问题课堂提问实践研究
肾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语文教学中巧用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