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0-12-31 03:50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赖文慧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小学生教学模式数学

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赖文慧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想要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思路,革新教学手法,通过依托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数学阅读能力成为助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使学生通过阅读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创设情境化阅读教学课堂、启发式阅读、读写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

一、小组合作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认识不足,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依托教师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模式单一,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巨大作用,大胆革新教学思路,拓宽教学视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更高的站位,更广阔的小学数学教学视角,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小组合作阅读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所谓小组合作阅读,是指教师平时在开展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实际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阅读学习小组,教师给每个阅读学习小组布置阅读任务,让各个学习小组针对这些阅读任务展开合作、探究、交流和讨论,最终通过各个小组成员的努力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关注到了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章的有关内容时,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大体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边长等概念。在正式学习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有针对性地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布置阅读任务:通过小组阅读,长方形和正方形有怎样的联系?他们的性质有哪些?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然后安排阅读小组开展阅读学习,一部分小组成员结合书本内容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性质,一部分小组成员结合书本内容寻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最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得出结论。小组合作阅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小学生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化的阅读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对于小学数学的阅读教学而言,因为小学数学的阅读内容较为抽象,部分知识点晦涩难懂、逻辑性较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阅读障碍,这些阅读障碍最终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降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这些特性,结合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克服这些阅读难题。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构建情境化教学课堂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阅读氛围的感染,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章的有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营造浓厚的阅读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可以首先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于圆周率和圆的面积的探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比如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对数学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 世纪才被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这一纪录。通过对数学家祖冲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了解,学生充分激发了阅读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了数学阅读能力。创建情境化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学生受到这种阅读氛围的影响,自觉提升自身的阅读积极性,感受数学阅读的乐趣,有利于全面提升数学阅读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想要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水平,就必须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启发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启发式”教学对于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巨大作用,针对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立足教学本质,在学生阅读之前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解决这些疑问。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负数”一章的有关内容时,在学习内容之前教师可首先设置启发式问题:生活中常见的负数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负数都是怎么表示的?某地的最高气温是10℃,最低气温是-10℃,结合所学知识,你能把这两个温度表示出来吗?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启发式”问题展开阅读,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来解决这些问题。设置“启发式”问题,全面提升了小学生的数学阅读效率,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四、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其数学化语言和数学化、逻辑化的表达形式。具体到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小学生阅读的数学内容大多表达清晰,逻辑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性质。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提升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即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细心水平,让学生充分掌握阅读细节,不漏掉每一个关键信息。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是实现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读写结合,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日常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注重摘抄,让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阅读内容,获取更加有效的关键信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

五、充分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到了有效普及。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冲击感强等特点,是全面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工具。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抓住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特色,结合教学内容将阅读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综合运用短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展现数学阅读内容,将抽象的阅读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影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全面提升学生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是新时代赋予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新目标。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时俱进,革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教学模式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错在哪里