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

2020-12-31 00:16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一中学丁龙英
家长 2020年31期
关键词:普斯友情法治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一中学 丁龙英

一、借助生活化素材补充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常常采用灌输的教学形式,在授课中,教师单纯地依靠教材知识引领学生成长。虽然这样的教学成果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中要尽力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并注意为学生做出实际的内容补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自周围的生活,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丰富他们的认知。

比如,在学习“少年有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梦想的重要性,教师就要立足学生初中生活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对于初中生有启发的生活故事熏陶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梦想是激励自己成长的动力,提升学生怀揣梦想的动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少年斯库林曾经和菲尔普斯合拍的照片,并将斯库林将菲尔普斯当成偶像的事迹讲给学生聆听。在多年后的一次比赛中,斯库林竟然超过了菲尔普斯夺得了100米蝶泳的冠军。当时,斯库林曾经激动地说道:“菲尔普斯是我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原因……”而菲尔普斯则说:“我也曾是一个怀揣梦想的人,后来我获得了一堆奖牌……”在给学生举例说明了生活的具体实例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问题:“你们觉得斯库林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到梦想的重要性,不仅为学生拓展了相关的生活内容,还拉近了学生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的距离,使其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

二、借助学生生活进行合理授课

初中生的各种思想都处于懵懂时期,他们的生活经历或认知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财富,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教材中的知识传授,而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完全脱离开来,如此,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导致学生产生了“道德与法治和自己生活无关”的错误认知。教师要在授课中尽力为学生创设与他们实际生活有关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升他们的生活认知,也提升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比如,在讲授“做更好的自己”时,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讲讲现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状态,然后让他们讲讲对将来的期盼。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积极表达,说说将来如何改善这种状态等。如此,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可能会觉得当前的学习状态不是很好,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不知道如何突破当前的瓶颈。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提升,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认知也变得更深刻。

三、在生活化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真实的情感再现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而极具感染力的情感生活化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尤其是涉及友情的部分,学生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友情。但是,初中生对于友情的认识还不算成熟,教师在教学中依然要给予学生关注,尤其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情感情境的激发,让学生成为认知成熟的人,让他们在友情的路途上收获开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通过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升他们的积极情感和认知。

比如,在讲解“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友情有关的歌曲,如《朋友》,让学生在美好的歌曲旋律中感受音乐的美妙,激发学生产生共鸣。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与友情有关的视频画面等,让学生认真观看。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视频画面中,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们觉得友情重不重要?在人生路上,你是如何与自己的朋友相处的?你们觉得真正的友情是什么样的?”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反面引出部分学生与父母朋友产生的生活矛盾,让学生从生活化的友情矛盾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对友情的认识和态度。如此,在富有生活情感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反省,强化认知,真正将所学的知识深化在学生的头脑中,提升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吸收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现代化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在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及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与生活的关系,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与实际感受出发,确保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具现实意义,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故事,要为学生提供与他们生活联系密切的场景等,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与自己学科的联系,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素质。

猜你喜欢
普斯友情法治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我有友情要出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克拉普斯”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唤醒沉睡的心
菲尔普斯要秀新泳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