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务创新的图书馆知识生产与传播模式研究

2020-12-21 03:35王秀利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图书馆

王秀利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生产;知识传播;服务创新

摘 要:文章介绍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方向及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基本内涵,探析了面向服务创新的图书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具体模式,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面向服务创新的图书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1-0084-02

1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本方向及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内涵分析

1.1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方向

知识服务不同于传统的信息服务,是以传统信息服务为基础,更加专业化、知识化、个性化的深层次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方向[1]。与传统服务相比,互联网环境下知识服务对专业性知识以及新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具有更高的创新性且形式更加多样化,因此,图书馆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生产和传播能力,才能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随着信息获取需求的多样化,隐性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隐性知识是基于个人体验的经验和判断的信息,在传统模式下隐性知识很难得到传播。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提供了条件,如: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用户共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想,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这个过程有利于实现知识增值,促进知识生产,扩大知识传播范围。

1.2 图书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基本内涵

图书馆知识生产是图书馆利用先进的技术对自身馆藏信息资源进行编辑、加工、塑造、创新的过程,知识生产能提升知识产品的价值[2]。图书馆知识传播是将图书馆的知识产品推荐给用户并被用户使用的过程。知识传播是在知识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能促进知识的生产。

2 面向服务创新的图书馆知识生产方式分析

2.1 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充分挖掘自身馆藏资源的价值,如: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为用户更便捷地获取资源提供便利。馆藏资源数字化是指图书馆在已有馆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处理、创新、组织、集合等方式生产出更具价值的知识产品。馆藏资源数字化并不是将所有图书馆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主要针对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经过长时间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和实物资源[3]。图书馆应充分挖掘特色馆藏资源的价值,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服务。

2.2 定制化知识生产

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围绕读者需求展开的,因此,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进行知识生产是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读者的个性化知识需求特征越来越明显,如果图书馆提供的知识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被动模式,不积极进行创新,那么图书馆读者数量将不断减少,进而降低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总体需求,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图书馆应面向用户开展定制化服务,进行定制化知识生产。定制化知识生产是指按照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知识产品,如:某科研人员需要申报立项课题,图书馆可以对与该课题有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主要研究人员等提供给科研人员,为其课题立项提供支持。定制化知识生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满足用户高层次的知识获取需求。

3 面向服务创新的图书馆知识传播模式分析

随着知识资源的日益丰富,用户在获取知识资源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用户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知识资源进行判断、筛选和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用户对知识资源的获取途径并不了解,用户难以便捷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因此,图书馆应创新知识服务方式,采用多种方法开展知识传播工作。笔者认为,知识传播模式经历了单向传播、双向传播以及网状传播三个阶段,见图1。

3.1 单向传播模式

单向传播是早期图书馆知识传播的主要形态。作为资源存储中心,早期图书馆主要提供图书借阅和阅览服务,在“借出—归还”这一过程中,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源头,将知识资源单向传递给用户。在该模式下,用户与图书馆基本没有互动和沟通,图书馆对知识的加工非常少,知识是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的,用户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3.2 双向传播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社交网络的迅速普及,也为图书馆知识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与用户以及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不断加强,知识单向传播的模式被打破。在这一阶段,图书馆通过馆藏资源向用户传递知识,用户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使知识得到分享和传递,同时,部分学术研究者还可以将学术成果提交给图书馆数据库供更多用户获取,实现了知识的双向传播。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用户黏性,提升图书馆知识传播效率。

3.3 网状传播模式

网状知识传播模式的出现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密不可分。在该模式下,知识的载体以及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电子资源成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图书馆用户也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资源。例如,用户可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检索并获取知识资源。与前两种知识传播方式相比,网状知识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用户在这种模式中的主动性更明显,每个用户既可以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同时也可以是知识的传播者。

4 面向服务创新的图书馆知识生产与传播优化建议

4.1 深挖用户需求

图书馆用户构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因此用户的知识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图书馆可以按照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其知识需求。例如:图书馆可以建立基于共同知识获取需求的QQ群,定期向群内成员推送最新的知识资源。馆方要不断挖掘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提升知识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职业、各个阶层的知识需求[4]。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应在深挖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知识资源进行分类和细化,以个性化服务促进知识传播。

4.2 提升知识的价值和趣味性

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图书馆在知识生产和传播过程中要注重提升知识的价值。用户和馆员处于知识生产的关键环节,他们在图书馆获取资源的便捷性直接决定了生产知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5]。因此,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如:提高网络带宽和资源传播速率,为馆员加工资源、提供知识产品以及知识传播提供便利。同时,提升知识的趣味性也有利于扩大知识传播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如:有些公共图书馆为少儿提供3D立体书阅读服务,3D立体书配合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使书中的动物和植物等“活”起来,有利于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

4.3 建立反馈机制

图书馆应建立一套良好的反馈机制对知识生产及知识传播效果进行评价。首先,图书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用户的满意度,调查项的设置应尽可能全面,要最大限度地反映图书馆知识资源生产与传播的效果,图书馆也可以在公众号推送相关信息并通过公众号发放问卷。其次,图书馆员应对问卷的各调查项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得分偏低的项目或集中反映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再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建议持续优化知识服务方式,推进知识服务体系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 张晓芳.高校图书馆知识传播效能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0(12):8-11.

[2] 陈伟,汪琼.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J].图书馆学研究,2002(4):31-33.

[3] 张瑾.特色馆藏的定位及其评价标准的构建[J].现代情报,2011(1):56-58.

[4] 廖憲方.面向服务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S1):61-64.

[5] 张雨琦.“得到”App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9.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业扩双向服务研究与探索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