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德苑幼儿园博物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

2020-12-31 00:16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幼儿园邹维
家长 2020年31期
关键词:博物世界幼儿园

□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幼儿园 邹维

一、立足传统,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弘扬

我国现行的《纲要》中指出:“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怀幼奇妙博物主题课程:以3-6岁幼儿为对象,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挖和拓展,以妙思、妙探、妙寻、妙享、妙品活动为课程组织形式,旨在萌发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世界文化的广泛兴趣和热爱之情,形成包容、尊重的博爱精神的幼儿园课程。在课程活动中我们追随幼儿的好奇天性,激发他们的奇思妙想,让幼儿在奇妙的经历中自主探究,丰富体验,感受大千世界的丰富性,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二、讲求实效,注重学科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

“奇妙博物”主题课程的学习是幼儿在奇妙的经历中提升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游戏乐趣分享的过程,我们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探索、发现和创造,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懂世界。在“奇妙博物”主题课程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主题学习,探索与发现大千世界的精彩,获得有益的社会适应经验,形成了尊重、接纳世界文化的胸怀,为成为未来世界公民积累了基本素养。园所则形成适合小、中、大年龄段幼儿的“奇妙博物”主题课程,并通过家园共育和园博共建,提升幼儿、教师、家长的国际理解意识。我们将通过以下两项举措推进项目进程。

举措一:梳理课程思路,建构课程体系

“奇妙博物”主题课程释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安排和运行模式的梳理,是建构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

奇妙:是指在课程活动中追随幼儿的好奇天性,创设新奇环境,让幼儿在奇妙的课程经历中自主探究,丰富体验。

博物:体现了主题背景下课程内容的粗浅广,幼儿探究的宽广深。“奇妙博物”主题课程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挖和拓展,以妙思、妙探、妙寻、妙享、妙品五步流程为课程实施过程,它包括“五大模块”:发现之旅——主题活动,创想之梦——探究活动,自然之翼——实践活动、身心之美——生活活动、亲子之乐——家园活动,它渗透于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和一日生活中,是让幼儿自主探索世界和自我表征的奇妙之旅,能培养幼儿的国际视野。

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幼儿形成了广泛关注、深入观察、积极探究、乐享共享、静心欣赏的自主学习品质;教师追随幼儿,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开发、实施、评价的能力;幼儿园逐步创建家、园、馆共享平台,建立新型的师幼、家园、园博成长共同体。

举措二:创建奇趣环境,支持自主学习

我们通过室内环境的“变”,支持幼儿探究欲望,满足幼儿好奇天性。首先我们通过“四个一变化”打造奇趣环境,支持幼儿对一个博物主题深入地观察、发现。架构一园一博览,陈列常州市博物馆提供的和主题相关的资源,展示幼儿在博物主题中发现、探究的相关物品,让幼儿在参观的同时更能和这些资源进行互动,再创造。同时打造云平台,建立空中数码园,实现家、园、博课程资源共享。创设一班一场馆,师生共同打造班级博物主题的体验馆,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游戏公约和情景环境。这里的每个区域都是一个个小乐园,包容多样化的游戏资源,让幼儿畅玩每一区。

区域中的一家一微展更为幼儿创设足够的留白空间,在这里他们在课程实践中的关注点和兴趣可以任意放大,幼儿自发生成的愿望得以落地发芽。这些“微展”中的藏品来自家长的支持和幼儿的兴趣持续,每个幼儿都在其中表达了自己对主题事物独特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每一个独特的自我,并以实际行动实践“世界小公民”行为公约,组织方法体现启蒙性、多元性,强调日常化与游戏化。

三、构建网络互动平台,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合作交流

在国际交往中,首先要重视以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开展的交流,积极建设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平台,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开展交流合作活动。教师、幼儿、家长三位一体动态设计幼儿视角下的园博馆,充分利用走廊、专用室延展园博馆空间,分类陈列幼儿在不同的博物主题中发现、寻访、收集的相关资料,以供教师、幼儿、家长互动交流、对话。

建立学习网,在主题活动中渗透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游戏,让幼儿能运用网络广泛查询学习中的各种疑问,改变了知识的单一来源;幼儿园建立课程网站,开放课程内容,让更多的家长感受国际理解教育的成果,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开通校园微信公众号,能让全园家长及时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最新、最快的国际教育动态。

猜你喜欢
博物世界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博物馆奇妙页
爱“上”幼儿园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