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改饲”政策实施现状探究
——以甘肃为例

2020-12-21 14:41张丽明
甘肃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草食饲草料饲草

张丽明

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人民政府 农业服务中心,甘肃 通渭 743000

2015年,中央作出了实施“粮改饲”政策的决定。此项政策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料作物种植的方向转变,同时,实行草畜配套,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促进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1]甘肃是全国第一批实施“粮改饲”政策的省份之一,几年来,全省以“粮改饲”为突破口,走出来一条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本文拟通过梳理甘肃实施“粮改饲”政策数年来的现状和成效,剖析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粮改饲”政策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粮改饲”工政策的实施提供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粮改饲”政策在甘肃实施现状及成效

(一)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为科学合理

早在2015年,甘肃被列入第一批“粮改饲”试点省份,安排了3个县(区),2016年增加到了7个县(区),2017年增加到22个县(区),2018-2019年,在临夏州实施全州推进,“粮改饲”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省“粮改饲”面积和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收贮量随之逐年增加。

“粮改饲”政策实施以来,各地收贮的优质饲草种类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样,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为科学合理。“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的积极性,饲草料生产服务企业以及合作组织数量的增加就很能说明问题。“粮改饲”政策的实施,客观上使得各地建立了适宜的饲草种植结构。

(二)实现种养循环发展,提升畜产品安全水平

通过实施“粮改饲”政策,项目县(区)大部分养殖场由粮食+秸秆为主的饲喂模式转变为饲草为主。此外,“粮改饲”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化种植生产,与粮食生产相比,饲草种植生产更易于实现全程机械化,能促进和提升机械化水平。

与此同时,种养结合更加密切,养殖场粪污全部有效还田,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作物产量,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减少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种养循环的良性发展,可以有效提升畜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增加农户收入,助推脱贫攻坚

“粮改饲”后,每亩青贮玉米纯收入增加400多元,加上养殖环节增加的收入,平均每个县(区)增加收入在400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在“粮改饲”政策实施过程中,各地将其与扶贫工作有效结合,积极落实奖补政策,推动“粮改饲”在贫困县成为减贫脱贫的重要抓手,让贫困户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各地对“粮改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样,个别县区重视程度不够,认识的高度不够,从而导致项目辐射放大效应较弱。

(二)整体覆盖面不广,机械化程度不高

甘肃近年来饲草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较过去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从整体上看,覆盖面不够广,丘陵山地使用的小型作业机械比较缺乏,有的饲草收获机械未列入农机补贴范围,配套的扶持政策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成效。

(三)在技术层面仍需加强

从全省来看,饲草结构布局并没有完成,对全贮玉米、燕麦等品种的比选和研究还有待深入和系统化,目前还没有总结出适宜全省不同地理区域的适宜种植品种,栽培管理技术、饲草收获机械化利用等方面仍需加强。

三、思考与建议

(一)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结构,就是要打破原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割裂的状态,建立完整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打通种养业循环渠道,提高综合效益[2]。各地可以根据本区域草食家畜养殖规模,合理确定粮改饲面积和青贮饲草料收贮总量,确保改种生产出来的青贮玉米等饲草料有人收、有牛羊吃,实现就近转化增值。草食家畜粪污经过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就近消纳利用,既可以培肥地力,又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这样就实现了“粮改饲”政策的真正价值。

在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结构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联农户、上联市场,是有效组织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合作社是立足扶贫政策落地的需要。解决合作社的问题,培育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和适度规模化水平,重新焕发农业发展活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3]

(二)坚规模化种植与机械化作业

有了规模化种植这个前提和基础,“粮改饲”政策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才有可能得以完成。要优先支持流转土地自种、订单生产等种养紧密结合的生产组织方式,大力提倡和鼓励开展专业化、集中连片的饲草料种植。

此外,要用好、用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种养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购买各类饲草生产机械,大力推进相关环节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全株机械化青贮玉米收贮技术,从而全面提升种植效益。

(三)找准粮食安全和“粮改饲”政策的平衡发力点

甘肃东西部地理跨度大、地形多种多样,在“粮改饲”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同区域的农业技术支撑和推广部门针对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因地制宜,比选适宜本区域的饲草品种、栽培管理技术和产品形态等,优化“粮改饲”结构布局,助推草食畜牧业发展。

“粮改饲”政策实施的前提是粮食安全,各地要充分从自身生产实际出发,找到粮食安全和“粮改饲”政策的平衡发力点,坚持以养定种,按照草畜配套、产销平衡的原则组织生产,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粮改饲”面积,确保生产出来的饲草料销得出、用得掉、效益好。

猜你喜欢
草食饲草料饲草
加快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饲草生产机械化与草原畜牧业发展研究
粮改饲与草食畜牧业发展初探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不同饲草饲喂西门塔尔牛效果分析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偏偏爱上草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