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科经方临床实用举隅

2020-12-24 23:52商强强王之虹指导教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8期
关键词:经方张仲景伤寒论

商强强,王之虹(指导教师)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2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0 引言

一般来说,中医临床中时常将方剂笼统的分为经方派和时方派。什么是经方?一般认为经方包涵以下几种含义[1]。一是指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对经方家、医经家、神仙家、养生家等当时四大主要医学流派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记载。史学家这样记载了经方家的特点:“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2]第二种含义是指古代经典医籍中常见方剂。多指《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中的方剂。最后是经方狭义的概念,即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古代先哲学问多师张仲景,认为其独祖经方,集合经方之大成,堪乃经方之祖,深受历代医学家的尊崇,以致柯韵伯哀叹:仲景没而岐黄之道莫传,千载无真医矣。现在通常所说的经方多归属第三种含义。

胡希恕经方体系提出,经方其实是与医经流派相对而言的一个医学流派。《汉书·艺文志》曾记载汉代时曾有医经七家[2],其代表著作七部巨著,但从目前面世的经典著作来说,仅有《黄帝内经》一书承传下来。经方医学是一种理论和临床兼具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和临床是基于中药的四气五味(本草石之寒温,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通过对疾病的不同病位和脏腑(疾病之浅深,辨五苦六辛)进行辨证论治,来达到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的治疗目的。这说明早在汉代以前,经方医学已经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医学流派存在于医学界,它的理论基础与崇尚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医经医学流派大相径庭。胡老[3]认为经方医学体系与《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是一脉相承的,是依据患者的症状反应,运用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来诊断和治疗疾病。而经方医学的理论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的就是方证对应,也称为方证相对或方证相应。杨绍伊先生[4]在《考次汤液经序》中写到:“仲景之前,未有传书。惟皇甫士安《甲乙经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若然,则《汤液经》全文,则在仲景书中,一字未遗矣。”钱超尘[5]先生依据赵开美《仲景全书》所收《伤寒论》中作者题曰“汉张仲景述”,认为“述”者,谓遵循旧说而不别立新义,由此推断张仲景《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以上考证都证明了《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伤寒论》的传承脉络是很清晰的。从历代散在记录《神农本草经》及《汤液经法》的文字记载中不难看出,其中多为单方方证或药物仅数味的复方方证,而到了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论》中则形成了成熟的复方方证体系。

方证[6]是指经方的适应证。毫不夸张的说,辨方证是《伤寒论》的精要所在。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方证相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是证,用是方”,这是经方医学体系与其他医学体系区别最大的地方,同时也是彰显经方理论之神奇的所在。但是,要想达到真正的方证相应,在学习《伤寒论》时必须熟练掌握不同的方证条文,始终理会,前后对照。在熟练掌握各种方剂的适应证的前提下,运用“六经-八纲-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胡希恕先生之所以将[7]辨方证赞誉为辨证论治的“最高一层、最精尖辨证”,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因为他洞彻了《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精髓和核心。他认为[8]经方辨证论治的程序是:在临床中采集患者的证候反应,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对病情进行分析,然后以辨六经对疾病进行病位归类,最终得出恰当的方证。辨方证是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的继续,是临床辨证中的大眼目,绝对不是简单的堆砌方证和机械的套用方证。吴师机在《理瀹骈文》说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因此,对于推拿科常见的筋骨损伤的疾病的诊治,我们即是从整体观念出发,依据人体的不同解剖结构,进行分析判断,注重抓主证,辨方证,不断尝试内外兼治,筋主骨从,气血同调,达到外损与内伤兼顾,手法与中药的统一。因此取得了一定的临床心得,现简单举例如下。

1 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

病例:患者,女,45 岁,以“腰痛病”收入本疗区。西医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后接受手法及针刺等治疗,病情渐愈。某日查房,患者自诉近几日夜间间歇性患侧小腿出现抽搐、痉挛感,影响夜寐,并诉偶有自汗出,微恶风。诊得:脉浮缓,舌淡红,苔薄白,舌下脉络可,询治疗方法。我突然记起芍药甘草汤,又称去杖汤,主治脚挛急。《伤寒论》29 条中论述“伤寒,脉浮,……,微恶寒,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黄煌教授[9]认为芍药甘草汤的方证为:(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因此我拟方白芍30g,生甘草10g,3 剂,日2 次,水煎服。日间治疗并未采用专门针对小腿痉挛的治疗。数日后查房,患者自诉2 剂后夜间已无小腿痉挛感。自此心中默默感叹经方之伟大,方证对应之神奇。真的是一剂知二剂已。古人诚不余欺也!

2 四逆汤加减主治下肢冷痛

病例:患者,女,39 岁,以“项痹病”“腰痛病”收入本疗区。西医临床诊断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后自诉四肢末端长久发凉,畏寒,得温则舒。脉细缓。舌淡,苔白。根据《伤寒论》337、388 条所言:“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遂拟方黑顺片10g,炙甘草10g,干姜15g,5 剂,日2 次,早晚分服。后药尽,患者告知手足渐温,而后又追加5 剂。而后患者好转出院。十几日后患者电话告知,手足平日已无畏寒感,且停经2 个月后复来,经量及颜色较往次均佳,问我是否与服药有关。我也不知道是否相关!后冥思苦想,或许为患者平素体内寒盛,故经血凝滞不利,而后服用四逆汤后,阳动冰消,未曾使用一味通经活血之品,然亦可调经温通。此之谓中医乃“辨证治疗”,而非“辨症治疗”。

以上即我在临证过程中,偶然的临床所得,实在是不足一提,之所以写下来,是为了坚定自己学习经方的信心,督促自己深入学习经方医学体系,真正做到手法、针刺、中药三方面并举并进。清代医家柯韵伯在谈到经方境界时曾言:“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诚然,经方浅尝相对容易,但若要真正登堂入室,达到如同刘渡舟先生曾经感慨胡老的那种境界[8]:“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此种神奇,我想应该归于胡希恕先生对《伤寒论》方证了然于胸故方可信手拈来的缘故。正如《论语子张第十九》中所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希望自己还是从最基本的条文开始,打基础,边学习,边实践,找到进入仲景之门的钥匙,以能“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猜你喜欢
经方张仲景伤寒论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千年“经方”祛病痛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关系之辨析
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保存及应用研究
善良的打劫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
《伤寒论》重言词医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