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2020-12-31 03:50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广州路中学陈新起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能力

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广州路中学 陈新起

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学好历史,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初中历史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表面上而言,这是一个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问题,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质上这涉及教育思想及教学观念。所以,笔者深感历史教学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与此同时,也总有挖掘不尽的东西,让笔者深刻体会到历史教学中的乐趣。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时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专业知识内容量特别大,而有些学生的历史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历史材料的阅读能力跟不上,上课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情况不太好,历史学习能力也无从说起。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内容精彩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有效地开展课程内容引入环节,把精彩的历史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可以高效率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若要做到这类实际效果,教师务必弄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精心策划好每一节课的导入,或制造悬念,或应用别具一格的语句,或旁征博引,引入历史典故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假如教师授课之际就生搬硬套,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便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怠惰的心理,压根听不进教师所讲内容,更不要说在与教师相互配合下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因而,教师务必缜密地设计导入环节,争取在上课之际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兴趣认真听课。不难看出,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是否成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小故事和古诗词引入的方式。如讲三国时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恰当评价曹操,上课的时候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读曹操的《观沧海》,融合诗词来掌握历史名人,不但学生兴趣较浓,并且印象深刻。教师也可以运用古诗词导入的方法,通过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打动学生,引导学生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学生拥有疑问、思索和释疑的全过程,自学能力当然会获得激发。教师设疑让学生亲自动手查找答案,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二、实行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应首先让学生参与历史学习。只有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学生才能紧随教师的授课思路,激活逻辑思维。新教材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早已逐渐由以教师教为主向让学生较大限度地融入课堂教学转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好的。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塑造学生的学习能力,带动学生完成主体性学习,为学生搭建探究性学习的服务平台。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创建学习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中分派学习任务,在组员中间开展一定的互动交流与协作,从而完成共同学习的目的。在开展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前,首先为学生布置查找有关历史文献及有关影响材料等任务,让学生为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课堂主题活动。每个小组一般安排6 个人,这样小组每个成员不仅能产生竞争观念,还非常容易产生极强的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实际承担本小组的作业收交、学习、课堂秩序组织、课堂准备、小组协作组织等工作,做好学习情况报告、习题的批阅等。要强调小组成员的义务,小组成员在分配上尽可能优生和差生互补,执行“不许一个同学掉队”的原则,进而促进全部小组成员的飞越。

历史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逐渐从课堂“再创”走向“原创”。根据历史时间轴,可以为学生展现许多有意义的历史故事。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历史。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想尽办法提升学生兴趣,创设适合学生的具体教学方式,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才可以创设学生很容易接纳的教学情境。学生只有在开心舒适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才能激发更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把握历史专业知识。

三、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生年纪较小,抽象思维强过逻辑思维,而多媒体系统具备直观性强的特性,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媒体系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把握所学历史知识,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历史内容,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感染性。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这节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或者是采取动漫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学习内容,也可以播放激动人心的国歌视频,为学生构建人民完全当家做主、成为主导自身命运的主人的气氛,震撼心灵,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中有不少插图资料,这种插图资料都具备一定的象征性,可以代表不同的时代以及不一样的历史发展趋势。有些包含很多背景故事,教师可以应用插图,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大统一的汉朝”这节内容时,教师不妨在解读光武帝整顿吏治、擢用贤良方面的知识时,首先带领学生赏析图像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分别为学生介绍图片中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背景,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谈论历史人物的性格与其典型的历史事件,形成互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整个课堂的活跃性,从而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四、搭建探究平台,引导自主学习

任何一堂课的准备和教学,都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文,理论性强、可读性较差,要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与整合。这种整合不仅仅是对教材、教参这类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还需要其他途径获取的相关资源的合理补充和适时应用,添加课堂教学以外的“佐料”,以保证课堂新鲜感和新奇感。比如,在讲解古代印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究其原因,(1)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2)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在历史教学时,要留意培养学生深思熟虑、自我学习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足锻练,以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求异逻辑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担负起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责任。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除了需要教师课堂上的教授,还要有学生在课下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品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仔细研究课程目标的设置和如何执行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务必要保证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正确引导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课程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历史学习感受。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有许多,只要教师能恰当设计方案,精心策划,就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变被动为积极,对历史学习由排斥转变为乐学,从而竭尽全力地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确立正确的观念,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这并不仅仅是要求提高历史成绩,而是要注重提高分析历史的能力以及以史为镜的鉴别能力。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