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0-12-26 07:53河南省宁陵县人民医院476700邱书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踝骨回顾性腓骨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医院(476700)邱书清

踝关节为机体重要负重关节,可承担人体全部体质量,其生理解剖结构复杂,发生骨折若未及时有效治疗,除损伤患者正常踝关节功能外,严重可导致残疾[1]。因此,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踝关节骨折患者59例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其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踝关节骨折患者59例(2017年5月~2019年4月)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23~75岁,平均(49.56±10.2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高空坠落伤13例、运动损伤12例、其他8例。纳入标准:经X线影像学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损伤时间>14d;合并严重感染;血液、免疫系统疾病;存在麻醉禁忌证;合并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

1.2 方法 术前完善血常规、X线等常规检查,实施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一般为俯卧位,硬膜外麻醉,采用止血带环扎患肢,常规消毒铺巾,沿跟腱外缘、腓骨后缘之间作长约8cm纵行切口、依次分离皮下组织、深筋膜,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切开深筋膜,向外侧牵拉腓骨长短肌腱,向内侧牵拉跟腱,充分暴露踝关节后方踇长屈肌及脂肪组织,牵开踇长屈肌充分暴露踝骨折块。对嵌插软组织、小碎骨块及骨折断端血肿块进行有效清理,牵拉踝骨折块周围软组织及韧带,对骨块进行有效复位,采用骨膜剥离器向前下方按压踝骨折块,直视下进行踝骨折块复位,利用克氏针由后向前临时固定骨折面,采用C形臂X线机进行透视,确保踝关节面平整;根据患者踝骨折块大小、粉碎程度及骨质疏松情况,选择适宜桡骨远端支撑钢板,采用1~2枚克氏针进行钢板固定,再次行C形臂X线机透视,明确固定良好后,于后外侧切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术后采用克林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一期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踝关节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踝关节评分>85分为优;踝关节评分60~85为良;踝关节评分<60为差;比较术后情况,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5 9例患者手术时间45~75min,平均(61.23±6.23)min;术中出血量29~53ml,平均(42.56±5.12)ml;切口一期愈合率为100.0%(59/59)。

2.2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3个月,59例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36例、良18例、差5例。

2.3 术后情况 5 9例患者术后引流量2~6ml,平均(4.12±0.56)ml;骨折愈合时间8~27周,平均(17.56±4.12)周;术后2例发生浅表软组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39%(2/59)。

3 讨论

目前踝关节骨折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为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以恢复胫距关节接触面积、保持下胫腓联合解剖关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59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59例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36例、良18例、差5例,切口一期愈合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39%。表明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显著改善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术后创口愈合良好,且并发症少。与传统手术复位固定相比,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有助于术者对骨折部位进行精准复位,同时可清除踝关节部位游离骨块,提高术后稳定性,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2]。此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以下优点:①该术式于腓骨肌、踇长屈肌间隙进行肌肉及筋膜分离,可减少软组织损伤,有助于术后恢复。②复位后在腓骨后方或腓骨外侧放置固定钢板,均对肌肉软组织具有良好覆盖效果,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踝骨回顾性腓骨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价值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崴脚千万莫忽视
不一样的踝骨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不一样的踝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