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预防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2020-12-27 10:21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523500陈丽郝仕强刘敏如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围术血栓下肢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523500)陈丽 郝仕强 刘敏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逐年上升,这是由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骨质疏松易跌倒造成的。老年患者自身固有疾病及慢性病较多,一旦发生骨折则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手术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发生在术前则会导致手术时间推迟,延长患者的病程,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此外,DVT进一步发展后还可引发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在围术期予以患者全面、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DVT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就临床综合护理在预防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展开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医学影像学诊断确诊为单纯股骨粗隆间骨折者;②了解本次研究项目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精神、意识功能障碍者;②具有下肢静脉曲张、血栓病史及细致血管手术史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其中,2015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23例患者予以临床常规护理(常规组),2017年4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23例患者予以临床综合护理(综合组)。常规组有男患者11例,女患者12例;年龄63~76岁,平均(69.45±1.12)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6h,平均(3.51±0.29)h。综合组有男患者12例,女患者11例;年龄64~78岁,平均(69.33±1.0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6h,平均(3.47±0.20)h。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遵循医嘱用药,常规组患者予以口头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每2h翻身1次,指导家属对患者定期叩背,同时定期饮水以保持血液粘稠度正常等。

综合组患者予以临床综合护理,具体内容有:①制定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立即由诊疗团队进行全面的生理(病情、基础疾病、生命体征等)、心理(负面情绪,抑郁、焦虑倾向,个性,沟通倾向等)评估,后对其评估结果进行讨论,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重点予以Caprini血栓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定位为低危、中危、高危及极高危四个等级,当患者为高危或极高危时则要需要对患者进行双下肢超声检查及D-二聚体检查,进而更好的指导后续的护理工作。②健康宣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沟通特点来为其开展1对1的健康宣教活动;例如理解能力较低的患者可以由护士一边为其阐述健康知识,一边在白纸上绘画思维导图,以帮助患者理解;教授患者及家属健身操、翻身、叩背等操作时可请家属在一旁进行视频录像,以便于回顾学习。③饮食护理:术前针对患者情况为其制定饮食清单,主要以提高营养水平、控制其他慢性疾病为主,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控制糖分摄入,伴高血压的患者控制脂肪摄入,贫血患者多摄入铁和维生素B12等;术后告知患者避免食用过于滋补的食材,宜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果蔬,保证每日摄入充足液体,配合腹部按摩,定时晨便,以保持排便顺畅。④心理护理:术前予以患者正念疗法,即在舒适体位下闭目,将意念集中至自身的呼吸起伏中,对自然浮现在脑海中的感受、画面均客观看待,不作任何评价,若注意力分散则只需将其转回呼吸即可,以此来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告知患者进行反复练习,在围术期出现情绪不稳定情况时均可用来进行自我调节。术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及心理不适,护士则每天帮助患者开展1次音乐疗法,20min/次,以此放松肌肉,舒缓情绪。⑤锻炼指导:术后早期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等多部位功能锻炼;行动受限程度深的患者由家属或护士帮助其进行踝关节被动运动,或对腓肠肌、比目鱼肌进行按摩,按摩顺序为从足部至大腿,10~30min/次,6~8次/d。患者恢复情况稳定后,则根据患者体能、体质等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锻炼计划表,并对患者的执行情况进行每日记录;若患者的锻炼完成度不足80%则由护士主动了解难以持续的时间,对患者开展相应的鼓励、纠正认知等沟通,同时调整方案,让其锻炼行为更具可持续性。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来评估护理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检测,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3]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问卷内容包括四个维度,即护理舒适度、沟通水平、护理水平、宣教水平,每个维度25分,满分100分,总分≥90分为非常满意,76~89为满意,60~75为一般,<60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经护理后,综合组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70%;常规组有7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43%。综合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X2=3.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经调查,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95.65%(22/23)明显高于常规组73.91%(17/23)(P<0.05)。

3 讨论

常规围术期临床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适应住院环境、配合手术治疗,促进其恢复,但由于该护理方式缺乏系统化,因此其效果往往不甚理想[4]。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综合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临床综合护理在围术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临床综合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让护理工作的开展更为有序化、系统化,可执行度和持续性高。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饮食护理能够增强患者营养水平及体质,进而以更好的机体状态进行恢复;心理护理可以舒缓患者情绪,降低其应激性,提高其依从性。

综上所述,临床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故建议将该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围术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