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三种病害控制试验

2020-12-22 07:21周忠雄周忠泉刘美玲薛敏峰
湖北植保 2020年6期
关键词: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周忠雄 周忠泉 刘美玲 薛敏峰*

(1.湖北凯龙楚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荆门 448000;2.潜江市蔬菜办公室 湖北潜江433100;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64)

小麦作为湖北省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115万hm2。长期以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2015 年以来三种病害曾偏重流行[1],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损失[2]。筛选可防治多种小麦病害的药剂,有利于减轻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同时达到“一喷多防”的目的[3,4]。另外,筛选出不同作用位点的新药剂也可以延缓由于抗性产生效果下降的风险[5]。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是一个新的复配药剂,为验证其对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赤霉病的控制效果,并为该药剂的最佳施用剂量和使用方法提供依据,开展本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500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市场购买);

12.5%氟环唑悬浮剂(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市场购买)。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选设在黄冈市团风县团风镇雨台岗村,试验田面积约6667m2,前茬作物为水稻,试验田四周均种植油菜、小麦。

小麦品种为西农979,2019 年10 月26 日播种,11月1出苗,11月4日齐苗。每667m2用种量10kg,基本苗23万株左右。

1.3 试验方法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药效试验分别各自设6 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4 次重复,每个病害药效试验为24 个小区,三个病害试验共7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m2。

表1 试验设计

1.4 施药时间和方法

小麦条锈病施药试验施药时期为孕穗末期,共施药2次,间隔7d。第一次施药时田间初见零星小麦条锈病斑。叶面喷雾。

白粉病试验施药时期为分蘖末期,共施药1次,施药时田间初见白粉病发病。叶面喷雾。

赤霉病试验施药时期为扬花初期,共施药1次。小麦穗部喷雾。

采用3WBJ-16DZ 多功能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其工作压力0.40-0.60MPa,喷孔口径1mm,流量60-85L/h。

1.5 田间调查

1.5.1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试验采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5 点,每点调查20 株,每株调查顶部三片叶,以每片叶上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

分级标准:0 级:无病斑;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杆)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杆)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杆)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杆)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杆)面积的76%以上。

1.5.2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试验采用小区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100株,每小区共查500株,调查每株的旗叶及旗叶下第一片叶的发病程度(每小区共查1000 片叶),记录0、1、3、5、7、9 级叶数,计算出病指及控病效果。

分级标准:0 级:叶片无病斑;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1.5.3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试验采用小区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共计500穗,以麦穗上病斑面积占整个麦穗面积的百分率进行分级调查。

分级标准如下:0 级;全穗无病;1 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下;3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5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7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四分之三以上。

1.6 计算方法

小麦条锈病防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CK1 病指-PT1 病指)/CK1病指×100

CK1:施药后,对照病情指数;PT1:施药后,非对照病情指数。

小麦白粉病药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CK0病指×Pt1病指)/(CK1病指×Pt0病指)]×100

CK0:施药前,对照病情指数;CK1:施药后,对照病情指数;

PT0:施药前,非对照病情指数;PT1:施药后,非对照病情指数。

小麦赤霉药效计算方法:

病穗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7)×100

防治效果(%)=(Ck1 病指-Pt1 病指)/Ck1×100

CK1 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Pt1 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安全性

于药后1d、3d、7d和10d观察,各处理区小麦长相正常,未见药害。

2.2 防效比较

2.2.1 小麦条锈病

供试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试验结果见表2。二次药后21d 调查,制剂用药100mL/667m2控病效果最好,高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悬浮剂。在发病初期连施两次药,用药量100mL/667m2,末次药后21d控病效果达85.92%。

2.2.2 小麦白粉病

供试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结果见表3。药后17d 调查,制剂用药100mL/667m2控病效果最佳,并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控病效果。制剂用药量100mL/667m2的控病效果极显著高于90mL/667m2用量。在发病初期施药基本能控制小麦白粉病,制剂用药100mL/667m2药后17d 控病效果达84.1%。

2.2.3 小麦赤霉病

供试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见表4。药后20d调查,比较各处理间控病效果,供试药剂C 处理的效果最佳,并与对照单剂12.5%氟环唑悬浮剂的防效相当。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试验药剂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控病效果较好。在小麦扬花初期施药基本能控制赤霉病的危害,制剂用药量100mL/667m2药后20d控病效果达86.53%。

表2 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试验结果

表3 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结果

表4 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

3 结论

供试药剂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可用于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推荐有效成分用量472.5-525g/hm2( 商品用量90-100mL/667m2),用水量50L/667m2。用于防治小麦条锈病时,可酌情施药2 次,以确保防治效果,但与单剂效果相当。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时于发病初期施药1次,效果略优于单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在小麦初花期使用施药1次,可获得较好效果,复配制剂效果与单剂相当。

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小麦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其内吸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可作为小麦三种主要病害的防控药剂使用。

猜你喜欢
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