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实训环节探索研究

2020-12-31 03:50金陵科技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罗荣华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产教校企

金陵科技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 罗荣华 郑 武 张 旭

近年来,产教融合的概念已经被大众所熟知。2015 年10 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应搭建校企合作发展平台,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建立学校、企业、地方政府、行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促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2017 年,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随后,一系列针对产教融合的纲领性文件连续出台。

当前,众多高校已将深化产教融合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一直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工程项目落地。通过产教融合,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学校进行合作以推动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实训,以获得就业所需的实践能力,这样在他们毕业的时候就拥有相对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

一、实践实训环节中产教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

产教融合并不是简单的过程,它的提出给本科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下,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实践实训,因为它最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输出。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实践实训环节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内容脱节

众所周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通常由学校制订,企业参与度较低。校内教师通常不具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案例深入结合进行讲解的能力,且教学内容普遍比较滞后。此外,企业工程师通常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讲解,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不通透,无法将实践与理论的讲解融会贯通。这导致学生很难将前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操结合起来理解。

(二)学生对实践实训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学生前期在校内接受理论教育,对企业的环境无从知晓,无法形成感性认知。而一旦开始实践实训环节,学习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加之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导致对实践实训的参与度兴趣不高,效果不理想。

(三)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需改进

在学校,通常学科之间的课程相对独立,缺乏互联互通,导致很多实验内容重复,大大浪费了教学资源。另外,由于实践基地数量不足,学生人数较多,导致师生比例太低,很难进行“浸入式”学习实践。而另一方面,学生实习的时间通常设置得较短,一般在三周到四周,企业考虑到学生工作上手时间的问题,不敢将技术含量较高的主流岗位安排给学生。

(四)校企缺乏良好和高效的沟通,实施效果欠佳

在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训环节,实习生有问题主要由教师经过多道步骤进行转述,整个信息传递过程过于冗长,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有限,学习效率比较低。

(五)考评机制落后,无法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现有的考核评价机制基本以学生课堂学习或实习状态为主,然而学习效果不仅仅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有学生在实践实训的过程中真正地学到了哪些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构造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它体现出来。

二、实践实训环节有效实现产教融合的对策

本课题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让校企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实训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沟通平台、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全面协同,以真正体现产教融合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一)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制订,对课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

在当前情况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订的“主体性”不强。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课程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必须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订,把产教融合作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依据,构建“理实一体化—基础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逐层深入的课程体系。此外,校企需要共同开发具有应用性、设计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使其具有鲜明的应用价值。

(二)制定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课题来源更广泛。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深入企业一线,广泛征集应用型毕业设计题目,提高真题真做题目比例,让高校毕业设计题目有90%来自生产一线,并聘请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校企建立良好和高效的沟通平台,建立学生反馈制度

校方派遣专业技能强、对企业较为了解的教师与企业方对接,而企业也需指定相关负责人作为对接人员,而且这种对接关系要保持长期稳定。此外,一方面利用现有的交流平台如QQ 群、微信群等,让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实时向校内外教师反映,同时实习实训在安排上有任何变动,也可以及时通知到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后续的问卷调查和调研。另一方面,校内教师和企业讲师应当实时根据学生的状态进行记录和总结。然后根据学生记录,对学生做出评价,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对教学也做出相应的评价,从而对教学行为及时进行修正。

(四)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以学校对人才的“供”和企业对人才的“求”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契合点,达成联合培养协议,明确界定校企双方的权责,每年依据双方教学与实践的需求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我们可将生产实习的周期增大,并拆分成多个阶段,比如专业实习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可放在一年级第2 学期,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2 周左右的生产实训;中级阶段安排在大三第1 学期,学生同样需进行2 周左右的实训;高级阶段,在大三第2 学期进行为期4 周左右的实训,此阶段学生将参与企业项目,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与吃苦耐劳精神,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转变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以学生课堂上学习状态为主,虽然这种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仅仅只能从学生学习态度上进行评价,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因而我们需要加入其他考核因素,如学生对于本次实践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到底如何,以及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否升华为更为高级的创造力,而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输出。因此我们建议形成“过程考核+理解力考核+创造力考核”的三级考核方式。

总之,实践实训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和企业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输出为目标,加强沟通和交流,不断地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才能实现双赢。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产教校企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