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2020-12-31 00:16甘肃省嘉峪关市五一路小学李霞
家长 2020年31期
关键词:巨人小男孩题目

□甘肃省嘉峪关市五一路小学 李霞

□甘肃省嘉峪关市明珠学校 李俊宝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多种能力体现的课程,教师应该以语文教学为契机,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与自己对话,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预习做得扎实,课堂上学生才能根据教师的讲解更好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时学生不但能用已经学过的方式方法解决生字词,而且能在反复读文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脉络,找出喜欢的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并通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文章中自己读不懂和不明白的地方用喜欢的方式作出标注,以便在课堂上解决。

二、与同学对话,拓展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小组合作交流是生生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自主预习成果的检验过程。如在教学《爱心树》这一课时,课文的主角是谁呢?学生各执一词,有的说是树,有的说是小男孩。并且从文中找出了相应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和对方的不足,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知识思维深渊里探索着、体验着学习的乐趣。

三、与教师对话,提升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论不休,眼看就要失控了,这时“和事佬”登场了,不是控制局面,而是煽风点火,让这个气氛更加紧张。如在《爱心树》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我说:“我认为,树和小男孩都是文中的主角。”学生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说:“难道不对吗?你们看树和小男孩在文中各占了一半篇幅,这就是我这样说的理由。”一个学生说:“教师,电视剧的主角只能是一个人,所以文章的主角就只能是一个不能是两个。”“那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文章的主角呢?”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是小男孩,因为人才是世界的主导。”另一个学生立刻反驳道:“我认为是树,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爱心树》,而作者写文章主要是为了突出树的无私奉献。”“孩子们,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细看文章的题目叫《爱心树》,看题目我们就能判断,这篇文章的主角是树,而刚才有个孩子也提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意图,这也是一种判断主角的方法,那么把这个方法和题目相结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篇文章的主角是树了。所以确定一篇文章的主角,不能光看他在文中所占篇幅的长短,还要看题目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我们要让小男孩成为课文的主角,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此时又把课堂推向了新的高潮。

四、与作者对话,洗涤心灵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更应该通过文章美的熏陶,洗涤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规规范学生言行的目的。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让学生说说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巨人由自私发展到了分享,文中没有出现一个自私、分享的字眼,而是用巨人和孩子们细微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这些要靠学生反复品读感悟,才能在与作者的对话中,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洗涤,从而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五、与生活对话,实践真知

实践出真知,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每篇文章的创作都有它的价值所在,教师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挖掘、探究。如学完《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场景,两名学生同时竞选学校的主持人,一人被选中,可是上台时要穿一件漂亮的小纱裙,母亲带她走遍了大街小巷也没有买到。正巧同学告诉她,落选的同学有一件纱裙特别漂亮,可以借穿。但她兴致勃勃地跑去借裙子时,对方却一口回绝了。当小女孩垂头丧气地告诉我不能当主持人了,我询问清楚原因后,在班队会课上组织了一次《分享快乐吗》的辩论会,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通过书上的故事、身边的事例、自身的体验得出结论:分享是快乐的。第二天落选的学生主动把自己心爱的裙子借给了她的对手,从此她们成了亲密无间的好伙伴。

只要教师目标明确,认真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课上、课后紧密结合,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情感与智慧的火花充分点燃,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升的平台。

猜你喜欢
巨人小男孩题目
扶起小男孩
“聪明”的小男孩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小男孩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国内
直立的石巨人
追根求源
Ten Little Indian Boys十个印第安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