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0-12-31 00:16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北区实验幼儿园王艺
家长 2020年31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教室情绪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北区实验幼儿园 王艺

一、幼儿行为习惯表现

幼儿行为习惯表现是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效实施行为习惯教育的依据。在长期的学前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幼儿行为习惯表现如下:

(一)情绪不稳定,随意性明显

幼儿情绪与其日常行为有着紧密联系。一些微小但新奇的事物,很容易使幼儿情绪发生波动,表现为兴奋、紧张。在如此变动的情绪影响下,幼儿的行为也会发生多样的变化。如当情绪兴奋的时候,有的幼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做出过大的动作,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想有效实施行为习惯教育,需要把握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二)言行不一,注意力不集中

尽管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们在此过程中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且,在长期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种活动或事物上的时候,其坚持性也变得更差了,如此很容易出现言行不一的问题。对此,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指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做到言行一致。

(三)控制力差,无法自我调控

受到自身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大部分幼儿难以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不良行为。而且,幼儿的自我意识正在萌芽,对班主任的严格管理有着心理上的排斥。不少班主任为了使幼儿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常常采取说教、监督和管理的方式,严格约束幼儿,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却激发了幼儿的反叛情绪,导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无法继续。所以,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时候,班主任要春风化雨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行为习惯教育策略

立足幼儿行为习惯表现,在实施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为他们营造适宜的生活、活动环境,并利用有针对性的方式,帮助幼儿平复情绪,践行良好行为。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根据上文对幼儿行为习惯表现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践行的各种行为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学前教育时候,班主任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

我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从我们班的物质环境入手,打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具体地,我利用暖色调的壁纸装饰我们的教室墙壁,使幼儿一进入教室中就感受到温馨,自主放轻自己的动作。在教室的窗台上,我会摆放一些绿色植物,驱动幼儿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自主践行良好行为。在教室的黑板上,我会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每天绘画一幅良好行为图画,引导幼儿反复观看,自主模仿。如此建构的环境,无须班主任过多指导,幼儿可以在自主性的引导下,受到积极的影响,塑造积极情绪,践行良好行为,为养成行为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二)班主任言传身教

班主任是学前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幼儿几乎是在与班主任的相处中度过一天时间的。且幼儿具有极强的向师性,他们在与班主任相处的时候,往往会自主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而且,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可以为幼儿创设特色环境。所以,在实施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不能再一味地说教或约束幼儿了,而应发挥自身的良好行为,引导幼儿模仿,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塑造良好行为。

比如,我执教班级的部分幼儿不喜欢洗手,每次都是我督促。在我反复的督促下,他们虽会洗手,但是没有认真洗。如此不端正的态度,不仅影响了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实施日常教育活动的时候,从自身做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洗手。比如,在每次用粉笔写完字之后,我会拿出湿巾擦擦手;在每次为幼儿盛饭之前,我会洗洗手;在每次组织了游戏活动之后,我洗洗手。在我洗手行为的影响下,大部分幼儿通过观察,自主模仿,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树立幼儿榜样

尽管幼儿年龄较小,但是其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受到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他们乐于与同伴比较,希望能超过他人,获得教师的肯定和鼓励。部分幼儿受到家庭、学校因素的影响,从小就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每天上学不迟到,见到教师或其他幼儿及其家长主动问好。如此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值得其他幼儿学习的。所以,我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会对幼儿细心观察,发现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并将有着良好行为表现的幼儿作为榜样,在班级里给予鼓励,并鼓励其他幼儿学习。

以小A 为例,他每天能提前5 分钟达到园区,到了教室之后,会主动将自己的座位打扫干净。立足他如此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在班级里当着全体幼儿的面给予鼓励,同时鼓励他担任本班的纪律委员,每天早上达到教室之后,站到门口,为早到的幼儿分发一朵小红花。在激励制度的驱动下,其他幼儿为了获得小红花会早早达到幼儿园。且不少幼儿争做本班的纪律委员,与小A竞争。在如此树立榜样的情况下,我们班的大部分幼儿减少了迟到行为,也潜移默化地树立了时间意识,便于自主践行良好行为。

(四)组织行为习惯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幼儿行为养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在参与中准确地认知行为习惯,还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实践良好行为。所以,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立足幼儿的行为表现,有计划地设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分门别类地向幼儿展示不同的行为习惯,并利用儿歌、童谣、游戏等驱动幼儿参与,使他们在经历多样活动的过程中,积累良好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以“我是小小清扫工”活动为例,组织此主题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劳动意识,使他们能自主打扫卫生。因为我执教班级的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呵护下,很少打扫卫生,甚至一些幼儿连桌子都不会擦。为了解决此问题,我组织了主题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布置了不同的清扫任务。如,有的小组擦桌子,有的小组扫地,有的小组摆放图书……在他们清扫卫生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各个小组,给予观察,给予努力劳动的幼儿鼓励,并给予存在劳动问题的幼儿一些有效指导。通过此次活动体验,大部分幼儿初步获取了劳动认知。之后,我则按照此次活动布置的任务,设计小组卫生活动,鼓励幼儿延续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日积月累地掌握劳动技能,践行良好的劳动行为。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教室情绪
“313”教室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