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下创新创业导向的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2020-12-31 03:50玉林师范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蒋德旗卢海啸臧青民贝永建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学分方案

玉林师范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 蒋德旗 卢海啸 臧青民 林 谦 贝永建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我国于2016 年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标准《华盛顿协议》,获得其正式成员资格,到目前为止,已有多所高校的制药工程或生物制药本科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其他地方高校专业认证提供借鉴宝贵经验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但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工科专业办学时间较短、硬件设施不能较好满足教学、办学经费紧缺等各方面因素,距离专业认证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各地方应用型高校应长期谋划,早做准备,争取早日按照学校部署通过工程专业认证。在2014 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特别要求高校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创业基因。

玉林师范学院制药工程(生物制药方向)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至今已培养10 届500 多名毕业生。生物制药专业是在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于2015 年单独设置,已有两届毕业生。本专业历史较短,但底蕴深厚、起点较高,建立了一支以博士为主、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特点。2018 年生物制药专业获批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学生实践教学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药生产实训中心、生物药物分析检测中心、深圳康泰生物、桂林南药及广西源安堂药业等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能满足本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为导向,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优化。

一、培养方案优化依据与方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其补充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教师认真研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等文件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全面领会学校有关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着重理解主要变化之处,如理工科实验课1 学分由原来的16 学时变为32 学时,按照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制订培养方案,为以后专业认证做准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听取行业专家意见,并广泛征求高年级在校生对现行培养方案的建议;组织教研室教师对专业基础、核心、发展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实验课开设及各专业课程开课学期等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及确定;培养方案初稿形成后,另行联系校内外专家各2 位对培养方案进行审阅,根据意见再次优化;培养方案提交二级学院、学校教务处审议与论证,进行现场答辩;根据现场专家意见再次修改后定稿。

二、优化后的课程体系

我校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后,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集中性教育实践几大模块。培养方案总学分为168 分,课程总学分151 分,实践环节课程33.5 学分,实践教学学时数占31.8%;选修课学分比例为28.3%,选修课程学时数占33.1%;实验教学496 学时,综合性实验与研究性实验学时为112,占22.6%。实践教学不含集中性教育实践环节17 学分,主要包括专业见习、社会调查、专业技能实训、药用植物野外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

三、专业课程设置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还没有专门的生物制药专业标准,生物制药专业适用生物工程专业国家标准,标准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生物工程设备等均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此外,还开设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为满足工程认证标准中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所占比例,本培养方案新增开设普通物理及实验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及任课教师意见,调整部分课程的开课学期,如仪器分析难度较大,应调整至生物工程设备修完之后;药理学应调整至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之后学习;第一学期开设生物制药技术概论,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针对专业选修课,培养方案设置“生物药物”和“天然药物”两个方向,并各开设5 门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课。

本培养方案构建梯度明显、逐层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为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普通物理实验、有机化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第二层为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发酵工程制药实训、生物药物分析实验、基因工程制药实训、药理学技术大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企业见习、专业实习等。第三层为综合实践环节:包括药物生产综合实训、生物制药综合实验、专业综合技能、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加强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引入企业和实务课程,推动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进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增长。

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强化“双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一至大四都开设相关课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培养,本专业学生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一开始安排专业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实施过程中,对涉及产品开发、工艺改进、设备研制等课题的学生,还会邀请部分企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积极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和具备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创业讲座类、生物制药工艺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训练及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毕业总学分,鼓励师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重大创新创业赛事。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如开设“药你精彩”创新创业论坛,每周邀请一位博士或创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对标情况

本培养方案优化后总学分168 分,其中仅集中性教育实践环节已达34 周,另外课程总学分、实践环节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时数占比、实践教学学时数占比、实验教学学时、综合性实验与研究性实验学时占比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原则上为1 个学期,这些均符合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此外,标准中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除普通生物学以外,本培养方案均已开设。工程认证标准中要求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至少占总学分的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本培养方案优化后均满足以上几点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办学的必经之路,是未来几年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培养方案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对于人才培养质量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以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为导向,获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玉林师范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方案,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主要依据,从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修订,可为同类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制药专业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学分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学分美食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探讨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