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重要培养环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2020-12-31 03:50四川大学物理学院李乐乐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开题学位导师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 李乐乐

随着高科技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已经是研究生的教育大国。但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学位论文学术不端等,这使得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学位论文质量仅仅是培养质量中的一个最直观明显的表现,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包含培养结果质量,也应包含培养过程质量。

面对未来竞争对高精尖、复合型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我国必须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强国迈进,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做出快速响应,及时有效地调整和改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内容,增强各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尤其是重要环节,从而达到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研究生培养概述

研究生培养是从研究生入学开始直至学位授予完成的整个过程。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培养方案修订、培养计划制订、课程建设管理、开题报告、进展报告、学术研究管理、论文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是研究生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研究生培养参与的主体包括:培养单位、导师及研究生。这三者缺一不可,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其中,培养单位对整个培养过程起到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导师是整个培养过程的直接负责人和责任主体,研究生是培养对象,只有这三者配合好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

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培养方案修定

培养方案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主要依据和基础,是研究生培养的综合体现,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研究生培养方案应由培养单位主要根据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和研究生层次、类别的不同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包含:研究生培养目标、学制与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科学研究与学位要求等。不同培养单位的培养方案由于其自身特点和优势等有所不同;同一培养单位的培养方案也会根据学科专业和招生层次、类别不同而有所不同。培养方案具有时效性,通常为每年修订一次。培养单位进行培养方案修订时,既要把握修订的指导思想,也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学科与社会的现状和需要修订。例如,大多数培养单位现行的培养方案中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象。为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那么具有专业学位和交叉学科特点的培养方案就必须要形成和完善。培养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征求导师和专业学位行业导师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培养计划制订

研究生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确定具有个人特色的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首先必须满足课程学习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要求,必修课程包含了政治、英语及学位专业课;选修课则为个人特色的体现,能够加大交叉学科课程的学习。培养计划制订后必须由导师签字确认,并且交由培养单位保存,且一旦制订完成必须严格执行;若中途确需调整的,须学生提出申请、导师确认并经培养单位审核后依据新的培养方案执行。避免学生存在混学分的心理,去选择考核要求相对较低的课程等主观随意现象的存在。

(三)课程建设管理

教学和科研都是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才能在科研道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长久以来,我国研究生的课程建设都不受重视,研究生课程存在开课量明显不足、前沿性不够、考核不严格且与本科课程无法拉开档次等诸多问题。培养单位应首先激励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去开设更多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课程,并且采取督导组听课和学生评教的方式督促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做好课程考核的归档工作。尤其是采用提交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的课程,容易出现课程论文抄袭等现象。这就体现了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与伦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四)开题报告

学术研究首先要根据研究方向和现有的平台等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旦确定,就可以收集资料、制订可行性方案并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就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开题报告是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材料,也是学术研究开始的一个标志。然而开题报告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导师并未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也认为开题报告只是走个过场;相关专家碍于情面,也不会对此提出建设性意见;管理部门对于开题报告考核结果遵从导师意见;甚至有些学生的开题报告是临近毕业时突击补充的。这些都导致开题报告流于形式。为了防止该现象出现,培养单位一定要严格开题报告的时间节点,并且要求整个过程录音录像,对相关资料进行留存备查。

(五)中期考核

培养单位和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一次检验,是一种督促和提醒。中期考核不仅要考查研究生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还要考查其科学研究情况和创新能力及思想品德,其中思想品德是前提。对于不同类别的研究生,考核要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于中期考核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可以在中期考核后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对于不能按时完成培养计划的学生,培养单位和导师可视其课程完成和科研情况对其进行推迟毕业、分流和淘汰处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危机意识,努力进取,从而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六)学术研究管理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导师应要求学生实行考勤及定期汇报工作,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研究生不仅要潜心研究,还要多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单位和导师要为研究生营造学术氛围,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学生进行联合培养、短期访学和参加国际会议,提高学术素养,开阔学术视野。并且要求学生至少做一次会议报告,作为毕业资格审核的条件。

(七)论文质量管理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能否获取学历学位的重要依据,其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现在发现了很多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的参与主体也要对此高度重视。学位论文在送审之前一定要进行预答辩,只有预答辩通过才能送审。对于预答辩通过、导师同意送审的学位论文,培养单位要对其进行形式审查和重合率审查。对于形式审查不合格或重合率超过规定的,学生需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一定期限的修改直至达到送审要求后再送审。若学位论文符合送审要求,无论硕士还是博士学位论文均需在第三方平台进行双盲审,且博士、硕士盲审份数分别为5 和2。最后根据送审结果对学生进行答辩、修改或重审等处理。

学位论文答辩是论文质量管理的一个环节。在答辩时,学生对自己的学位论文进行创新性阐述,答辩委员对此提出疑问和修改意见。只有通过答辩且按照答辩委员意见修改的学位论文才能提交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科委员会及校学位委员会。每一道程序管理部门都要严格把关,才能保证论文质量。

培养单位也可以对学位论文进行正、负面评价记录,并根据记录对学生和导师进行奖罚。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导师和学生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

综上所述,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都要重视研究生重要培养环节。培养单位要为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严格管理和监督程序,将管理做到有规可循;导师和研究生要配合并监督培养单位。只有这三个参与主体都重视培养过程中的各环节,才能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开题学位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研究开题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V eraW an g
导师榜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