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2020-12-23 09:29江小忠
湘潮(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茶陵井冈山革命

★ 江小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大庆之际,我们讲述党史和革命斗争史,正是为了追根溯源,追寻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发扬革命传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初心使命唤起自强意志

茶陵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在中国革命史上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初心使命,坚定了茶陵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茶陵籍学生段振拔、谭醒吾、王友德等就在反帝反封建的浪潮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终生革命的道路。1926年7月,中共茶陵支部成立,随后成立中共茶陵特别支部。支部成员高擎救国救民的大旗,抱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前赴后继,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使命担当。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长沙马日事变后,反革命势力反扑,茶陵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城乡腥风血雨。然而,茶陵共产党人和革命民众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无惧反革命的屠杀,继续战斗。7月,新成立的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建立中共茶陵特委,辖茶陵、攸县、安仁、酃县。11月,在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帮助下,中共茶陵县委成立。此后,无论斗争形势多么残酷,斗争环境多么恶劣,茶陵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抓好党的建设,推进革命形势的发展。1931年9月,茶陵苏区占了全县四分之三的区域,因而成为湘赣模范苏区县。即使后来因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和敌人的疯狂进攻,苏区范围逐渐缩小,但茶陵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仍展示着勃勃生机。到1932年9月,茶陵仍有8个中共区委、120个中共支部、2541名党员和594名候补党员。这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为红六军团的发展壮大和西进,创造了条件,凝聚了力量。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

初心使命,激起了茶陵人民艰苦奋战的勇气。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残酷斗争中,茶陵共产党人组建了茶陵游击队,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他们开辟了以潭湾为中心的游击区域,开创了九陇山革命根据地,撑起了井冈山的西北屏障,创造了群众武装割据的经验,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会剿”,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为壮大中国工农红军输送了一批批精兵强将,配合红军部队打响了数十次的战斗,为湘东独立一师、二师、三师和红八军的创建做出了贡献,成为红六军团的种子部队。他们发扬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深植大地与山川,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成为人民军队的基石,成为鼓舞和激励一代代茶陵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初心使命,树起了第一面“工农兵政府,苏维埃精神”的旗帜。1927年11月28日,毛泽东亲自缔造的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这是我们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一个创举,拉开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是毛泽东“经营茶陵”思想的首次实践,为我们党执政和革命斗争方针、政策的形成积累了经验,将中国革命引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援引毛泽东的原话,称“在湖南东南部的茶陵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苏维埃精神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所倡导的核心思想。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创举,有着永恒的价值。

茶陵县革命纪念馆

伟人嘱托凝聚奋进力量

扛革命大旗,燃井冈烽火,救民出苦海,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人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的一致心愿。茶陵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之前赴后继、百折不挠。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初,毛泽东指示宛希先率工农革命军一营二连、三连进攻茶陵,从敌监狱中救出李炳荣等80余名农运骨干。进攻途中,毛泽东让战士们沿途张贴署名团长郭亮的布告,让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看到了希望。大革命失败后隐藏在徐文源书店的谭震林看到布告后,即走了出来开展革命活动。

毛泽东对茶陵的工作一直持肯定态度。他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18处提到和表扬茶陵的工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又一再肯定茶陵“有进步的工作”。他对茶陵的政治基础、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十分欣赏,产生了“经营茶陵”的思想。从湖口回到井冈山后,他曾指示谭震林率中共茶陵县委、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回茶陵开展工作。1928年2月,从遂川回到宁冈后,毛泽东选派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谭家述任队长,挑选了80名战士组成茶陵游击队,到茶陵、安仁、酃县交界的潭湾山区开辟游击区域。他在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时,将自己的爱将宛希先留在茶陵担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使茶陵党的组织建设获得发展。他曾亲自组建湘东独立师,极大地鼓舞了茶陵人民的斗志。他对茶陵军民褒奖有加,在与龙开富将军回忆往事时说:“茶陵的同志很勇敢,很会打仗,茶陵牛嘛!”

在以后南北转战的征程中,毛泽东对茶陵人民仍是一往情深。他在长征路上的询问之语、延水河畔的叮嘱之声、北京城里的关切之托,是那样的情真意切,充分展示了一代伟人的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向南方老革命根据地人民赠送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题词。当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湘赣分团将这一题词赠予茶陵时,全县人民深受鼓舞。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首站即来到茶陵,夜宿茶陵县委常委楼25号房。他对茶陵人民的深切问候,对茶陵经济社会发展的热切关注,对茶陵县委、县政府领导人的殷切嘱托,释放着伟人的精神之光,增强了茶陵人民奋进的动力。

追寻茶陵风雨兼程、化茧成蝶的辉煌历史,我们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感恩力量。正是这种感恩的力量不断传递、扩散,提升着茶陵的温馨指数,也升华着茶陵60万人的奋进精神。回望百年征程,茶陵人民前进的每一步都留下了英勇顽强的印迹。在陈皓一伙企图谋反叛变的危急时刻,茶陵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以大无畏的革命胆略,与陈皓一伙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为毛泽东挫败陈皓一伙的叛变阴谋赢得了时间、增添了力量,成功挫败了叛变分子的企图。在湘赣苏区的斗争中,茶陵党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把土地革命推向了高潮。为粉碎敌人的“围剿”和经济封锁,茶陵人民兴办兵工厂、缝纫厂、消费合作社、工农饭店、红军转运站和红军医院,为保卫苏区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场上,茶陵人民铁骨铮铮,同仇敌忾,殊死抵抗,牺牲9400余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家园,树立了一座不屈不挠的民族丰碑。在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上,茶陵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5万多人血染沙场,5300多位英雄被载入历史丰碑,成长了一大批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党政军要员,有25位红军战士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革命精神激扬发展大势

作为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茶陵人,我们已接过历史前进的接力棒,正奔驰在建设幸福美好新茶陵的大道上。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我们必须弘扬革命精神,敢于出击,善打胜仗。

弘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淬炼忠诚担当的品德。茶陵人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拼搏精神,是一面永不倒的红色旗帜。茶陵人民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意志,可谓撼天地、泣鬼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陵人民又以顽强拼搏的劲头彻底改变了茶陵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强烈自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和任务后,全县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经过几年努力,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7388户65265人减少至目前的408户918人,贫困发生率由13.8%下降至0.17%,6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2018年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茶陵县摘帽脱贫。茶陵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展现出一幅“攻脱贫、奔小康”的美丽画卷。

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增强前进的动力。茶陵人曾在许多方面开全省乃至全国改革的先河,近年来又以领先的气魄和前瞻的眼光,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茶陵现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茶陵县“一件事一次办”做法在全省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交流;教育“全面改薄”工作获国务院教育督导组充分肯定;建设洮水水库,开启了全国大型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法人招标(BOT)模式建设的先河;危房改造、消费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创新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推介,茶陵脱贫攻坚工作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茶陵人民将创新融入血脉,牢牢把握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密钥,创造出蓬勃发展的大势。

弘扬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构建多极发展格局。茶陵人坚持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勤奋务实精神,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尤其是近几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心县建设”奋斗目标,站位全局、保持定力、从容应对、主动作为,保持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向好态势,统筹推进了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民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重点工作。茶陵综合竞争力、群众获得感和干部队伍精气神都得到了持续提升。

革命理想高于天,红色基因代代传。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我们一定继承和发扬好茶陵先辈的崇高革命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在推进茶陵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猜你喜欢
茶陵井冈山革命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中国的出行革命
论李东阳诗文之乡土情结
粉红革命
最美“茶陵牛”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20世纪以来茶陵派学术史研究
——茶陵派成员构成情况研究之回顾
20世纪以来茶陵派学术史研究
——茶陵派历史地位研究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