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下的公共图书馆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思考

2020-12-28 02:32陈亦伟
新世纪图书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公共图书馆

摘 要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图书馆界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实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几个关键点:顶层设计,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度先行,推进图书馆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守正创新,促进图书馆服务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注重技术变革下的跨界合作;科技赋能,加速智慧图书馆建设;武装馆员,打造多元素养的综合服务团队,以期为各馆“十四五”规划的前期编制和后期落地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转型 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0.11.003

Reflectio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During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en Yiwei

Abstract Through comb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progress of chinas library sect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key points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realize transform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top-level design, formulation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system first,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ibraries; keeping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ervice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with emphasis on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scientific effectiveness,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y;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team with multiple qualitie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of the libraries.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Transform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14th Five-year plan.

0 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洞察世情国情变化,为正确认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采取科学的战略举措提供了科学指导。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擘画之年,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文化阵地的重要一环,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围绕资源、服务、管理和空间等要素进行创新,实现突破和变革,是每一个公共图书馆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从国家图书馆,到各大省级图书馆,再到各市、县(区)镇图书馆,都在积极筹备“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加上有关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学术研讨会的陆续召开,都彰显了公共图书馆界对“十四五”规划的重视和参与度。因此,本文拟探讨公共图书馆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实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应思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期为各馆“十四五”规划的前期编制和后期落地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1 文献综述

笔者在CNKI中以“图书馆”和“十四五”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得到22个检索结果。检索时间为2020年10月30日。去除资讯报道及非图情选题文章,得到17个有效检索结果。

从发表时间来看,最早的一篇文章《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柯平教授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战略规划》是陈占强、田涯对柯平教授的访谈文章,出版时间为2019-09-15,其他16篇均于本年度发表,且其中有14篇于2020年8月份之后发表,这与中央“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进展时间大致吻合(2020年8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情况的报告[1])。

从主题内容来看,在17篇文献中,有8篇聚焦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建设,6篇聚焦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建设, 2篇系统性阐释我国图书馆“十四五”战略划而未特别针对某一类型图书馆(一篇为柯平教授撰文,一篇为其柯平教授访谈文章),1篇立足基础理论视角,在“实践主导—学术主导”框架下讨论了“十四五”时期图书馆学研究热点问题。

从作者来看,在17篇文章中,第一作者多数是图情界的学者与专家,其中有图书馆学知名学者3位,图书馆馆长/副馆长8位,图书馆主任1位,图书馆工作人员3位,博士研究生1位,硕士研究生1位(撰有知名学者柯平教授的采访文章),这充分表明了图书馆界对“十四五”规划的重视程度,也表明了文章所述规划战略内容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对各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前期编制应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2 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2.1 公共图书馆编制情况

国家层面,国家图书馆于2020年10月15日发布《关于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十四五”发展建议的公告》,问计于民;省级层面,如黑龙江地区于2020年9月25日组织召开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培训班暨2020年地市图书馆馆长工作会;10月13日,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召开“十四五”规划培训暨2020年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各县(市)区12位公共图书馆馆长参加了会议和培训。也有公共图书馆在2019年就开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比如上海图书馆于2019年7月动员启动编制项目,目前尚处于规划起草阶段;东莞图书馆于2019年12月23日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深圳图书馆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正在编制中,由中山大学主笔;南京图书馆已大致编制完成《南京图书馆“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等等。

2.2 学术会议和征文开展情况

今年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图情学术会议以可控规模陆续召开,其中有关“十四五”规划方面的会议也陆续涌现。比如,9月16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图书馆学会、肇庆市图书馆学会联合举办的“图书馆‘十四五规划专题研讨会暨2020年广东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班”[2];以“规划·全视角 发展·高质量”为主题的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学术研讨会拟于11月在广州图书馆召开[3];“十四五”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专题论坛拟于1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4];等等。此外,还有个别学术征文活动涉及到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如《202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论文和业务案例征集通知》[5]的分主题之一是“‘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

3 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的几个关键点

3.1 顶层设计,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个好的发展规划, 是抓住事业发展战略机遇期, 促进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的第一步。公共图书馆应准确洞悉自身发展环境,找准发展定位,聚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项目,科学合理规划发展路线,促进规划不折不扣落地落实,提升行业核心竞争能力。

“十四五”规划的体例一般包括环境扫描,愿景目标和主要任务。笔者主要从体例出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图书馆领导层要提高重视度,成立专门的规划编制小组。如果本馆人才力量不足,可采用委托联合编制的方式,联合图书馆学专家团队共同编制。比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十四五”规划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目前正在与南开大学柯平教授团队合作,进行规划的联合编制。其次,对图书馆进行精准环境扫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判断, 才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内部环境包括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培养,外部环境包括法治环境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环境。再次,找准图书馆在未来五年的具体新定位,包括职能定位、“十四五”发展定位和业务定位。每个图书馆可以确定一个自己的标杆对象,定标比超,研究在多长时间内通过什么方式追赶甚至超越标杆。战略研究是规划编制的基础,战略研究要围绕问题展开,瞄准领域,加强影响因素和关键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图书馆的使命愿景。最后,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在主要任务的框架下, 规划还可确定重点项目, 作为完成任务的重要抓手与突破口。只有细化具体任务,才能一对一确保规划的落地实施。

在编制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点事项:一是规划的编制要立足本馆,以问题为导向,明确本馆的职能和定位,突出本馆的作用和特点,继而提出发展目标。不管是颠覆式创新还是稳妥性前进,只有真正适合自己的,才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在规划落地时不打折扣。二是编制规划时要问计于民,注重调动馆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形成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的良性互动。三是充分考虑后疫情时代的因素。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共图书馆固有的运作模式和服务生态,数字服务比重显著增加,影响力也有大幅提升,提振了业界对“云平台”的信心,“线上平台”和“线下据点”将变得同等重要[6]。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公共圖书馆应着重增加线上服务,同时,也应注重尽量多开展一些用户信息素养提升活动,提高用户对真伪信息的甄别能力,弥合信息鸿沟。

3.2 制度先行,推进图书馆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

柯平教授认为,政策法律、评估定级、发展规划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已经进入法制化标准化的快车道;评估定级,以评促建,全面推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的发布,使公共图书馆从业务管理升级到战略管理。这三驾马车在公共图书馆的三大管理模式(宏观管理—国家图书馆事业、中观管理—地区图书馆事业、微观管理—具体图书馆管理)中都发挥了极强的驱动作用。“十四五”期间,还要持续提炼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指标,将其纳入地方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目录,使图书馆服务开展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017年7月,文化部印发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建议图书馆积极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同年9月,中宣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市(地)级以上规模较大、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国家图书馆以及多地公共图书馆开始逐步推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民主性,实现了政事分开,形成了权利平衡,促进了有效监督,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要立足实际、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继续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解决试点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3 守正创新,促进图书馆服务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各大公共图书馆应抓紧补齐在“十三五”时期服务发展的短板,一方面,坚守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紧扣文化传承使命,另一方面要推进社会角色的多维拓展,在数字时代的多样挑战下促进服务模式的多元创新。李国新教授认为,“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提升效能的突破点应聚焦八个方面:重视人群覆盖率,由人次到人;重视人均服务成本指标;重视资源利用率指标;取消押金,纳入政府主导的公民诚信体系;大幅度调高外借数量;进一步丰富各类阅读活动;打造一批主客共享服务项目、活动;完善与“夜间经济”相适应的开放保障机制。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聚焦这些方面,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上有所反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内容之一,要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以此为编制规划的重要内容和导向,守正创新,发现问题,确定目标,作为抓手,努力实现成效。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大致形成了三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模式,分别是“协议合作”模式、“指导联合”模式和“主导统一”模式[7]。近几年,随着总分馆建设的大热和成熟发展,区域资源整合取得了极大成效,公共图书馆开始转向特色分馆、主题分馆及城市书房、自助图书馆的建设。著名学者王世伟认为,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生态群落有利于同城协调共享,实现包容性发展[8]。多种业态融合的复合型图书馆的出现对总分馆制的内涵提出了进一步扩充和完善的要求。因此,“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战略需要以全域合作为媒介,以深度均等化为发展理念,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总分馆制建设向纵深化发展,在区域上实现布点的密集化,在资源上实现馆藏结构的特色化,在内容上实现服务的多样化,推动公共图书馆实现从以资源为中心、为用户服务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进而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治理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需要。

3.4 融合发展,注重技术变革下的跨界合作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未来的新型公共图书馆会是什么模样?根据美国Edward W.Soja提出的第三空间理论,空间设置会往高度包容、容易来去的方向不断发展。IFLA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愿景报告》中也强调,必须更新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传统角色,必须跟上持续不断的技术变革,要更好地了解社区需求并设计服务以实现影响,要构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图书馆领域,为文化素养型、信息灵通型、积极参与型社会提供支持[9]。在实践领域,处于转型阶段的图书馆也一直在探索和尝试。国外如美国西雅图以“城市会客厅”“多功能多内涵社会中心”理念打造城市图书馆,芬兰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打造“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空间”,国内如苏州第二图书馆打造了开放度和包容度极高的文化休闲体验中心,这些尝试都为业界拓宽了新视野。因此,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融合发展,积极拥抱技术,审慎运用新兴技术,不断推动公共图书馆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地铁”是最常见的跨界合作,其他的形式还有“图书馆+银行”如广州市海珠区图书馆中国银行海珠支行分馆,“图书馆+街道+公益”如广州市海珠区图书馆兴仁书院分馆,“图书馆+商圈”如无锡市图书馆乐都汇分馆,等等。借鉴李国新教授的跨界融合观点,这里所讲的跨界融合发展是广义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的融合,主要是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四大类文化机构不要完全各自为战,可以在某一点融合起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比如深圳图书馆和深圳市知否读剧社联合打造的“阅读经典、聆听名著——《读剧》欣赏活动”,苏州图书馆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共同主办的“听·说——乐读课堂”系列活动等;二是区域性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发展,比如京津冀图书馆联盟、长三角公共图书馆网借图书服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等;三是文旅融合发展,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具体到公共图书馆领域,近些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一直在不断探索“图书馆+景区”“图书馆+酒店”“图书馆+民宿”等文旅融合新模式,挖掘馆藏地方文献价值,通过空间资源渗透、文化元素叠加、活动方式拓展、技术力量嵌入等路径让地方特色“活”起来。“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要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打造一批主客共享型阅读空间项目。主客共享型阅读空间要设计合理的动静分区,通过叠加组配的方式实现图书馆从单一功能体到“综合体”的平稳过度,集成阅读、科研、餐饮、旅游、影视、众创、游戏等元素,多样化满足用户知识需求和休闲需求。

此外,对于有实力的图书馆,可以尝试通过IP衍生来促进阅读图书馆产业协同化,在内容生产、渠道建设、版权交易、IP衍生及商业化落地等层面构建完備的体系,通过与上游内容的整合和下游公司的IP授权合作构建产业协同化路线。故宫博物院IP和恭王府IP就是一个典型的IP跨界案例。

3.5 科技赋能,加速智慧图书馆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正在加快智慧化建设进程,虚拟现实服务、智能机器人、智慧书架、“智慧+”精准知识咨询系统、图书馆集成服务系统等屡见不鲜。图书馆转型需要技术先行,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可重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十四五”期间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程。

一是紧抓数字新基建机遇,优化用户数字阅读新体验。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标配,全民阅读热潮的掀起更是证明了阅读服务在图书馆服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碎片化传播环境下全民泛阅读现象的盛行,也警示着公共图书馆不能再完全依赖传统的纸质文献借阅。比达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10]也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7.4亿人,同比增长1.4%;付费阅读用户规模持续下降,免费阅读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免费阅读已成为带动数字阅读行业发展的增长点。这一发展态势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转型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取消还书滞纳金的举措,已然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阅读成本,如果进一步考虑免除办卡押金,纳入由政府主导的信用体系,相信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那么接下来就只需要考虑如何优化用户阅读体验,才能增加用户粘性了。

吴建中认为,从以书为中心到以知识为中心的过渡路径是数字转型[11]。在“数字新基建”的浪潮下,“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要着重增加数字阅读比重,积极审慎利用5G、AI、VR、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多种数字技术赋能阅读,进一步丰富阅读服务方式,更加注重场景化阅读,优化用户阅读体验,推进传统阅读的转型升级,实现数字阅读的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可以技术赋能智慧空间,国家图书馆于2020年内落成的5G新阅读体验中心就迎合了当下年轻一代追逐潮流的心理,体验中心基于5G、全景视频、全息影像等新技术为用户带来了沉浸式阅读新体验,实现“云逛”全景图书馆[12]。通常来说,智慧空间提供的服务包括配置软硬件设施和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两个方面。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智慧空间建设时,可以考虑借鉴美国小型公共图书馆智慧空间构建模式[13],走“项目驱动式”建设路径。

二是紧跟全媒体时代风向,全方位多渠道推介图书馆服务。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掌握全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运营规律,促进时空“全程”阅读,优化 “全息” 技术建设,注重主体“全员”参与,提供 “全效” 读者服务。一方面要布局全景流量,充分利用微信服务平台、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用户引流,提高潜在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知晓度,进而将其发展成为粉丝。另一方面,要通过多元化阅读渠道针对用户差异性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粘性。

3.6 武装馆员,打造多元素养的综合服务团队

近二十年来,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建设一直是图情领域研究热点,也是图书馆界所关注和不断实践提升的重点。对于图书馆服务来讲,人是最重要的,在秉持“以读者为中心、用户至上”理念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到提供服务的人——图书馆员本身。倘若提供服务的人本身能力不足,更何谈服务质量。不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职业化的图书馆员培养模式,我国尚未构建统一的图书馆员职业认证制度,可预见的未来数年也不太可能建立完备制度,考虑到这一点,如何在现有发展情况下更好地用思想、技能和能力武装图书馆员,打造适合本馆发展战略的专业化、高水准的图书馆员队伍,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将馆员组织发展纳入图书馆战略规划,提高领导层的重视度的同时,鼓励中层及以上领导率先参与学习,上行下效,充分调动全馆的学习和科研氛圍。二是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转变用工模式,逐步调整和优化人员比例和结构,争取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馆员服务队伍。比如,随着新兴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普及程度越来越深,拥有相应技术背景的馆员也会越来越多。三是强化人员培训,鼓励终身学习。馆员能力=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力+X。除了入馆培训、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传统的线下培训形式,图书馆还可积极创新有关线上培训形式,比如,南京图书馆举办“2020年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线上培训班”,首次以线上直播课的方式进行公共数字文化人培训;可以打造内部学习平台供给馆员使用,比如金陵图书馆在疫情期间打造线上学习培训平台,推出线上业务学习培训新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22份调研报告“支招”“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EB/OL].[2020-10-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642739110032566&wfr=spider&for=pc.

全省图书馆专家汇聚肇庆研讨,共谋“十四五”行业发展 [EB/OL].[2020-10-20].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009/16/158545_53568517.htm.

关于举办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学术研讨会的通知[EB/OL].[2020-10-20].http://www.lsc.org.cn/contents/1351/14953.html.

关于举办“十四五”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专题论坛的通知[EB/OL].[2020-10-20].http://www.lsc.org.cn/contents/1351/14985.html.

2020年学术论文和业务案例征集|“专题交流活动征集”信息发布[EB/OL].[2020-10-20].http://www.lsc.org.cn/contents/1434/14783.html.

李静霞,李真吾.新时代图书馆专业性的追问与思考:以武汉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抗疫实践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3):38-49.

陈冀宏,王自洋.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高度效能化发展:制度与业务设计的双驱动[J].图书馆,2020(9):28-34.

王世伟.论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包容性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2):4-16.

王学思.未来公共图书馆长啥样? 像是在模仿书店 [N].中国文化报,2020-09-15(3).

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布局全景流量已成为行业共识 [EB/OL].[2020-10-20]. https://www.sohu.com/a/365460792_114835.

这两年的数字转型[EB/OL].[2020-10-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z18y.html.

5G新阅读体验中心将落地国家图书馆,引进全景视频、全息影像技术[EB/OL].[2020-10-2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352475910130326&wfr=spider&for=pc.

马骏,杜正辉.项目驱动的美国小型公共图书馆智慧空间构建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20(12):94-101.

陈亦伟 苏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江苏苏州,215006。

(收稿日期:2020-10-31 编校:谢艳秋,刘 明)

猜你喜欢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公共图书馆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