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020-12-27 10:21郑州人民医院450000郭东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肺部综合征病情

郑州人民医院(450000)郭东玲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6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3例。对照组女14例,男19例;年龄30~70岁,平均(42.90±5.30)岁。观察组女15例,男18例;年龄32~69岁,平均(43.01±5.00)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①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呼吸急促、憋气、发热等症状则及时告知医生处理;②加强环境干预,严格落实隔离消毒措施,每天对病室消毒2次,病房门口放快速手消毒液,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③告知患者相关药物使用次数、每次使用剂量,叮嘱其严格遵医服药;④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给予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①早期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以亲和的态度与患者沟通,详细为其介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发病机制、病情进展、目前治疗措施、治疗所取得的成效、主治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等,取得其信任;并告知其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对病情转归的影响,取得其配合。②病情进展时心理护理。当病情进展出现反复发热等症状时,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既往成功案例,讲述既往病情好转患者克服重重困难的励志事例,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必要时可要求病情好转者现身说法;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或依据其喜好为其播放轻松欢快音乐、播放幽默视频。③好转期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此时只是病情相对稳定但并未完全恢复,不可掉以轻心,机体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叮嘱其坚持遵医用药、配合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为患者制定容易实现的小目标,通过小目标的实现使其感受到病情的好转。④恢复期心理护理。详细为患者介绍恢复期注意事项,告知其疾病复发的诱因、预防措施,叮嘱其注意病因预防、遵医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使用SAS和SDS量表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评分越高则焦虑、抑郁越严重[1];应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估问卷评价比较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 观察组干预后S A S 评分(44.60±5.00)、SDS评分(46.44±5.17)较对照组(51.20±4.90)、(55.40±5.60)低(P<0.05)。

2.2 满意度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3.94%)高于对照组(72.73%)(P<0.05)。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病情重、病死率高,确诊后及时对症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2]。发病早期护理人员通过详细为患者介绍疾病信息,使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促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护工作。当病情进展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时,护理人员通过为患者分析既往成功案例,增强患者自信心,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好转期患者往往会产生迫切希望恢复健康的心理,此时通过告知患者此时期注意事项,促使其坚持遵医治疗,以促进病情转归。恢复期患者虽病情好转、各症状减轻或消失,但患者往往因担心复发而产生害怕、不安全感,此时通过为患者讲解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使其认识到平时预防、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防范意识,自觉采取健康行为,进而降低复发几率,解除患者后顾之忧。通过对患者不同时期进行强化心理护理,从而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其心理状态。

本研究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肺部综合征病情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